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潜龙出渊(1 / 1)

对于文雍会乘机诛杀文护,文昭等人都有所猜测,但是文雍对诛杀文护之事一直不肯点头,不曾想文雍发动之时如此雷厉风行,刚刚接到回朝的消息,文雍这边已经完成了诛杀。

所有得到通知的人都来到了御书房,文忻那里完成了诛杀,文雍也不多废话,直接下令道:“未央宫防务移交宿卫驻守,御林监拆分为四部,文显领一部接管长安城防司,封闭城门,但有强闯者杀无赦。”

“文戬领一部立即赶往灞桥大营,接管军印!”

“王规领一部按名册逮捕文护亲族党羽,敢有反抗,就地诛杀,一个不留!”

“梁士彦领一部接管巡防营,实行街禁,三通鼓后,敢有驻留街道者,无论品阶,一律诛杀!”

“立即下诏各方太守,安守本职,过往之事一律不再究察!”

“以往被文护贬谪之人,马上召回,官复原职。”

“急令并州刺史立即接收晋阳,文护家眷与家臣全部擒拿!”

一连串的命令下发下去,因为十年的时间文雍已经看得很清楚,哪些该杀,哪些该用,文护死后,一切都按照文雍预想的轨道前行着。

血腥的味道弥漫在长安的上空,经过必然的权利清洗之后,大周的天变了,文护曾经的痕迹也从长安淡去。

新一轮的朝会开始,朝堂之上已然变得稀稀落落,选拔官员填补之事还得容后处理,虽然这些年也看中了一些官员,但是还不够堵上这些空白,各大家族门阀对诛除文护留下的官位也在虎视眈眈,文雍想借此改革官职的心思必须压后,因为文护留下的烂摊子还没处理完,只能让现任的官员暂代司职。

伐齐的大军还在孤悬在外,不管是就地溃散,还是被文辉整合并力西向,对大周来说都将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邹平出列建议道:“陛下,文护祸国伏诛,但其子与部下尚在外统兵,臣以为当下诏夺其兵权,使其回都领罪。如此,方能平息我大周的动荡。”

“不错!文护一党把持朝政,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不处置不足以平大周民愤。”

当真是墙倒万人推,平日里在文护面前一副乖宝宝的兔爷们在文护倒台后一个个跳出来,慷慨激昂的请命做诛灭文护的急先锋。

他们又一次提醒了文雍封建官僚的无耻。所以文雍宁愿慢点,也不能走错一步,不然文护的今天就可能是自己的明天。

“够了。”

文雍阻止了朝臣们为表忠心而对文护的攻仠,如果真按这些人说的做怕是马上征齐大军就会拧成一股绳,跑到长安来掀翻自己,前世三国时贾诩乱国那一段文雍可是印象深刻,“录诏,命函谷守将死守关门,不许伐齐大军回归关中。朕只要文护独子文辉的首级,其余将领只要回都复命,皆可免罪,此事天下臣民皆可为证!”

御史大夫陈丞出列道:“陛下,赏罚不分,则恩威不明,如此轻易赦免文护一党罪责,将无警示之效,恐让后人争相效仿。”

文雍点头道:“御史大夫说得有理。”

对于这种要面子的喷子,文雍不可能像文护那样派两个兵把他府门给堵住,毕竟文雍是皇帝,底线还是要一点的。不过文雍可以肯定陈丞的谏言,但是对发出的命令不再收回。

听你的话是给你面子,但是我才是皇帝,对于已经发出的命令有权不作任何更改,反正御史大夫只能议政,不可能动手勒着文雍的脖子非要他改掉命令,你要继续喷也随你,文雍只管点头就当没听到。

其它心腹都还在完成任务,只有行动不便的文昭还留在身边,他坐着轮椅说道:“皇兄,我们还需担心其它地方!”

的确伐齐大军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毕竟伐齐大军遭逢新败士气低落,粮草辎重已被烧毁大半,文辉再牛,就是把周围村落的粮食全部搬来也填不饱这所剩十万大军的肚子,所以只要脑袋没被驴踢,有了文雍赦免诏书,底下的将官就知道该怎么选择。

现在最担心的应该是齐国和陈国会不会乘机伐周,虽然齐国有胡人牵制,但对于胡人那种无利不起早的尿性,文雍还真不抱什么太高的期望,他们不来添乱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

“下诏,文显统领灞上军立即南下驻防襄城,文忻加为镇远将军,从长安城卫禁军抽点两万前往玉壁协助周鸣阻挡齐军西进。”

文雍恨不得把文忻他们撕成两半来用,没办法,自己的心腹就这么多,手中为数不多的军权决计不能再次旁落。

文植出列道:“皇兄,臣弟愿意带兵驻守函谷,防止伐齐大军生变。”

文雍一笑道:“文辉没什么能耐,粮草不继,函谷天险他是过不了的,就不劳烦皇弟了。”

虽然早有预料,文植眼中还是有一缕冷芒闪过,无奈退回原地。

……

弘农,杨氏府邸

自从杨荐下狱后,杨家闭门谢客,昔日的产业也是能散则散。

空旷的府邸之内,一名翩翩少年慵懒的卧在桃花树下,翻读着一卷书籍。

光洁白皙棱角分明的脸庞,双瞳乌黑深邃透漏出空灵俊秀,鼻梁高挺,嘴角轻钩,轻佻之中带有些许邪魅。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杵着拐杖从庭院外走入。

少年立即翻身起来,上前牵着妇人,“祖母,你怎么来了。”

老妇人拍着少年的手慈爱的说道:“我杨家的麟儿该出府了。”

少年扶着老妇人在石凳上坐定后,老妇人眼中露出沧桑之色:“少平啊,昔日你祖父就曾言,文泰诸子皆是人杰,而文护优柔寡断,谋大事而惜身,迟早必有灭族之祸。是以孤身相助文泰诸子,而让我全族闭门避祸。你祖父下狱前曾差人报信,若是不幸身死,定遗泽后人,其子孙当潜邸以观时局,真龙出现诛除文护之时,就是杨氏再次开府重振声威之日。如今文雍已然诛杀文护,正需人手,你与其年龄相仿,前去相助,必能青云直上。”

杨少平说道:“祖母放心,孙子虽身居深宅,亦在坐观天下时势,对于晋身之策早有计较。”

老妇人笑道:“好,好,少平自小聪慧,当有大作为,只是你需谨记伴君如伴虎,杨氏百年门阀,不可在你手中轻易断送。”

“孙儿记住了。”

“杨家的未来交给你了,速去准备准备,老身会修书一封给你祖父的朝中故友,你打点好行装后便可刻启程。”

送别老妇人,杨少平望着长安的方向,轻笑道:“十年磨剑,只为一朝封喉,定然是位了不得的君王,且让我看看你有多大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