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理想啊(1 / 1)

第二日一早,周书墨就收拾行李准备明天跟着车队回家了,农户攒钱不容易,哪怕竹兰家因族人餐费给了优惠,书墨也花了一笔不小银钱。

书墨走后,周书仁和明清抓紧读书,两关都过了,就差最后一考了。

而竹兰多次提让吴咛来玩,吴李氏也觉得不能一直不让孙女出门,来做饭都会带着吴咛,吴李氏做饭的时候,吴咛会帮着打下手,因为有吴咛,雪晗也跟着来厨房,多了小伙伴,雪晗也有模有样的学起了厨艺。

竹兰不仅因为周书仁对吴鸣的赞赏,想要多结交吴家,也因自己很喜欢吴咛,相处久了,竹兰翻出了布料给小姑娘做了一身衣服。

做好第二天,早饭后,竹兰把衣服拿出来了。

吴李氏忙拒绝,“您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这身衣服我们不能要,太贵重了。”

已经让吴咛一起吃饭了,衣服真不能要。

竹兰塞给吴李氏,“我按照吴咛尺寸做的衣服,你不收雪晗也穿不了,我是真喜欢吴咛这孩子,这是我的心意。”

吴李氏抓着衣服,心里不是滋味,儿子活着日子不富余也不会连给孩子做衣服的布料都买不起,可她和老头子没大本事,她一年也不是每个月都帮工,老头子也不是每个月都帮着赶车,一年赚的钱不多,还要给三个孙子交束脩,要不是她来周家做厨娘得了一笔银钱,二孙子就不能去书院了。

吴咛偷偷握了握奶奶的手,奶奶伤心呢。

吴李氏回神,“我真是遇到好人了,谢谢,我就厚颜收下了。”

等送走了祖孙二人,竹兰歪在炕上翻着手里的书,其实一点都没看进去,想起了现代的外公外婆,以前一直不敢去想,今天突然想了,心里揪着难受,她去世,外公外婆一定受不了的,哎!

周书仁进来就听到叹气声,“怎么了?”

竹兰合上书,“我看着吴李氏对孙子孙女的好,我想外公外婆了。”

周书仁心里愧疚,要不是因为他,竹兰也不会来古代,“怪我。”

竹兰心态早就平和了,“说来都是命。”

你该有一劫躲是躲不过去的。

周书仁道:“话说回来,真没想到我们住在一栋楼还是一个楼层。”

竹兰也抽着嘴角,“一梯两户,你就是我从未见过面的邻居,要不是物业说你家有人,我一直以为没人住呢!”

周书仁笑着,“所以我们真有缘分啊!”

他有时候也会想,哪怕没穿越过来,他和竹兰也会有后续的,救命之恩啊!

竹兰和周书仁聊了一会心情好了许多,到时间去买菜了,“晚上想吃些什么?一会买回来。”

周书仁肉和鸡都吃够了,“我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你呢?”

竹兰真有,“我想吃水煮鱼,酸菜鱼也行,这几天市场的鱼都不大,希望今个有大鱼。”

周书仁陪着竹兰没少去菜市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竹兰祈祷的道:“希望还能碰到韭菜,自从上次碰到,就再也没碰到过。”

周书仁笑着,“上次都被你包了,韭菜也需要日子长的,又不是一两天就能长起来的。”

竹兰算着日子,离上次买到韭菜快半个月了,应该长起来了吧,她真不懂这些,还是去碰碰运气吧!

平州的菜市场有两个,竹兰家附近有一个,还有一个是在东边,西城住的都有自家的庄子,有专人提供,很少来菜场,北城太乱了,也没圈地方做市场。

菜农和猎户都愿意来竹兰家附近的市场,因为是西南交界处,南边富人多愿意花钱买,西城的一些管事也会隔三差五来市场转转,买些稀罕物,碰上了就能卖高价。

竹兰和周书仁有目的的买,今天还真有大鱼,竹兰挑了三条,“今个鱼怎么这么大?”

渔户并不觉得多开心的事,“天气暖和了,江上的冰薄了,鱼也多了。”

意味着卖鱼的人多了,鱼多了鱼价也就降了。

竹兰倒是高兴,三条鱼一共十斤,八文钱一斤,一共八十文,给了渔户钱,又去买了一颗酸菜。

虽然没碰到卖韭菜的,倒是碰到卖蒜苗和小白菜的,不过很贵,一斤蒜苗四十文,小白菜一把没多少二十文钱。

竹兰觉得太奢侈了,周书仁掏钱买了。

回去的路上又去杂货店买了辣椒段,回家的路上,竹兰摸了摸荷包,“在农村老家从来没这么花过银钱,来平州真是太奢侈了,这才一个月啊,除去刚来赵渤置办的,我算了下,点心加菜钱就花了二两银子了。”

周书仁还觉得憋屈呢,“苦了你了,等我当官了,再多攒些家底,一定让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一想起刚才竹兰不舍得花钱买小白菜,心里越发的不是滋味,他虽然不是学农学的,可重金下必有成绩,他就不信弄不出来反季菜,如果真弄不出来大不了在南方置办庄子,冬日里运过来,像是青椒扛放的,路上耽搁坏了也不会全部都坏了。

或是,日后可以用谋下南方的官!

竹兰现在是越来越知足,真没觉得自己苦,以前在现代从不去菜市场,超市都很少逛,现在烟火气十足,活的还挺有滋有味的,“我是要苦,你让真正苦的人怎么活。”

周书仁,“让媳妇过得好,男人该做的。”

竹兰要不是在外面真想捏周书仁的脸,这个人啊,自从借了胆子后,她严防死守也守不住被窝,每天必在周书仁怀里醒来,日常也话里话外撩她!

竹兰下巴一抬快步走了,周书仁摸了摸鼻子,眼里满是笑意快步跟了上去。

没到家门口,明清守在大门口,见到竹兰和周书仁快步跑了两步,“书仁叔,婶子,你们可回来了。”

竹兰见明清焦急的模样,“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