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战起(1 / 1)

在这里我先搞一章废章,到了明天我会改回来,至于为了啥,大家都懂,我看看有没有效果。写在开头,追订的读者明天再看吧。

夜晚,咸阳宫中,灯火通明,在其中,亦是早已备下了宴席。

“蒙卿,此次寡人还真有些对不住你。”扶苏脸上露出一抹歉疚之色道:“你刚回咸阳不久,便要你远赴荥阳……”

“王上说这些折煞臣了!”蒙毅脸上露出坚毅之色,道:“为大秦效忠,乃蒙家分内之事。”

扶苏走到蒙毅面前,蒙毅见状也是慌忙起身。

扶苏止住蒙毅话头,从案几上拿起酒壶,亲自为蒙毅斟了一杯酒。

“王上……”

扶苏用手止住蒙毅的话头,道:“今晚的酒宴乃是为蒙卿准备的饯别宴。”

“这杯酒,乃是践行酒。”

“臣谢陛下。”说完,蒙毅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扶苏又为蒙毅斟上了一杯酒,道:“蒙卿,此番蒙卿前去荥阳,不知归期,然寡人与蒙瑶大婚在即,这杯酒权当是喜酒,日后蒙卿归来之时,寡人到时再敬卿一杯酒,聊表寸心。”

蒙毅心中感到格外的欣慰,蒙家等待这一天,说实话,也等待了许久。

自从先帝约定下的这桩亲事,便是辗转多磨。

先是先帝去世,自然,这桩亲事就搁置了下来,后来,山东各地叛乱,秦廷上下又是忙的目不暇接,又哪里顾得上这个?

而如今,这桩亲事终于要落地了!

本来,未曾亲眼见证,蒙毅心中还觉得十分遗憾,只不过,扶苏这一番表态,却令蒙毅感动异常。

更为关键的是,今日宫中特意传出消息,迎娶蒙瑶之日便是封后大典。

显然,这蒙瑶已然奠定了这咸阳宫女主人的地位。

这自然是令蒙恬和蒙毅分外的感动,亦是觉得自己在外征战拼命,也是值得了!

翌日,蒙毅踏上了前往荥阳的路程。。

而扶苏则是来到了新都营建之地,这里如今的规模已然是一座小小的城池,其内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扶苏站在高处,远眺这处城池,亦是发觉这座城池大的出奇,现如今,只不过开发了一小部分。

还有着相当大的一些地方空着。

然而,后世有一句话,叫“罗马非一日建成的”。用在这里倒是颇为应景,如此庞大的秦国新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已然是前无古人。

要知道,此刻这新都才是营建了外围的部分,其内的核心部分几乎没有动工。

那核心部分便是扶苏以及众多朝臣处理政务的地方。

本来自是要先筹备先行建造扶苏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只不过却被扶苏一纸诏令拒绝了!

现如今的咸阳城勉勉强强还能用,而对于各式军事器械以及农具,纸张,印刷等等,秦国都有着极大的需求。

自然这其中需要的工匠也是海量级别的,是故,扶苏便让他们先行建造工匠的住所以及生产的作坊。

如此秩序颠倒,倒是成为了一道奇景!

“王上,眼下这新都还未有名字,还请王上赐名。”高宠在一旁忽然想起了这件事,便说了出来。

“起名?”扶苏眉毛挑了挑,旋即点了点头。

的确,这新都的名字自然只能由他这个秦王来取,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都算是僭越。

也不会有傻叉去做着冒天下大不违之事。

扶苏略微思忖,道:“新都名为长安如何?”

“长安?”高宠在口中反复的咂摸:“长安……长安……”

“王上,臣以为此名甚好!”高宠嘴咧了开来,道:“如今天下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若是日后真能长治久安,对天下百姓,乃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高宠尽管为人莽撞,有时候还相对来说比较冲动,只不过他毕竟在民间生存长大,对于这百姓也有着深深的同情和悲悯。

在他心中,他十分的希望这天下能够复归太平,不再战火重燃。

“好,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扶苏随意吩咐了一句1.。

接下来,扶苏便欲进入到这新都中一睹其中究竟,只不过扶苏还未进去,便皱起了眉头。

与扶苏随行的人也是察觉到了什么。

空气中似乎弥漫了一股腐烂发臭的气味,虽然不是很强烈,但对于扶苏来说,这样的味道却是确实存在的。

“走,去看看。”约莫走了数里,随行的众人皆是捂住了口鼻,空气中弥漫的臭味越发的浓烈。

此时扶苏看到的河流中的水变成了绿色,对于这样的情景,扶苏心中也是感到颇为震惊。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对于自然的保护是极为到位的。

就连何时进山捕猎,何时砍伐树木,官府都有着相应的规定,若是违反,是要受到严厉的惩处的。

自然,现在的关中,自然是绿水青山,河流里面的水清澈见底。

只不过,在这里……

扶苏继续朝着源头追寻过去,越往上面走,这股臭味越发的浓烈,而河水已然变成了黑色。

这样的一幕令随行众人大惊失色,对于他们来说,眼前这幅情景,不亚于天谴。

而扶苏也终于找到了源头,在河流的一旁,是数十家造纸的作坊将源源不断的污水排放进了河流。

后世工业化的情景再现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此刻这条发臭的河流上面没有飘满妇女和儿童的尸首。

只不过真到了那一步,那说什么也晚了!

天下百姓的怒火会将它撕成碎片,整个大秦也将彻底葬送。

见到这一幕,扶苏脸色铁青。

造纸产生污染,实际上这个问题少府早已经发现了!可是未曾想到,还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这里乃是渭水的支流,再往下,这条水流是要汇流进渭水的,却是遭到了这样严重的污染。

一时间,扶苏心中怒火蹭蹭往上直冒。

深吸了一口气,扶苏旋即压下心中这口怒火,他知道,自己必须将这件事情压下。

一旦这里的情景曝光,对于他扶苏来说,可谓是沉重一击。

扶苏的诸多计划,都要因此而拖延和改变,这其中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太大了!dhqwilddhQIEDNQ

萧何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政务,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扶苏在民间巡游暗访已经足足两个多月了,这两月,对于扶苏具体的行踪,萧何也不确定。

只有当扶苏将自己经历感受传达回来之时,萧何这才知道扶苏去过了哪些地方。

而那些经历感受,其中还包括着诸多的建议。

让萧何相机实行,而其中一些较为重要的点,扶苏亦是标注了出来,这些自是没有太多的商量余地的。

皇帝一句话,小卒子跑断腿。

虽说如今他萧何不是一个小卒子,乃是如今大秦的实权人物,可正是因为如此,他更需要尽职尽责。

种种法令的修改所产生的事务自是无比的繁杂,每一项都要处置得当。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紧急或者来说一些立竿见影的法令。

至于那些见效缓慢,又不是太过急切的法令就只能往后靠靠了!

而此时,又有了一件大事压在了萧何的头上。

当日为救蒙毅,秦国与赵国虚与委蛇,割让了十城给赵国,这件事,扶苏自是没有打算反悔。

可是,若是如此就给了赵国,扶苏心中难免觉得有些不快和不舍。

是故,扶苏将这十城中的百姓大半都迁徙到了关中。

扶苏所动用的手段自然不能是强迫的,毕竟这样就算是将人绑到了关中,迟早有一天这些人也会逃亡回去。

若是这样,扶苏可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管是对于秦国还是他扶苏的声誉,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而扶苏所动用的手段亦是十分的简单,以利诱之。

这招对于多数人来说,自是无往不利。

而关中的土地是否能承载这么多人呢?答案当然是能的,当日扶苏将以冯氏为首的一干旧贵族一网打尽,如今残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小鱼小虾,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也就是那次,导致了关中大部分的土地都被收归国有,还有一应的住宅,金银财宝等等,可以说,极大的充实了府库。

就连扶苏对山东各国几次征战,这些抄没来的訾产也给了扶苏极大的帮助,不仅提供了军费,就连战后的赏赐,也有部分从这里面拨出。

几仗下来,秦国府库之中损失的财货微乎其微。

而如今,将那些城池中的人迁徙到了关中,扶苏挥舞着金钱大棒,将这些人砸的昏头转向的。

一听说到关中种地开始五年会免征田税,还会有粮种,农具等等补贴,前往关中的百姓就热情高涨。

更为重要的是,扶苏还将历法给祭了出来。

这部历法与以往不同,乃是由当世的大家司马季主编写完成,当日扶苏收服了这位能人之后,在扶苏的建言下,司马季主担任了大秦的太史令。

在扶苏继位之后,扶苏更是几度抽调人手,拨款让司马季主全心全意主持历法的编写工作。

经过几年的酝酿,这部历法终于新鲜出炉了!

历法,不管是对于皇帝,还是对于百姓,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百姓需要根据四时季节播撒谷物,然后收割,这其中,一个时节都不能错,若是错了,这最后,一年到头,谷物多半是要减产的。

是故,历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得益于白纸和印刷术的配合,数万册历法书被造就了出来。

只要在关中定居,扶苏就免费赠送。除此以外,还有官吏指导日常农业生产,一切皆是有章可循。

而这部历法,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如此,更是日常百姓读书识字的课本。

扶苏颇有些庆幸自己生于这个时代,而不是后世那些朝代。

至少,秦国对于基层的掌控与动员能力,在历史中,没有哪个朝代能比秦做的更好。

在后世,皇权不下乡才是常态。

可是,在这个时代,秦廷可以轻松的将触手伸到每一户,进行有效的管辖。

扶苏深思,历史上,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连续不断的出现明君强君,这只怕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

山东六国,也的确出现过不少英姿勃勃的雄主,可是往往一代之后,就打回了原形。

可是秦国不一样,扶苏猜想,这可能就是秦国体制的原因,纵然秦国的国君是中人之姿,可是,一个秦王的背后,有着一个行之有效的朝廷,朝廷背后有着千千万万扎根在底层的小吏。

这意味着就算是一个资质并不怎么样的秦王,照样可以凭借这样一套系统,做出一番业绩出来。

扶苏不禁想起了后世出土的秦简,其中睡虎地秦简就是一个名叫喜的小吏的陪葬品。

试问,在关中大地上,秦有多少个像喜一样的小吏?

只怕数都数不清了!

只不过,如此一来,却是苦了萧何,十几万的民众迁徙到了关中,对于萧何来说,这个考验自是不同凡响的。

萧何当然知道这些人眼下对于秦廷来说是一个负担,可是只要两三年的功夫,不,甚至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些人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秦国大大的臂助。

在官府的记录数据中,人丁一直是考核的标准,为何?

因为人乃是根本,只有足够的人口,才能承担起更多的赋税,要知道,此时的收税政策里面可是包含着人头税的。

这意味着人口越多,能收上来的税收也就越多,而且,壮丁还可以参军打仗,这对于朝廷来说,又是一大裨益。

军中挑选士卒完全可以从优录取,如此一来,这军队的战力自是更强。

当然,看着眼前这近乎空城的十座城池,赵国的君臣上下都忍不住的想要骂娘。

旋即派出了使者对秦国进行了交涉,可是,秦国的回应也是相当的狡猾,一句话,就是不关我事。

百姓是住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还是迁徙到关中,皆是由百姓自己决定。

秦国未曾逼迫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人,秦廷更是放出话来,若是赵国可以,大可施恩于百姓,令百姓重回故里。

赵国知道后,除了暗骂秦国狡猾之外,一丝一毫的办法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