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长约百米,上面铺有石板,可供三至四人并排通过,桥共有四根柱子,为竖式板状,桥面上没有护栏,光秃秃的。
桥下原本已经结冰的伊通河被日军炮弹砸开,碎冰块漂浮在河面上,饶是凶悍的日军也不敢在这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趟着冰冷的河水渡河。
日军突遭袭击后,攻势一滞,很快他们重新整理好队形,朝石桥扑来准备将石桥夺取。
班长让班里多数战士阻击进攻日军,自己亲率四名战士潜入河中将桥炸断。
为避免棉衣沾水后影响人的行动,班长和战士们将身上棉衣脱掉,只穿着一个裤衩,而后拿着麻绳,举着一个炸药包往桥下潜去。
当战士们慢慢探进冰冷的河水时,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下传来大脑中来,身上汗毛乍起,当河水没过胸部时,差点让人感到窒息。
在日军集火下,桥边阻击的抗日军战士四人壮烈牺牲,剩下的四名战士,两人负伤,只剩两名抗日军战士完好无损。
四名战士见日军越来越近,手榴弹一颗接一颗地扔向日军,“轰、轰、轰”接连爆炸的手榴弹还是起了效果,日军被阻挡住无法前进。
桥下班长和四名战士已经将炸药包捆在两个柱子上,他们拉燃引线往岸上游,他们的动静引起桥下日军的注意。
日军对着桥下正往岸上爬的战士们突然开火,一名动作慢点的战士被子弹击中后背,缓缓缩入水中,血水染红河面,中弹的抗日军战士慢慢沉入江底,只有班长和另一名战士顶着日军的枪林弹雨爬上岸,躲进掩体里,其余三名战士都倒在岸边,再也没能回来。
“嘭、嘭”两声巨响这座横跨河面几十年的石桥化做数段坠入河中。
日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桥在己方面前被炸毁,他们企图通过石桥迂回到长春的计划破产。
“什么?”警备团长吴天泽得知日军差点绕到己方身后的消息后,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去将那个临阵脱逃的排长给我带上来”吴天泽骂道。
两名战士拖着那名刚率部丢弃阵地的排长进来,“团长,我错了团长,我再也不敢了”那名排长被吓得如同一滩烂泥,痛哭流涕地说道。
“瞧你那点出息,还有没有一个军人的样子,邱营长,这是你的部下,你说怎么处置”吴天泽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团长,不如给他一次机会吧”邱固心软道。
“好,给他一支枪,现在就给我到前沿阵地去”吴天泽对身边一名警卫说道。
警卫接下腰间的配枪,将枪递给那名排长,那名排长望着递来的手枪迟迟不敢接。
“就这种怂货,就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一样逃跑,留他不得”吴天泽厌恶第看着瘫坐在地上的那名排长。
邱固原本还想给他一个体面点的机会,却没想到他这般不中用,“把他拖出去,我要亲手毙了这个逃兵”邱固恼怒地说道。
两名战士将这名排长拖到指挥部外,邱固提着手枪出去,片刻外面响起枪声,邱固表情复杂地从外面进来。
“将此事通报全团,告诉所有人谁敢当逃兵就是这个下场”吴天泽对一旁的副官说道。
抗日军虽粉碎了日军想绕后的企图,但也给吴天泽等人提了个醒,日军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狡猾。
担心日军从五虎屯和关家馆子之间两个营之间的结合部冲过来,吴天泽将三营的一个连调往这里防守。
就在中日两军在长春城下展开激烈厮杀时,长春外围抗日军各师正按照张廷言的部署慢慢朝长春日军包围上来。
按照计划张廷言打算集中五个师包围长春城外的日军,二纵三师从怀德向长春以西运动,从西面包围长春城下的日军,三纵二师从伊通门和长春之间穿过,直插范家屯,截住长春城外日军退路。
四纵三师由桦皮厂一线向长春以东运动,从东面包围日军,城内二纵一师、警卫团、警备团、教导团等部队配合城外抗日军一起包夹长春城外日军。
这场包围战,抗日军投入近五个师,包围日军三个联队,张廷言清楚只靠五个师吃不掉日军三个联队,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长春的坚固工事先消耗日军,等城外日军被师老兵疲后,己方三个师再突然出击,将城外日军击溃。
包围长春的日军一旦溃败,整个日军防线将会出现一个大口子,张廷言再集中城外抗日军主力顺着缺口进攻,日军便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撤回进攻发起时的位置。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抗日军其他方面上一定要能顶住日军的进攻,一旦其他方面被日军突破,将会置城外抗日军与不利境地。
长春外围最重要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怀德,一个是伊通门,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长春西面门户,一个是长春南面门户。
这两处地方,怀德由二纵二师驻防,伊通门由三纵一师驻防,抗日军守着这两处就像两柄匕首抵在日军背后。
关东军在第8师团主力兵临长春城下,已对长春发起进攻的关键时候,依旧分别派第16旅团和第13旅团进攻怀德、伊通门,为的就是解除进攻长春日军的后顾之忧。
在距离长春数十里的怀德和伊通门所爆发的战斗与长春城外的战斗一样激烈,二纵二师和三纵一师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着长春侧翼安全。
恒仁城内,自辽东抗日军撤到这座靠近朝鲜的小城后,这座冷清的小城热闹起来,辽东抗日军曾为躲避日军围剿,转移到这里,与恒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
辽东抗日军撤到此处后,因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在城内招募兵员,城内青年踊跃参军,加上从其他地方招募的兵员,辽东抗日军很快将损失弥补上,并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这些招募的新兵已经初具战斗力,辽东抗日军上下摩拳擦掌准备与日军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