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攻秦(七)(1 / 1)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935 字 8个月前

六月初的蓟都,天气很是炎热。

步入到军机阁内的做战室后,姬康从一个侍从手中接过来一条棉质毛巾,擦拭了一下自己的脸后,来到了室内的大型沙盘之前。

这几年来,原被做为观赏之用的棉花,已在燕国各地得到广泛的种载推广,而用棉花所制的各种物品,也亦在燕国各地的市场上出现了,虽然价格昂贵。

摆手让栗腹、将渠、乐间等人免礼后,姬康将目光注视向了地面上的沙盘。

毫无疑问,当前燕国上至朝堂,下至民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四国合纵攻秦的战事了。燕国旬报因每期的报纸,皆刊登一点燕军和联军的有关事宜,而被各地民众买购一空。

“昌国君,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军乃至联军,目前的进展情况吧!”

“诺。”乐间答应了一声,随手接过侍从递交过来的长棍,指着沙盘说了起来。

“我北路大军自夺取霍邑城后,李牧将军继续率领大军,沿汾河南下,准备攻取杨氏城,继而再拿下平阳城,兵临汾城。”

站在姬康身后的将渠,此刻插话问道:

“昌国君,王龁到了现在,还没有派兵北上去增援这些城邑么?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我军,拿下一座座秦军所占据的城邑?”

乐间用手中的长棍,指了下沙盘上汾城所在,回话道:

“据军部所掌握的讯息来看,除了我军必经城邑的秦军没有调动之外,其他城邑的驻军皆被王龁抽调一空,而聚集在了汾城大营,总兵力已达二十五万之多。

按李牧将军呈文判断,估计秦军是计划在汾城城下,以逸待劳同我军展开一次会战,通过此战来决定河东之地的归属。”

将渠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乐间又绕着沙盘,迈步来到了沙盘的另一侧,指着端氏城说道:

“我中路大军刘胜所部,在兵不血刃占据了上党之地之后,打通了空仓岭通往端氏城的道路,大军现已陈兵于沁水以东,同秦军在此对峙。”

“我中路大军到现在还没有渡过沁水,兵临端氏城下么?”栗腹发问道。

“没有。”乐间很是无奈地答道,长棍点了点沙盘上标示的泫氏城,解释说;

“刘胜所部本计划拿下泫氏城,切断上党秦军的退路,聚歼上党秦军。但没想到,驻守上党的秦将王翦,居然提前将全部兵力撤至了端氏城,从而让我军的计划落空。”

栗腹看着端氏城,说道:

“即使秦军退往了端氏城,但也只有五万兵马,而我军则有兵马十五万多,三倍于敌,且装备精良。难道就不能一举攻下端氏,长驱而进入河东么?”

不待乐间回答,就在此时,众人耳边响起了姬康的声音:

“能审时度势,善用地利。这个王翦,很是了得呀!用兵果断而且毒辣。刘胜所部先向南攻取泫氏城是对的,这比直接攻打上党不知要强多少倍。

….

上党之秦军若没有撤至端氏城,就会被我军堵在上党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但是这个王翦,却能提前预知我军的意图,让上党秦军撤往了端氏城,并且在此堵住了我中路大军的前进之路。

如此也就罢了,但王翦并不是死守端氏城,等着我军前去攻打。而是扬长避短,在我军必经的之道的空仓岭上,修筑了防御工事。利用地形,以区区不到万人的兵力,阻挡了我军十几天。

等到我军将领马良,想到了破敌之良策的时候,秦军马上放弃了空仓岭,又退至了沁水以西,凭借着构筑的另一条工事,把我军阻挡在了沁水的东岸,迄今不能寸进。”

说到这里,姬康来到了乐间的身旁,看着沙盘上插着秦军黑色旗帜的端氏城,对着室内众人道:“这个王翦,若不能在此给予歼灭,将来必为我燕军之大患!”

室内众人,不由集体“嘶”了一声。

当世之人,能让自家君王如此重视的,并不是很多。

“昌国君,你给大家继续说说南路联军和秦军的动向吧!”姬康吩咐道。

“诺。”乐间在答应的同时,把手中的长棍又指向了荥阳城。

“信陵君让楚韩联军,从南部和东部攻打荥阳城;并从敖仓调集了十万魏军,北渡大河,同薄望所部,夹击驻守在汲城的蒙武秦军。

但迄今为止,楚韩联军进展缓慢,仍没有攻至荥阳城下。而汲城蒙武大军,求战无果之下,已于上月南下,攻入魏国,兵锋直指魏都大梁,目前正在攻打酸枣城。”

姬康的目光,在沙盘上从南到北扫视了一遍,问乐间道:

“昌国君,你们军部对当前的局势,是如何判断的。”

“启禀王上,目前河东王龁所部,已在汾城汇聚了二十余万大军。随着我北路李牧大军的南下,根据军部参谋部的推演,两军会战已不可避免,我军兵力并不占优。

李牧将军已呈文军部,建议在攻下平阳城后,大军在此稍作休整,以观王龁所部的动向。

并要求……并要求王上和朝堂,允许其调集晋阳、代郡、云中等郡全体预备役,进入河东。以便在接下来的会战中,形成对王龁所部的兵力优势。”

见到自家君王面无表情,乐间手中的长棍,接着又指向了端氏城东侧的沁水:

“我中路大军刘胜所部,虽兵力占优,但在端氏秦军的阻击之下,迟迟无法突破沁水西岸秦军防御工事,已无法达成我两路大军,在河东夹击王龁所部的计划。”

最后,乐间指着沙盘上大河南端的酸枣城,划了一个大圈说道:

“从薄望呈送的军情分析,在蒙武率军南渡大河,攻入魏国之后,其部根据联军统帅信陵君的命令,已尾随秦军身后南下,但并没有同秦军交战。

….

另外,魏国辛垣衍所率的十万魏军,也亦从大河之北,返回敖仓;而联军统帅信陵君,也亦亲自统帅十万魏军,进驻到了黄池。

蒙武所部虽攻入了魏国,但仍在联军的包围夹击当中。根据军部判断,信陵君同蒙武所部,也极有可能在大河以南,展开一场规模宏大的会战。”

乐间讲完之后,整个做战室内鸦雀无声,众人皆把目光看向了姬康。

局势发展如今,同秦国的战事亦然处于焦灼状态。

看来,信陵君统帅的联军同秦军蒙武所部,燕国李牧所部同河东王龁所部,这两场会战已不可避免。而此次四国合纵伐秦,是胜是败,也将由这两场会战来决定。

姬康绕着地上的沙盘,缓缓走动,陷入了沉思当中。

这次四国合纵攻秦,可谓是声势浩大。但按照目前情势,仔细想想,四国联军对秦军,却始终无法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其中原因并不难猜,就是鲁仲连先生说的那句话:不齐心。

秦军在南部的主力,集中在汲城一带,让楚韩两军总计三十万的大军,前去攻打荥阳;另派辛垣衍率领十万魏军北上,夹击和切断汲城秦军的退路。

可以说信陵君的谋划并没有什么过错,反而是相当的高明。

只要荥阳被联军攻取之后,蒙武所率的秦国大军,可以说就已陷入了绝死之地。但很可惜的是,韩楚两国的三十万大军也不知在干什么?时至今日,荥阳还在秦军的掌控当中。

在这大争之世,各国合纵连横很是常见。但最成功的一次合纵,反而是燕昭王时期,以燕国为主导的燕、秦、赵、魏、韩参与的五国伐齐之战。当然了,楚国在最后也加入了攻齐战局。

在这次五国合纵伐齐之战中,燕昭王没有管其他四国如何勾心斗角,而是以燕国为主,举国而战,这才几乎把齐国给灭掉。很可惜的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候,燕昭王病逝了。

这次四国伐秦,就如鲁仲连先生所说的那般,自己的格局还是太小了,燕国虽出兵四十五万,但也只是想占据河东和上党之地,很少真正地去想过怎样把秦国灭掉。

不应该呀!确实不应该呀!

战事已进行到了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候,自己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想到这里,姬康的脚步停了下来,对室内众人言道:

“诏令,抽调渔阳、上谷、右北平三郡预备役,组成一军,由王容担任军长,苏射为副军长。会同胡归良的第三军,武阳靖的第十军,总计十万兵马,增援前阵李牧所部。”

大军激战,贵在赏罚分明,激励士气。预备役军军长马良,在攻取泫氏和空仓岭之战中有功于我军,其所部即日起升为我陆军第十五军,擢拔马良为军长,其爵位升为三等候。

令刘胜所部,不要在端氏同秦军纠缠。当下高都秦军已退,留马良十五军驻守泫氏,以防秦军。让其统帅第七军、第八军,第十二军,星夜南下,绕轵关陉,经新垣(今山西垣曲县)、曲沃进入河东,同李牧大军南北夹击汾城。

令薄望、安民所部,紧随秦国蒙武大军之后。一旦信陵君对秦军发起决战,则不必保存实力,配合魏军全力歼灭蒙武所部。

令齐地王石各部,即日起,战备提升至一级。命其率第四军进至卫郡,随时准备增援薄望所部。另调驻守在安东郡的卿秦第六军,回蓟都驻防。”

王容、苏射二人,同第九军军长缚豹,皆乃原赵国将领。在长平之战后,三人一起投奔至燕国,但一直得不到姬康的重用,这次被姬康任命为预备役军长和副军长,显然是姬康准备启用原赵国将领的一个信号,具有重大的意义。

让第三军和第十军这两个正规军,前去增援李牧,则是远远超出了李牧所提出的增援要求。由此可见,姬康对于李牧所部,即将展开的汾城会战之重视。

而让刘胜所部绕道高都,经轵关陉进入河东的决策,则体现了姬康高超的战略眼光,让乐间等人眼前一亮。在当前,这完全可以说是“神来一笔”,具有很高的操作性。

王石是燕国当前独挡一面的大将,让其率第四军进驻卫郡,这同调安东卿秦的第六军回蓟都,性质一样,皆是以防万一之举,很是妥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