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湖广清查(1 / 1)

“元辅,此次陛下召见,能否向陛下言明,削减部分的军费开支?”毕自严神情严肃,朝乾清宫方向走去,对并行的徐光启说道。

“一个辽东,一个朝鲜,出现的区域战争和冲突,已经影响到部分时局,尽管上述出动的大军,没有用到国朝所拨的粮饷。

可朝中的一些人,对此却是看法很多。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较为严重的灾情,朝廷就算是调拨赈灾粮饷,那也要精打细算才行。

如果能削减部分军费开支,挪作赈灾专项开支,这能减轻国库不少压力,频繁的对外掀起战事,这于朝于民而言都非好事啊。”

“只怕这件事情,很难向陛下说通啊。”

徐光启眉头紧皱,边走边说道:“军机处提出的军费开支,就没有用到对外战事上,你所说的辽东和朝鲜,这两处区域的战争和冲突,一直都是内务府进行兜底的。

在这种局势下,想规谏陛下削减部分军费开支,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

何况这件事情,本辅倒是觉得陛下做的没错,从对外战事出现后,围绕辽东、北直隶、山东等地,就壮大一批产业领域。

特别是冶炼这一产业,发展势头是何其的迅猛,安置了多少破产群体?

想解决国库面临的财政压力,根源还是在税政改革上,像孙传庭试行的摊丁入亩,陈奇瑜试行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包括户部一直在做的盐政整顿,都是有利于改善财政压力的。”

“道理我都明白。”

毕自严开口道:“包括当前朝野间,出现的一些反对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针对这些税政改革才出现的。

本辅之所以想这样做,就是缓解部分矛盾,避免一些人,死盯着税政改革不放,否则想要做好此事,恐期间会滋生很多问题啊。”

维新变法推行到现在,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部分问题,新旧矛盾的冲突,始终处在一个相互拉扯的过程。

特别是涉及财政领域的,试行的一些新政,尽管能有效缓解大明财政压力,但是却让更多的群体蒙受损失。

为首的就是特权群体。

官绅、权贵、商贾、地主等群体,几乎都囊括其中,涉足新兴领域产业的还好些,能通过赚取的红利,来平衡他们心底的不满,甚至也让不少群体,愿意紧跟推行的新政,毕竟赚取的钱财,远比单一的土地产出要高不少,这也使得大明北方诸省,出现一批大小不一的工厂主。

不过在北方诸省治下,依旧存在大批的守旧派,对待新兴的事务,新兴的产业,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守旧,在现有的大明,仍然是主流思想。

大明实在是太庞大了,任何一项新政的推行,没有较长时间的沉淀,是起不到相应成效的。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东暖阁内,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看着赶来的徐光启、毕自严,思索着湖广清查的事情,该怎样展开。

“两位卿家,看看这些奏疏吧。”

崇祯皇帝指着一摞奏疏,对徐光启他们说道:“这是湖广总督李邦华,在赴任湖广以来,所查明的情况。

触目惊心啊。

朕真是没有想到,湖广治下的土地兼并,竟然严峻到这种地步。

而其中最过分的,当属湖广各地的宗藩分支,为了一己私利,胆敢侵占官田,甚至巧取豪夺地方民田。”

这?

徐光启、毕自严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说起来。

李邦华就任湖广总督,也有几年了,原本按崇祯皇帝所想,要尽快查明治下问题和弊政,可从李邦华赴任以来,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都在维稳湖广地界的局势,使得很多事情都没能有效开展。

这几年来在湖广治下,一个灾情,一个剿匪,就够让李邦华头疼的了。

面对这等特殊局面,崇祯皇帝也没有下旨催促,反而让李邦华解决现有问题,积极扩编湖广赈灾行署,吸纳和培养一批读书人,暗中调查湖广境内,所存在的问题和弊政。

东暖阁内很安静。

徐光启、毕自严他们,在接过王承恩所递奏疏,一封一封的详细看着,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卿家觉得…朝廷若想清查湖广,此事该怎样推行?或者说要不要清查?”崇祯皇帝将难题抛出去,看向徐光启他们。

湖广这个地方,在大明具有不一样的地位。

“陛下,臣以为要清查!”

毕自严走上前,作揖行礼道:“时下国朝这边,财政压力依旧是很严峻的,倘若坐视这些问题和弊政,继续盘踞在湖广治下。

那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不过清查湖广,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逐步的展开,这样才能确保湖广的安稳,毕竟湖广一旦生乱,会影响到很多地方。”

“臣附议。”

徐光启紧随其后道:“陛下,臣觉得朝廷要做的,是先行清查湖广治下各地宗藩,效仿当初孙传庭在河南所做之事。

清查这些年来,湖广诸藩侵占的官田。

在该事取得初步成效时,再由都察院谴派巡察御史,对湖广各府州县进行巡察,严查火耗、赋税、赈灾等事……”

听着徐光启、毕自严所讲,崇祯皇帝露出满意的笑容。

尽管大明的风气,尚未完全扳正回来,可是在先前的维新下,已经有所回转,这就是一个好的迹象。

“卿家所言,就是朕所想。”

崇祯皇帝开口道:“朕打算让内阁、户部、内务府等有司,组建一个联合巡察,专司湖广清查事。

湖广总督李邦华,协助朝廷推进清查。

这件事情,不是朝夕间就能办成的,朕也不急于一时,朕今日召两位卿家,就是想让你们商榷一个方案,拟定一份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

“臣等遵旨。”

徐光启、毕自严当即作揖道。

大明的维新变法,必然是一个压茬递进的过程,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掌握大方向,而朝堂上的有司大臣,则做好份内之事即可。

在确保局势安稳的前提下,逐步的剔除掉弊政和毒瘤,或许这个过程会很缓慢,但是崇祯皇帝却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毕竟大明过去欠下的历史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本就是不现实的过程。

对付宗藩也好,对付文官也罢,亦或其他群体,说到底还是文官拿手,毕竟王朝的主旋律就是安稳,而这些事情,明显是文官群体最为拿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