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当冤大头遇到冤大头(1 / 1)

大隋第三世 碧海思云 2174 字 8个月前

伏牛山脉西南麓,四周山势连绵,在山梁中间有一道宽达数里的峡谷,朱阳关就修在这峡谷之中,算是一道险关,受地势所限,方圆二十余里,都是难行山道,行军十分困难,因此它只能算是一座小关,但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河洛的重要门户之一,只是它受地形所限,偏离河南郡,从未列入洛阳防御的核心体系之中。

对坐镇于此的李建成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变性的流放吧!这日照例巡视完城池,李建成回到城楼之后,想看一会儿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作为李唐帝国的皇储,李建成在当‘二路元帅’的这些天来,着实算不上有多高兴,虽说如愿以偿的保证了军队不受李世民蚕食,但是李唐糜烂的局势让他忧心忡忡,由于有李孝恭帮助安排军事,他基本上什么都不用管,每天都按照点卯,然后是无所事事……他感觉自己这是浪费时间,如果身在襄阳,他这些天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代表李唐皇族收揽很多县份的民心,可现实就是这么的无奈,明明自己每一刻都宝贵异常,可自己却不得不过这种混吃等死的日子。多次上表,希望御驾亲征的父皇启用李孝恭,让他接手朱阳关的军事大权,这样就能使自己回襄阳坐镇,处理各种日常事务,但父皇似乎另有打算,屡屡驳回自己的意见。

为何?

文武双全、宽厚仁慈的父皇变得如此刚愎自用、不近人情、不明事理?

李建成弄不明白,也不理解。

经过这些天的冷静思考、梳理,他发现李唐的困境似乎全是父皇一手造成的;起事之初,李唐所据地盘不弱杨侗,军队、财富、人口、人才、底蕴都不是杨侗能够比得了的,据有关中之后,各路英杰、人才纷纷奔往大兴,兴盛之势一时无双,李建成也一度以为李唐将能以雷霆之势统一天下,然则,好好的局面一一葬送。反观杨侗,因为他是‘暴君昏君’的孙子,对‘暴隋’深怀敌意的天下英才莫不视之如狼、如虎、如洪水猛兽,他每走一步都不顺畅,李唐上下对这个内外交困的小小诸侯并未放在心上,可就是这个小诸侯,一次又一次的将李唐摁在地上蹂躏。

从始至终,李唐王朝官吏给李建成的感觉就是一群二世祖,一个二个都沉浸在祖辈的荣光之中,那种先天所具的盲目自大,使他们瞧不起杨侗,更瞧不起构建成大隋朝廷体系的寒士,明明被人家打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但骨子里就是瞧不起对方,这些人除了自大和怀念自己家族往日辉煌之外,一无是处。

对于这种人,李建成既无奈,又感到可笑和悲哀,更悲哀的是这类人占据了李唐王朝的九成官职,靠这种人去跟大隋打?白日做梦去吧。

有时候,李建成真的很羡慕杨侗,起初虽然步履维艰,但从他立足冀州,一步步打牢基础之后,昔日不被天下诸侯看好的河北大地所释放出来的战斗力,当真令人惊怖至极,越到后期,杨侗的路就越顺。反观李渊、李密、萧铣等人,虽然因为有世家的支持,使初期发展迅猛,大有不可一世之兆,但越到后期越是不顺,越到后期世家大族越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病源,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联合对朝廷处处掣肘,很多时候,便是推行一项政令,都要权衡利弊再三才能面向百官,然后又要妥协无数次、删改无数次才得以推广,这样不仅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更让好好的利国利民政令变得面目全非,离政令创立之初衷相隔万里,有的甚至还会背道而驰,即便有的政令得以胜利推广,那也是国家在其他方面的牺牲所致;

而杨侗呢?政令一出,便能迅速在治下各地推广,连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就能够迅速有效的执行起来,这办事效率岂止是冠绝当世?完全就是前所未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治下没有世家这个集团的存在,从而使杨侗无所顾忌的行事,即便有人反对,那也是一小撮利益受损的人群,这伙人放到广阔的大隋人口之中,俨如大海中的一滴水,兴不起半点波澜就迅速被大海融化、吞食。

郁闷的吐了口气,李建成走到了城楼之上,看着夕阳中的美景,眼中闪过浓浓的忧郁,此情此景,让他不由生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感慨。

“妖孽啊!”看着手中崭新的《仁谨诗集之咏怀篇》,李建成苦笑长叹:“人,怎么斗得过妖嘛?”

“殿下!”

便在此时,一名体格威武、气度不凡的赤盔将军匆匆而来,他是惨遭辛獠儿伏袭的李君羡,他败退至此,本以为饱受一翻指责和处罚,可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李建成的责难,反而加以褒奖,这令他十分感动,接受安排后,每天尽职尽责的训练士兵,打算一雪前耻。

“李将军有事儿?”李建成微笑看向李君羡,显得相当温和。

从身为皇储那一天开始,就注定李建成不能像李世民那样通过一次又一次战斗来发现、提拔良将,再加上他主管政事这一块,就更难得良将投奔,因为良将都有自己独到眼光,心知自己跟随李世民出战,可以通过军功获得升迁,而在李建成很难获得出征机会,若是李建成迟迟不能上位,恐怕至死都没有出头之日,或许李建成会顾念旧情,但顶多只是安排一个聊胜于无的虚职,也因此,李建成虽为李唐太子,却无良将可用,否则也不至于在李孝恭遭到罢黜的情况下,手中无将可用,最终被迫亲临朱阳关。

对于自己送上门来的李君羡,李建成可是好的没话说,这些天李君羡达纵论天下,谈论古今兵法以及朝廷政策之优劣,好不亲近。

聊得越多,李建成对于李君羡的也更加欣赏,此人不但颇通兵略,对天下大势也有自身见解,虽然受眼界所限,李君羡的大局观和远见方面稍有欠缺,但就李建成所知武将之中,李君羡却已经是难得的文武双全了,别说在自己这一边,便是放到二弟李世民那些良将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对他重视的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李君羡投奔李唐的时间不长,一不知李氏兄弟之间的竞争,再加上李世民虽然欣赏他,却也可不能对一名降将过于热情,否则会而寒了一众嫡系之心,所以相对于求才若渴的李建成,李世民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大为不如,这样一来,李君羡的心自然更向李建成这边倾斜了,再则,从个人利益上说,更没理由错过李建成这个皇储。

李建成还不时为李君羡引荐李孝恭、长孙无忌,二人明白李建成的用心,又见李君羡真的很有才华,自然在一边推波助澜,营造出一个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当得知李君羡先后在李密、王世充麾下当过三年骑将的经历,李建成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五千‘捷胜军’交给了对方,经过这一轮眼花缭乱的操作,不管李君羡向不向李建成效忠,在所有人眼中,他已经绑上李建成的战车了。

李君羡倒是没有这种感觉,他没有党派痕迹,对李建成的举动只有感动,而没别的想法。结果仅只一天时间,这个史上最冤的冤大头就稀里糊涂就成李建成的人了。

“殿下!晋王殿下遣李安远将军来见,说是有万分紧急之事……”李君羡到了近前,沉声禀报。

李建成为之一愣,接着心头骤然一紧,连忙向李君羡道:“让他到这里来。”

李安远他自然是知晓的,此人原是隋朝上柱国、云州刺史,家中世代为将,在李渊进攻绛郡时,与绛郡通守陈叔达献城降唐,授任右翊卫统军、正平县公,效力于李世民帐下,此人年轻时不检点,与赌徒游侠交游,以至于破产,但也学到游侠本事,尤其精湛潜藏等刺客之术。如今堂堂右翊卫统军、正平县公却干起了斥候之事,二弟那边显是遇到大麻烦了,要么直接就是大败亏输,请求自己接应来了。

在李建成焦虑的等待之中,李君羡很快就把李安远带了过来,一看之中,李建成心都凉了,出现在他眼前的李安远相当狼狈,衣甲没了,头发乱如鸡窝,跟狗啃似的,几处包扎的白布还是泛红,显是受了伤,看架势还是刚刚包扎的。

“末将李安远参见殿下。”李安远躬身行礼。

“无须多礼!”李建成心中焦急,但在这个时候再焦急也没用,他只得克制住内心的忧虑,勉强笑问:“将军何以这般模样?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李安远苦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层层包裹的书信,双手呈给李建成:“这是晋王给殿下的亲笔信,殿下看完便明白了。”

李建成匆匆看完信,心头倒是为之一宽,二弟的处境虽然恶劣,但并不是自己所想的全军覆没,反而还有了自救的办法。让李安远冒死前来送这封信,便是让自己派兵出关接应,只是……抬头看着苍茫山势,李建成心中有些犹豫起来。

李安远见李建成看完书信,便沉吟不语,顿时心急如焚,再也忍不住了,便说道:“殿下,东征之师士气萎靡、粮食不足,已到崩溃边缘,现在形势危急,晋王只能听刘相国之险计,于洛水之上修筑堤坝,以河洛百姓生命财产相要挟,迫使杨侗让我大军南渡,再从洛水南岸前来与殿下汇合,若无殿下在南岸接应,恼羞成怒的杨侗极有可能出尔反尔,在南岸布下重兵,不予我南渡大军喘息之机。殿下,那可是我大唐九万大军呐,这些将士现在都蜕变成精锐之士了,是我大唐的坚实的基础,我们折损不起啊。”

李建成沉思良久,他倒不是不愿出兵,就怕自己这点兵力也陷进去,不过一想到隋军主力是长渊卢氏之交的杨善会,以及上洛的薛万均,再加上李世民手中兵力高达九万之众,兄弟合兵也有十多万,再怎么说也不至干不过卢氏境内的隋军,如是一想,他点了点头:“李将军只管放心,我虽不通兵事,却也知道大是大非,我会组织军队接二弟回来。”

李安远大喜,深施一礼:“末将代表数万将士感谢殿下仗义之举。”

“无须感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李建成心下苦涩之极,这些军中宿将个个如此,眼中只有晋王,搞得自己这个大唐皇储好像外人似的,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了,但李建成心头还是感到相当不舒服。勉强笑道:“二弟打算在哪里渡河?”

“淅水河口。”李安远迅速答复。

“我知道了,李将军且在关中宽心休养。”

“多谢殿下,还请殿下速速安排。”

“放心吧!君羡,带李将军下去休息,务必好生照看。”李建成心中不爽,语气有些生硬了起来。

“喏!”李君羡应了一声,将李安远带走。

李建成也不知道自己救来的将会是些什么东西,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坐观其败,且必须尽力去救。而这,或许就是父皇不同意元吉镇守朱阳关的原因所在,因为父皇熟知自己兄弟每一人的脾性,更吃准了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哪怕再不舒服再不愿意,也不会为一己之私而误掉大局。

这种被人吃定了的感觉着实让李建成感到不舒服,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让他生不起丝毫乐趣,心头的怨念也不由深了几分。

望着远方波光鳞鳞的河流,李建成长长的吐了一口闷气,最终抛下心头万千杂念,万分无奈的让人将李孝恭、长孙无忌请至城楼,紧急商议出兵接应李世民之事。

———————————————————————

兄弟姐妹们,又求票了!!

写的或许不如意,但已尽力,恳请一直忠实跟进至此的书友们能够订阅正版,给苦逼的文字搬运工一点码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