没有,不仅没有,她还屡立战功,思虑周全,更曾身先士卒,这些将士们都知道。
苏清见将士们没有人说话,于是转头问吕将军“吕将军,不知你可曾读过书?”
吕将军哼了哼,“当然读过!倒是你,如你所说你八岁就随太子镇藩,九岁上了战场,可曾读过书?应该没有吧?不过这也怪不得你,你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外面的人都传你是不学无术,粗俗不懂理的人,倒也不算冤枉你!”
苏清对于他的话并没有在意,反问道,“那你可知项橐?”
吕将军一愣,显然是不知的。
“项橐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见到他的时候他才七岁,可他三辩孔子,以孔子落败为终,孔子还拜了他为师!七岁为师啊,还是为大儒孔子之师,他难道不是孩子吗?甘罗,他十二岁秦王封他为上卿,位同宰相,难道他不是孩子吗?”
吕将军被说的一哽,好半天才说,“他们再如何都是男孩子!”
苏清听他说这句话竟然没忍住笑了出来,“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笑你的,大家也都知道我是个不喜笑的人,可今天吕将军竟然能逗我一笑,我想寒苏若是知道了,他对你会有求必应的!”
“你既然说他们都是男孩子,那我问你,蔡文姬你可曾听说过?你既读过书,三字经知道吧?这上有言,蔡文姬,能辨琴。她能辨琴的时候应该也不大?是六岁没错吧?”
“除了她,还有谢道韫,她不也是个才女吗?童年时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出名,后来她长大后,更是教导了多少莘莘学子,谁能数得过来?难道她就不是女子?”
几句话下来吕将军一句都对不上,别的不说,就单说三字经里的蔡文姬不止他知道,很多人都知道,从军的将士们虽然大多数不识字,读过书的也少,可三字经差不多都是知道的。
镇国公在一旁看着,暗暗的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将军们说:“这位元帅你们觉得如何?”
将军们都低头诚心道:“不止文采好,脑子聪明,更重要的她知道如何能说服别人,说的太深了,将士们未必懂,可说到三字经差不多都知道的,所以女子中她先举了三字经出来。”
镇国公嗯了一声,当初他看中她,欲培养她为帅也就是看中了她这一点。
萧寒苏虽然很聪明,想事也周全,可他缺少的就是苏清的这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心,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苏清没有世家子弟的偏见,在她的眼中放佛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一般。
也只有这样的人,跟将士们能真的融为一体,能更加鼓舞士气。
不过也许是他跟苏清成为夫妻后,受了苏清的影响,他现在也变的跟之前不同了。
“她还真是一个奇人,能影响身边很多人呢!”
这边镇国公在感慨,那边苏清却还在跟吕将军说话,吕将军就是固执,或者说他对孩子,对女子带兵的偏见太深,哪怕他也感觉到苏清的话似乎有理,可他就是不肯承认。
苏清也不打算说服他,她要说服的是将士们,而不是他!
她已经打定主意了,她是不会重用吕将军的,更不会让他带兵去应敌,她对他有着怀疑。
鲁国公认罪的态度太干脆,老卓到现在还没找到,城门口都问过了,老卓没有出去过,那么他应该还在城中,如果他在城中就一定是藏在谁的家中,她怀疑是吕将军。
他军职不高,可利用的地方也不多,但胜在他的偏见,他是很容易就能被鲁国公鼓动的人,所以苏清对他抱有很深的怀疑。
她转向将士们说:“我知道你们心中不服,我凭什么可以胜任这个元帅,是吧?”
将士们都静静的等着,他们大多数都跟苏清相处过,对她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因为她是女子,又听了吕将军的话他们才有些迟疑,吕将军说她牝鸡司晨。
苏清咳了咳:“你们自诩男子汉大丈夫,觉得你们的地位应该是高于女子的,是超然的,可是你们想没想过,你们是谁的子女?是你们的母亲,如果没有她,何来的你们?你们多数也都有妻有儿,当你们征战沙场的时候,你们可知道你们的母亲,妻儿在家中是如何的心境吗?”
“他们会担心你,每天都瑞瑞不安的,可他们除了为你操持好家务之外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到止戈,然后传来你平安无事的消息,等你们回到家他们的心才真的放下来。你们能懂这种心情吗?我想你们是永远不会懂的,因为在你们的心里,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你们想过吗,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呢?你觉得他们服侍你们,这样为你付出是天经地义,可凭什么?你又不是没长手没长脚!在战场之时你们自己都可以照顾自己,为什么回到家就不能了呢?你们想过吗?”
墨煦突然笑了笑:“反正我是没想过,我是我祖父的孙子,在战场我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可在家时却有人服侍我,我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但今天…我想我也该想想了。”
穆雨辰点头,“是啊,凭什么呢?”
苏清淡淡的说:“因为你们的祖父为你们打下了一片天地,让你们可以享福,但这些都不是你们自己挣来的,那些服侍你们的人,他们只是不如你们命好,没托生个好人家,后来也没遇到好的机遇罢了。”
她深呼吸一口气:“所以将士们,咱们在战场时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为什么回了家却不能了?只能说明咱们在依赖,依赖家中的那个人,你们觉得他们容易吗?他们无足轻重吗?”
这时一个将士提出了疑问:“我家中无父无母,因为没银子也没娶媳妇,这种情况我没体会过!再说你说的这个跟你来当元帅有什么关系?”
言外之意,苏清你跑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