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灭赵(七)(1 / 1)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660 字 8个月前

姬康的诏书,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了燕国的各路大军。

燕军的各路主将,接到自家君王的诏令之后,率领着各自大军,按照诏令,没有着急向赵国邯郸进军,而是纷纷向赵国北部的诸多城邑开拔。

庞煖率军南撤之后,信都、沙丘以北的诸多赵国城邑,赵军已没有什么兵力驻守。

这种情况之下,燕军各路大军进展顺利。

东路乐间所部,在占领了井陉口后,彻底打通了井陉到晋阳的通道,随后派兵又占据了附近的赤丽、宜安数座城邑。随即大军南下,攻克了赵国的柏仁城。

西路王石所部,攻克了东武城后,大军北上,接连又占领了昌城(今河北冀州市西北)、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东部)。随之在昌城一带渡过大河,前往房子城。

中路荣蚠所部,在占据了肥邑之后,大军扫荡了周边的几座赵国城邑之后,接着南下又攻取了房子、鄗城等地。

在短短的一月之内,燕国各路大军,就把庞煖放弃的众多赵国城邑,纷纷纳入到燕国的版图之中。到四月中旬的时候,燕国的东、中、西三路大军已在房子城会师。

而与此同时,老将廉颇也率领着五万大军北上,同庞煖的南撤的十万赵军在信都城汇聚,赵军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人之多。

四月十三,赵国都城邯郸,王宫大殿。

姬康的舅舅赵王丹,双手扶膝坐在王位之上。赵国群臣众将进殿之后,叩拜行礼。赵王丹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免礼。

赵王丹这段时间以来,日子过得非常“糟”心。平原君赵胜的过世,对赵王丹打击很大。而燕国大军的进犯,更是让赵国陷入到了风雨飘摇之中。

几个侍官在王座的左侧,把一幅赵国的地图挂在了木架之上,默默退下。

此时的赵王丹,脸颊消瘦,面色凝重。

在其前方的王桌之上,摆着老将廉颇与庞煖的两份奏书。

“众卿,本王也不让人宣读了,尔等将廉颇、庞煖两位将军的奏书,皆传阅看看吧。”赵王丹看了下殿内的众人,口气淡淡地说道。

两个侍官上前,把两份奏书,递给了殿内的群臣武将传看。

随着众人的传阅,凡是看过这两份文书的人,无不脸色沉重。

这两份奏书,内容大同小异,皆言赵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当下,没有任何的办法,只有在邯郸北部的信都附近,寻机同燕军主力决战,以挽回赵国的颓势。

众臣不看还有点幻想,一看皆心头绝望了。

赵国当下的局势,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众人传看的很快,过了一会之后,这两份奏书,又回到了赵王丹的王桌之上。

“廉颇、庞煖两位将军的奏书,众卿看过之后,皆说一说吧。”

赵王丹面带阴郁,朝殿内众臣说道。

“大王,庞煖举全军后撤,放弃了滹沱河南岸我赵国的诸多城邑,使我赵国的大片疆域沦落到燕犬之手,其心叵测,我王应下诏诛之。”

有大臣上前,朝赵王丹建言道。

“王上,不看呀!庞煖将军率军南撤,臣以为,也是无奈之举。从目前前阵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庞煖将军若不率主力后撤,必然会被燕军三路大军合围,凶多吉少。”

“而廉颇将军率军北上,也是必要之举措。这样以来,我南北两路大军,就可在信都、沙丘一线阻挡燕军南下,卫我邯郸。”

有大臣上前,躬身对赵王丹言道。

赵王丹目光扫视了殿内的众人,缓缓言道:

“燕军在我邯郸以北,兵分三路,目的就是把我北方大军,合围歼灭。庞煖将军率军南撤,乃明智之举,寡人深以为然。”

赵王丹这么多年来,在经历过许多的苦难之后,也锻炼出来了。

率先对庞煖南撤之事,定性下来,不让赵国朝堂因为此事,再有任何的波澜。

殿内众人听赵王丹这么一说,皆沉默下来。

赵王丹用目光扫视了下殿内的众人,站了起来,对众臣道:

“现在我赵军南、北两路主力,已准备在信都会师,同燕军主力会战。此番决战,攸关我赵国的生死,攸关我赵国上下的身家性命,此乃国战。”

“但是,让寡人心寒的是,在此国家危难时候,居然还有许多的世家豪族,不愿为国效力,动作频繁,私下更是有不少人,准备投靠燕国。”

殿内众臣听到赵王丹这么说,许多人不由心头一紧。

最近以来,在邯郸附近的几座城邑,发生了几起民变。

赵国的这几起民变,固然有因为赵国这两年来,为了战争凑集粮草、征调兵卒、民夫所致。但细细想来,民变在此时发生,就与燕军的进犯形成了呼应,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的简单。

尤其是赵国在平息这些民变的时候,皆很不顺利。

这种事情的发生,如果说后面没人怂恿、支持,是不可能的。

这时,一位三十出头的赵军将领站了出来。

众人一看,此人是赵国王室宗戚的一名成员,名唤赵葱。

“王上,依末将看,这些贱民以及身后的有些人,着实可恨!居然在此时,在后方搞这些动作,完全忘记了王上原先给予他们的恩典。”

“如果不给予这些人严惩,我王威严何在?末将请命,愿率部剿灭这些人,给予严惩,以震慑其他蠢蠢欲动之人。”

赵葱抱拳,躬身对赵王丹建言。

听完赵葱此话之后,整个大殿之内,一片寂声,落针可闻。

许多大臣的脸色,都有点微微变色。

“王上,万万不可呀!这几起民变,规模较小,可抚之。此时,万万不可大动干戈。否则,必然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民变。”

有文官出列,大声对赵王丹奏道。

赵王丹坐了下来,微微叹了口气,知道这个文官说的是实话。

他也知道,赵国自长平之战以来,民生艰困。许多赵国的民众,确实是活不下去了,这两年来,纷纷化为流民,投奔燕国。

而这么多年来,赵国大战不断,几乎没有间歇。赵国也没有其他办法,唯有不断增加赋税。赵王丹知道这样引鸩止渴的做法,对赵国很是不利。但眼下,却没有其他任何的办法。

想到这些,赵王丹的脸色,更为苍白。

就在此时,一个侍官急匆匆进到殿来,对赵王丹禀奏道:

“王上,大梁、咸阳传来急报。”

“哦,让人快快上殿。”赵王丹急忙吩咐道。

“诺。”这个侍官躬身退出殿外。

在赵王丹的期待中,两个赵军校尉走进殿来。

“启禀王上,亚卿郑朱派标下从咸阳赶回,秦王赢柱已同意派兵增援我赵国,但要求我赵国必须阻挡燕军三个月以上,以待秦军前来。”

“启禀王上,魏王圉也正在调集大军,准备增援我赵国。但是,其发兵最早也到七月初了,让我军必须阻挡住燕军数月,以便给予魏军征调的时间。”

这两个校尉,皆跪地向赵王丹禀奏道。

赵王丹以及殿内的众臣,心中皆盘算了一下。两国明确答应援助赵国,这个速度已经够快的了。毕竟,在这个时代,调集大军做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要赵军支持三个月,这个,就非常困难了!

殿内的众臣,包括赵王丹,对于燕军已经不像过去,一无所知了。

这数年来,燕军声威赫赫,军械装备犀利,可以说是逢战必胜,逢城必下。

赵国要坚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必须与燕军形成拉锯战,或者依托邯郸城,再与燕国大军打一场邯郸保卫战,争取时日。

但是,目前看来,不管是拉锯战,还是守卫战,皆不可能。

大军交战,要形成拉锯战,必须要有广袤的纵深或者天险,但赵军现在已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至于依托邯郸坚城,阻挡燕军,更不可能。

即墨、晋阳这两座坚城,不次于邯郸,结果皆被燕军半月而下。

赵王丹眉心紧锁,沉思起来,从当下的来看,燕国是不会给赵国这么长时间,等待各国大军援助赵国的。拉锯战是不可能了,唯有与燕军主力会战,赵国方有一线生机。

把牙一咬,赵王丹站了起来,大声对殿内众臣言道:

“事到如今,我赵国处于内忧外患,已无任何的后路。此等情形,若在继续下去,我赵国必然分崩离析,江山社稷不保。”

“既然燕军主力想同我军主力会战,寡人就遂了我这个外甥的心愿,寡人即刻前往信都,御驾亲征,同燕国大军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