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无奈的朱子安(1 / 1)

显然,朱元璋早就等着这句话,李善长话音刚落,便是露出一脸微笑。

“云奇,将这份计划拿给善长与各位大臣们,都看一看!”

“奴婢遵旨!”

云奇连忙走上前,拿过那叠颇有厚度的计划书,双手接过,快步递给李善长。

“谢云大伴!”

李善长连忙接过计划书,便是神情认真的看了起来。

“大明海贸计划?……”

看着上面的大字,以及有些陌生的字体,李善长神情闪烁,若有所思,不由的想到前几日,东宫一直召见应天城内的各级水军将领之事。

当初,李善长等人还以为,皇上是想要太子了解水军状况。

此刻,却是想通了,原来是想要进行海贸。

不过,虽然李善长对于国内商贾有些看不上眼。但是,对于出海与各国进行海贸,却是有些赞同。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国库可是穷的叮当响,要是出海贸易的话,也可以大大缓解国库的压力。

只是,这么多大船,军士,船工以及各种物品……

想着,李善长便不由的紧皱眉头,随手将手上的计划书,递给后面早已伸长脖子的汪广洋一众大臣。

过了好一阵子,等到殿内各官员都将那计划书看了一遍之后,朱元璋才从龙椅上站起。

“诸位,这大明海贸计划大家都看了,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

“禀皇上,此计划内容详细,其上各类说辞,也都有理有据!只要我大明顺利开启此计划,一趟下来,便是可以使得我大明国库无忧,甚至每年发完各种俸禄以及赈灾银两之后,还能富裕!敢问皇上,此计划书是何人所书?”

李善长连忙拱了拱手,说道。

一听这话,朱元璋神情一昂,声音都大了几分,“此乃太子说写!”

下方,李善长与一众大臣都神色一禀。

幸好大家都没胡言乱语。

“太子真乃大才也!此计划从头到尾,各类细节信息,其中还暗藏兵道,老臣跟着皇上从政这么多年,也是自愧不如。”

先是朝着太子恭维了几句,接着李善长便是语气一转,缓缓说道:“只是,有一事,身为臣子,臣不得不说出来!”

“李相国但说无妨!”

朱标一直都有着很好的脾气,李善长这么说,仍是一副很谦逊的语气。

“禀皇上,太子殿下,臣观看此计划上需要大船以及各种船只大小二百多艘。组建此船队的钱财,我大明现在便拿不出。至于船上的各类物资与船员配备,便所需金银,更是一大笔巨资!”

紧跟着,户部尚书杨思义,拉塌着老脸,一副困哪无比的样子。

“皇上,李相国所言极是,此次出行船队,一次便需二百多艘各类大船,而且船上还得配备上各类武器物资与兵士。一趟下来,所需金钱物资更是天文数字,目前国库根本凑不齐这么多啊!”

随后,说完之后,偷偷瞄了一眼前方,发现太子朱标脸色正常之后,才轻轻松了一口气。

看到这,下方的汪广洋与一众大臣,也都神色欲动。

不过,却是被一脸暴躁的汤和,请了先。

“李相国与杨大人,则是有些过于担忧了吧!海贸所需海船,汤某在浙东招降方国珍之后,便是俘获了大小海船四百多艘。至于海船之上的各种火器兵器以及船员军士,我大明水军便可以直接调拨。

至于粮食物资之类的,区区几十艘大船,堂堂大明还挤不出来?要是国库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的话,汤某请求直接带兵,洞庭湖或是潘阳湖清剿一圈,或是带兵北伐,攻下山西,一年之内凑足商队所需物资与钱财!”

听到这话,李善长与杨思义等人,都禁不住满脸无奈,不想理会汤和这莽汉。

至于朱元璋,狠狠的瞪了一眼汤和。

“鼎臣,别犯浑,李相国与杨大人,也都是据实所言,不可莽撞!”

一听这话,李善长与杨思义等一众大臣,眼中都不由的闪过一丝无奈。

果然,皇上还是对这个海贸计划上心了。

只是,想到国库的状况,李善长不得硬着头皮,道:“皇上,太子殿下,汤御史,仅北伐大军的每天的消耗,已经使得国库紧张,运转不开。而那计划,虽然是海外行商贸易,但比一场海战,还要所需浩大!”

“现如今,我大明四处征伐,连年还要减免一些地方百姓的税收,国库更是空虚!”

说完,李善长便是一脸愁苦的看向朱元璋。

至于杨思义,则都快哭了。

现如今,仅仅只是供应北伐、以及应天城墙与皇宫的修建,都快愁死他这个户部尚书了。要是再加上海上那二百多艘船队的供应,就是把整个户部官员都逼死,也拿不出来啊!

……

“殿下,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真一酒楼,朱子安坐窗旁,满脸无聊的趴在窗台上,眼神空洞。

一阵夹杂着楼内躁杂的声音,传了过来。

朱子安扭头一看,便是发现朱标,一脸愁容的走了进来。

无力的蹲坐在椅子上,拿起一杯果酒,便是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

“二哥,海外贸易计划,没有通过!”

“为啥?”

朱子安微微坐正,一脸好奇道。

“二哥,国库紧张,船队所需的物资凑不齐!”

说起这个,朱标便是一脸无奈。

虽然他早已想到,海外贸易所需资金巨大。

但是,他没想到,需要那么大的人力物力。

“殿下,船队出海的时间,是在夏季。然后到了冬季,再从福建泉州港口去海外,还有这么长时间,可以准备好吧!”

朱子安一愣,在他的印象中,大明水军应该有足够的大海船。

尤其是福建那边,便是有着很多的造船厂,都是制造一些大海船的厂子。

一年多的时间,应该可以准备充足吧!

……

除了得知汤和在浙东,招降方国珍后,直接获得水军士兵二万多人,大小海船四百多艘。大明海军实力再翻涨一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