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乱箭被射杀(1 / 1)

汉明 八无和尚 1186 字 9个月前

可怜南门交战的清军,原本是打得有声有色的。

不想突然被自己人一下冲乱了攻城阵形。

溃兵呼啸而过之后,已经攻上城墙的清军,愕然发现,自己身后再无友军了,这种巨大的失望和挫败感,让这些清军生无可恋,许多清军选择了跃下城墙跟随奔逃,被随之而来的明军骑兵,踏成肉泥。

而另外一部分清军,丢下了手中的武器,投降了。

这个时候,明军骑兵终于发力加速,在驿亭以南、白马湖以西的平原上对溃逃清军进行了决然追杀。

或许是心中对清军的恨意,明军不接受这支清军投降。

都说主帅的性格决定了一支部队的灵魂,这支吴争倾注了最大心力和财力的骑兵,从上至下,杀尽天下鞑子成了每个士兵心中的执念。

除了在南门城墙上数百投降的清军幸存之外,这支清军几乎尽没。

战后邻近百姓,收拢的清军尸体有五千多具,而东边白马湖中,捞起的尸体多达千具,这是清军慌不择路,想跃入湖中,借此躲避骑兵追杀,可他们不识水性,在水中就象是个秤砣般沉入湖底。

白马湖周边的百姓由此很长一段时间不敢饮白马湖水,只用来浇灌农田。

……。

柯永盛终究是逃不掉的。

余姚在上虞东北方向,这是向杭州湾一个突起,除非柯永盛有船渡海,否则就只有向南迂回,还是得从驿亭以东逃离。

可吴争能放过他吗?

驿亭的明军能轻易放过他吗?

不会!

半天之后,在驿亭以东大概六十里的一处叫七里亭的地方,明军截住了身边只有百来号人的柯永盛残部。

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明军骑兵,柯永盛知道今日是躲不过去了。

扯着嗓子,大喝一声,“杀”!

柯永盛率残部向明军骑兵发起了最后一搏。

坐在马上的吴争,轻叹了一声,随之右手一挥。

千名骑兵射出如蝗般地箭矢,相对于这百来残兵来说,都就是箭幕。

冲至最近的清兵,离明军马头尚有二十步的距离,无一人漏网。

柯永盛身中十几箭,显然明军士兵的箭矢,最照顾的就是他了。

柯永盛的死,代表着绍兴府再无成建制清军,沦陷一年之久的绍兴府终于收复了。

吴争心情激动地仰天长啸,引得上千骑兵随之暴发齐呼。

这声音惊天动地,历久不衰,如风雷滚滚般,无所不摧。

……。

三日之内,应天府不仅派了马士英前来督促吴争调兵北上,这次连钱肃乐都亲自赶到了杭州,莫执念赶紧派人前来绍兴通知吴争。

钱肃乐都赶来了,必是有重大变故,这次吴争没有拖延,将绍兴府防务交待给陈胜等人之后,去平岗山接了老父,和张国维一起渡江回了杭州府。

钱肃乐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镇江府沦陷,大部分县城被清军占了。

这个消息,令吴争动容。

原本洪承畴在应天府失守后,率残部占领了镇江府城,随即被明军三面合围。

但因为镇江府城原本就是军事重镇,城墙坚固,加上当时吴争所部已经兵疲马乏,无力再发起进攻,所以一直只围不攻,直至与清廷签订停战协议为止。

镇江府城就这么被清军一直占着,成为了明军九府之地中的一颗钉子,就象明军在绍兴府的沥海和平岗山一般。

而吴争和王之仁等人一直对镇江府城保持着戒备之意,在镇江府囤有八千大军。

按理说,没有特殊情况,镇江府清军是攻不出城的。

可这次战争突然暴发,吴争和王之仁都判断清廷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绍兴府沥海、平岗山两地。

因为吴争和王之仁都对镇江府被清军占着,如鲠在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自然能理解沥海和平岗山在清廷心中如同一根尖刺。

所以,判断错误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战争暴发时,吴争没有想到向镇江府派去重兵增援,这是镇江府被清军所占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祸,人为之祸。

或许是陈子龙等文人太过担忧清军的战力了。

有着钱家叔侄、廖仲平两部二万多的禁军,还有王之仁两营水师,加上吴争将水师三营(原舟山水师)调回长江水域,加上有王之仁等人坐镇,其实明军的防御实力已经足够应对江北清军的进攻了。

这也是吴争可以忙中偷闲,组织这场收复战的底气所在。

可问题是,陈子龙他们非常担忧清军对应天府的进攻,想方设法地聚集起更多的兵力,来抵挡清军。

王之仁此时领水师与清军对峙于长江,他根本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

陈子龙以内阁首辅召集三阁臣(马士英受内阁委派,此时正在杭州府督促吴争回援应天府)提议抽调镇江府明军有力之一部,增援镇江与应天府之间沿江一处叫龙潭的地方。

其实这个提议不能说错,龙潭确实是长江攻防战一处必争所在。

但从镇江府抽调兵力,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张煌言反对,他认为夏完淳已经率建阳卫从太平府回援应天府,只要等上两、三天,就可以将建阳卫一部,部署于龙潭,不至于抽调镇江府兵力。

可问题陈子龙执意调兵,而钱肃乐虽说心里觉得也有些不妥,但从双方的阵营而言,清流一脉总得“守望相助”,加上钱肃乐认为陈子龙的本意,也就是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就附和陈子龙的提议,由此以二对一,内阁命令抽调镇江府守军三千人,增援龙潭。

这样,镇江府就只有五千驻军了,对镇江城的包围,就形同虚设。

虽说镇江城中,只有清军残部,兵力相当,可对于双方攻、防来说,最多只用算是对峙,谈不上包围了。

当然,这不是镇江府失守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庆泰朝所有人都错判了多尔衮的战略意图。

包括吴争,都认为清军对应天府的进攻是佯攻,其战略目标是报福州一箭之仇,还有就是借机清除沥海和平岗山这两颗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