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抉择(下)(1 / 1)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963 字 9个月前

看到自家的君王有如此的想法,荣蚠脸显喜色的同时,内心却是有点懊恼。

从年轻开始自己就进入了军队里,戎马几十年,身体上的多处旧伤,随着年龄的老化而疼痛难解。当下带兵远征,确实是不合时宜了。

“王上,臣建议应急速派兵给予还击。”荣蚠上前,对姬康建言道。

阁相剧辛一听,则是眉头皱起,不待姬康开口,赶紧上前道:

“王上,臣同荣蚠将军的心情是一样的,恨不得立即出兵反击匈奴,为我死去的民众复仇。但自去年灭赵之后,我燕国已做出了修养生息之国策,不能因为此事而轻易更改。

再者,我燕国的军事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中原,而不是北方草原。

臣认为反击匈奴是应该的,但当下不易大规模派兵出击。故此,臣建议我燕国可派出少量精锐兵卒,选一良将为主帅,率兵征伐匈奴。如此,才能不动摇我燕国的根本。”

姬康一听剧辛的话,知道自家的这位首相是真着急了。

自己登基也就是五年的时间,先是伐齐纳卫,接着就与中原各国联军大战,随后又发动了灭赵之战。可以说燕国三代君王和自己在辽地所积攒的财富,被自己“祸祸”了不少,财政也确实出现了困难。

身处战国时代,燕国同其他中原国家一样,其国家最大开支自然是军费开支。虽没有像秦国那样占据整个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但也占据了整个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

在其他开支方面,姬康的要求也高。在其督促下,教育、卫生医疗与基础建设,尤其是目前正在修筑的铁路等各方面的开支,在国家财政收入中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要知道,这还是燕国在推行推行初级工业化,使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家财富和收入得以极具增长的情况下所占比。

之所以到现在燕国财政还能良好的运转,那是因为搜刮了齐、赵两国王室以及两国中许多豪绅的财富;另外是以燕国国家信誉为担保,向国内外发行国债,燕国的财政才得到缓解而没有破产。

齐、赵两国富裕,是可以让燕国可以弥补战争损失;而匈奴呢!说句不好听的话,除了马匹牛羊等牲畜之外,用姬康前世的话来形容:他就是一个“穷光蛋”!

“王上,我燕国已修养生息近一年多了,正好用兵。匈奴袭击我武川城,杀我民众,辱我太甚,不伐不足以平民愤、雪国耻。只要大王一声令下,臣愿亲提大军,攻伐匈奴。”

大将军荣蚠,在姬康身后继续建言道。

荣蚠的话音刚落,首相剧辛的目光就愤怒地盯向了荣蚠。而荣蚠也不甘示弱,也把眼珠子瞪向剧辛。两个老头的目光,在空中交锋起来。

匹夫呀匹夫!成天就知道杀啊、打呀的!你们可知道国家的困顿!

….

剧辛想对荣蚠说点什么,但看到前方的姬康一动不动,目光仍在墙上的堪舆图巡视,思考着什么,就把自己到嘴边想驳斥荣蚠的话,给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燕昭王时期,大将秦开率领大军向东回击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国的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今河北宣化东北),向东到达汉城(今首尔),使得燕国有了征战天下的资本。

姬康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在辽地之时向东占据了扶余和箕国,向北打击东胡和其他草原部落。更是在登基之后,先后发动了灭齐、灭赵之战,并吞了卫国,让燕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最大的范围。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燕国的疆域已远超各国,成为了当世面积最大的国家。

燕国修筑有北长城,同样,原先的赵国也修筑有北长城。因为曾分属于两国,燕国和赵国的长城并没有连接,长城之间的地方很是宽广,足有数百里之长。

在灭赵之后,朝堂就有人建议,修筑连接燕国和原赵国的长城,用以防御北方的匈奴、东胡等草原之国的侵袭。姬康深思之后,没有同意。

这是因为姬康用前世的眼光看到,长城虽可以有效抵御北方草原部落的侵袭,但也造成了后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此时的燕国连年大战,姬康实在不想动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完成燕赵长城的连接。

此次匈奴之所以敢派两万大军袭击武川,就是从燕赵长城之间未连接的丘陵地带,潜伏进来的。这对姬康和燕国的朝堂而言,也算是一个教训。

想到这里,姬康转过身来。

老管家姬茂,发现姬康的脸色已缓了过来,知道自家公子已经有了打算。

看了看众人,姬康缓缓言道:

“大将军求战之心甚坚,寡人甚是心慰。但剧相刚才所言,也甚有道理,此时我燕国确实不宜大规模地派兵出征,尤其是征伐北方草原。

寡人登基以来,我燕国就开始了连年征战,就如剧相刚才所言,国力确为疲惫。既然制定了修养生息的政策,那么至少需修养生息两到三年,视状况和局势,再谈是否能大规模的用兵。

更何况根据我燕国的规划,就如剧相所说,未来五到十年,着重点是中原各国,而不是北方的什么匈奴、东胡等草原之国。

但是寡人刚才站在堪舆图前,看着我燕国的疆域,自己问自己:我燕国的先祖凭借什么能在蓟地立国?我燕国的立国之根基又是什么?”

听到姬康发问,剧辛、荣蚠、姬茂三人,包括旁边侍候的王从,乃至王凤海、郑海等人都是一愣,皆陷入了思考当中。

是呀!燕国立国已近八百年,其立国的根基是什么呢?

….

众人的耳边,再次响起姬康的声音:“我燕国王室乃天子之支族,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山戎、东胡乃至当今匈奴等草原部落,对中原不断地侵袭和威胁,方封先祖奭于燕地。

自此之后的数百年里,我燕国历代先君,没有一日敢忘记天子的嘱托,率领着燕国的臣民们筚路蓝缕,并蓟国、伐山戎、灭孤竹、令支等国,这才有了我燕国之根本。”

说到这里,姬康停顿了下来,在殿内慢慢走了起来。

“我燕国立国之后,经历了数次危机,甚至有过亡国之经历。但我燕人和历代君主,也没有忘记自己之职责。

寡人想起我“子之之乱”的时候,齐国趁机伐我燕国,东胡又大军南下。但即使在面临亡国的时候,我燕国上到君王,下至臣民也一刻没有忘记天子的嘱托。

先祖哙固然是昏聩无能,但寡人甚佩服他这一点:就是在其临终之际,还诏令边境军民积极抵抗东胡,不让其跨入我中原之境。”

如此大喇喇的评论先祖功过,殿内也只有姬康能如此谈。

众人听到自家君王如此评论先王,皆低头避讳。

此时殿内,剧辛、荣蚠、姬茂等众人的心思,随着自家这位年轻君王的步伐而起伏。

“先王在世之际,曾一再嘱托寡人,不要忘记我燕国对天子乃至天下民众的承诺,要守好燕国的疆域,不让胡人踏入中原之地。

本王身为太子之时,也曾让鞠武前去洛京面见天子,代寡人亲自对天子言:我燕国绝不会辜负天子的期许,必然会永镇国门。

寡人登基以来,一刻也不敢忘记天子和先王的嘱托。时至今日,可以说我燕国比以往更为强大,天下的百姓和民众们对我燕国的期许更甚。

这次匈奴袭击我燕国城池,屠我民众,如果我燕国对此不做任何反应。不要说刚依附我燕国不久的齐赵之地臣民,会对寡人失望;就是我燕国的民众,也会对寡人失望的;就更不要说,对我燕国有所期待的中原各国民众了。”

讲到这里,姬康的目光变得异常锐利:

“既然匈奴单于头曼敢于袭击我燕国,那么我们就用战争来回击他们。还是寡人原来曾说过的一句话:发动战争可以由敌人来决定,但什么时候结束战争就由不得对方了。”

姬康随即转身又看向了墙上堪舆图,久久注视着地图上匈奴二字。

在姬康前世的历史上,这个匈奴可以说是秦汉两国的噩梦。

匈奴就是在这个头曼单于手中崛起的,使之北方草原部落归于一统。

在其儿子冒顿即位之后,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

向西进击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

更是趁楚汉相争之隙,对中原大地地进行了肆无忌惮地侵掠。不但屡次南下劫掠燕、代等地,夺取了蒙恬收复的河套地区。

更是将汉高祖刘邦三十多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一带,险些使刚刚一统天下的大汉帝国“胎死腹中”,迫使汉帝国的几代君王不得不以“和亲”这种屈辱的形式,来换取边境短暂的和平。

但是当下,这个匈奴远不是自己燕国的对手啊!

打断匈奴此时崛起的国运,让其今后不会成为中原大地的威胁,这恐怕也是我姬康,来到此世的另外一个使命和担当吧!

想到这里,姬康不再犹豫,猛然转过身来,用异常坚决和果断的语气对众人道:

“寡人决意,拟诏:免去李牧雁门郡都督之职,改任其为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总都督,统一规划和负责对匈奴作战事宜。

另诏:司马尚为雁门郡都督。”

沉思片刻,继续言道:“从即日起,停止对匈奴、东胡等草原贸易往来。今后但有与匈奴、东胡等国有私下通商者,皆按通敌之罪处理。

诏令:武川城被袭之事,云中郡都督王忙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现免去王忙云中郡都督之职,让其集结十四军于边塞,等候李牧的军令,不可擅自追击和出击;

另诏:副将李涵,暂代云中郡都督之职。”

免去王忙云中郡都督之职,但并没有免去其十四军军长职务以及爵位。

众人一听内心都明白,这是自家君王让王忙戴罪立功,可以说是给予相当大的照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