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5月26日小雨转中到大雨 芙蓉塘外有轻雷(1 / 1)

宋北云 伴读小牧童 1676 字 9个月前

三十多个账房坐在一间大屋子里,手中的算盘噼啪的响成了一连串,混着外头的风声、雨声、雷撼窗声,别有一番气象。

福王坐在一旁跟身边的亲信幕僚低声交谈:“账目上现在银钱还有多少?”

“两百七十万贯,但根据宋先生的说法,这些钱银要作为锚定物,不可轻易动弹,几乎现在所有的钱银交易都停了,以物易物为大宗物件的主流。”

“唔……小子是个奇才。”

之前这个也算是顶尖的账房先生其实是有预测的,就是当灾民到来之后,庐州城内会出现一波物资短缺,最终导致钱不抵钱,但现在这个情况却并没有出现,虽然物价略有上涨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大量的钱银通货并不用于贸易而是用于给灾民发放工钱,以工代赈,产出的资源和材料则在他们的中转下变成了物资,由福王爷囤积并按需投放入市。

用宋北云的话来说,这就是极大的避免了大宗买办的出现,因为每日投放量的限制,大宗商人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物资都吃下,而且一般情况下市面上的物资都会有两种及以上的替代物。

比如说谷物来说,米面同时出售,囤积任何一种对民生影响都不会很大,若是同囤两种,就休怪福王的砍刀落到脖子上去了,这是临时管理办法里的写的,大致意思就是给你买卖自由但你别过了火。

至于其他的东西,更是因为灾民的生产队、公社逐渐走上正轨而变得愈发充沛,导致明明来了很多张要吃饭的嘴,却并未出现粮食挤兑的情况。

这个现象不光是福王这边有人研究,就连京城那边也派人来研究了,但好像户部那些人始终算不平手中的账。

而这算不平的原因,就是在这以物易物里头。

“宋先生提出这个锚定物的理念,可当真是惊世骇俗。”那幕僚翻看着每日的流水账本:“以强硬手段遏制钱银价值,再将所有物品的交换价值与钱银挂钩,以此来遏制货物溢价。宋先生说这是……”

“政策性宏观调控。”福王脱口而出:“这词……嗨,当初本王可是追问了许久,舍得我这张老脸。”

“这正是千岁被天下人赞颂的道理。”幕僚笑着说道:“如此一来,只要熬过了这个冬日,明年开春之时便是庐州腾飞之际。”

因为这种调控和重重的贸易措施,现在的庐州已经成为贸易鼎盛的区域,大草原上的羊、金辽的米、江西的鱼猪等等物资就如潮水一般的在往这里涌来。

算起来其实并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钱,而是庐州的政策可以保证他们不会亏本,在不亏本的前提下小赚一点那不管是对大商人还是小商户来说都是顶好的事情。

这便是宋北云之前说过的金融良性循环,虽然仍然是有弊端,但对于现在这个情况绝对是最佳方案。

“金铃儿今日又去干了些什么?”福王揉了揉太阳穴:“她也是一刻都停歇不得。”

“回千岁,公主殿下今日召集天下之读书人,说是要给他们推销一番庐州的特产。”

福王轻叹一声:“不用想了,这一定又是那小子的主意,让我宝贝女儿抛头露面的。”

旁边的幕僚尴尬赔笑,却也是说不上什么话,毕竟现在王府近臣谁不知道那宋北云也就是个迟早的事,对于公主很多可以说是不检点的行为,王爷早就睁只眼闭只眼随他们两人去了,这疏间亲的事,可是不能干的。

“不过这样一来倒也是好事,用不着本王自污了。”福王轻轻摇头道:“天下人可都知道本王现在是个钻钱眼里一身铜臭的狗王爷了。”

而与此同时,金陵城的皇宫中,赵性也在来回踱步,身边是满脸惶恐的户部尚书。

“朕让你算账,你倒好,整个户部百余人下来,生生给朕算差了一千二百万贯的账出来。一千二百万贯啊,这一年赋税让你给刨掉了十之一二,你还有脸告诉朕是福王的账错了?人家的单子报来,一笔笔的历历在目,怎的到你们手上就错成这副样子?”

面对暴怒的皇帝,户部尚书在那战战兢兢的说道:“官家,这账目横竖都对不上,这里头的钱银不知怎的就没动,但每日那东西却是进进出出。前日府库中支出仅为一万三千三百贯,是为修桥补路之资。但来回接入的流水却有千万贯之多。”

嘿,这可不就是GDP么,钱还是那些钱,物资也还是那些物资,来回一倒腾大家似乎都赚了,可是这个时代可是没有标准计量统筹法,他们计算这些账目的时候都是相对原始的等价交换原则,也就是钱银跟物资兑换之后的流水。

这种本位锚定的信用体系他们没接触过,完全是一片空白,算错账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之后的户部尚书也不敢告退,只能等着赵性发落,虽然文官集团实力强大,但前提是自己别犯错啊,这玩意都把鹿错成了马,文官集团还能当着天下人的面指鹿为马不成?

那到时候别怪福王清君侧。

“三日,朕若是三日之内看不到对的账目,你这户部尚书就别干了,朕许你告老还乡。”

尚书垂着头默默的叹了口气:“凭官家发落。”

等到他们走了之后,阴森森的老太监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双手呈了一本账目给赵性:“官家,这是福王千岁那头的账本,请过目。”

赵性接过账本慢条斯理的翻阅了起来,看了一会儿之后,合上账本说道:“我这福王叔啊,真的是这大宋最后一根柱子,没了他,大宋怕是要倒了。”

“也幸得有福王千岁。”老太监王公公隔空彩虹屁:“实属我大宋幸事。”

“行了,你留着下次当皇叔面去恭维。”赵性转身坐回龙椅:“皇叔把那宋北云夸得天上有地下没的,你倒是打听清楚了没有?朕每年给你百万贯,可不是让你在外头给你家侄子置办宅子的。”

王老太监一听,立刻跪倒在地:“官家……”

“行了,那点钱不算什么,我就问你事办的如何?”

“都打点好了,州试过了之后,他便走马上任,去歙州祁门县任代县令,对外就称他是买的官。明年春闱定会元,殿试之后定状元,调浮梁为五品县令,后寻机调入京师,入六部巡查。”

“会不会太明显了点?”赵性摸着下巴:“天下之大,谁人都知道这巡六部者是留着当宰相的。”

“福王千岁说‘时不我待’。”

赵性长叹一声:“好一个时不我待,就如此定下了。我倒要看看这皇叔钦点的不世出的天才是个怎样的结果。”

“福王千岁说,他还有几人想要举荐,但时机不到,等再观察些时日。”

“皇叔的话自是可信,就由他察,不过你也别闲着。皇叔所说之人,你需将人调查个清清楚楚,那些个不干不净的一概不叙用。”

“老奴遵旨。”

其实这些事宋北云一点都不知道,他到现在都只是知道自己被定了个从七品的候补,可前两日福王给赵性的信中却让宋北云人在家中坐、状元天上来。

反正他考不考试、考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了,状元就是他了。如果这段秘史公布出去,那他大概会是第一个莫名其妙就上了史书的状元郎,并且会被人黑的体无完肤,永世不得超升……

不过赵性的安排仔细咂摸的话也是很有趣的,五品县令这个职位本来是为了应对官窑督陶官报备的,但在后来的职能演化中逐渐进化出了监察、理事等等其他职责。

江南西道本就是那个“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富庶之地,突然空降这么一个没有根底的监察使下来,要说赵性没有点考虑那真的说不过去。

不过究竟是什么考虑,他不说也没人知道。

至于巡六部,这个就比较恐怖了,几乎就等于是告诉所有人“这个人是我看上的”,正常来说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但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如果没有正儿八经的能力,很快就会被人摘出毛病清洗出官场。

可若是抗过了这刀斧加身,那这个两任县官、巡完六部的宋北云很可能在三十岁的时候位极人臣,成为大宋的顶级权臣。

而那时福王如果还在,也该差不多七十了。换句话说,现在这个宋北云在赵性看来,就是福王给自己找的接班人。

当然,设想总是好的,以后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有些计划总归是要开始的,不然赵性认为自己可能活不了太久了,等皇后肚子里的孩子到了六七岁时,他保不准就突然暴毙了。

不用怀疑,文官集团真干的出来,这种事在帝王家那是常见的很,若是福王还在可还好说,毕竟他现在就是国之支柱,但若是有一天他不在了呢?人物恒运、水无定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