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这是真的&r;底下的战俘怔怔发呆,喃喃自语道。
    他们无数次想着自己被解除战俘身份,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而不用时时刻刻都担心自己的生死。
    可是当这一切真的到来之时,他们却有些不敢接受了。
    &;废话!老子堂堂校尉,骗你们一群战俘做什么&r;校尉黑着脸骂道。
    若是校尉好声好气的说,战俘们可能会担心,会不会有阴谋。但校尉这么说了,战俘们立刻就信了&s;&s;堂堂校尉,确实犯不着骗咱们!
    想通了这一点,战俘们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从开始的呆滞、麻木,变得生动起来。
更新最快上酷…匠网
    不可思议,欣喜若狂,从他们的脸上表现出来。
    没有欢呼,一时间,竟有些沉默。
    庞三听到黜置使府的布告,整个人变得呆滞起来,喃喃自语着&;这竟然是真的!他真的把我们放了!&r;
    最后,竟是抓着枯草一般没有任何光泽的头发,缓缓的蹲了下去,而后低声啜泣!
    慢慢的,啜泣声变成了嚎啕大哭,其他人也跟着嚎啕大哭!
    不容易啊!
    他能自己骗自己,足足骗了五年多!回想起这五年来的日子,若是再来一次,他们不清楚是否还会有坚持下来的勇气,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坚持了这么久。
    大概&p;&p;是求生的吧!
    五年多的地狱般的生活,与即将到来的自由,所有人的心气儿变得高涨起来。
    他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多苦多累都没关系,只要前途不再渺茫,只要希望就在前方,他们就有了动力!
    吃皇粮!
    这是无数人的梦想,进入公门,他们将永远脱离朝不保夕的生活,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而不是如以前一般,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公子忌,确实不负其仁慈之名!
    所有战俘心里暗暗感激。
    远在肃州城的魏无忌,若是知道他们的这份感激之情,说不得会给他们更多的好处也不一定。
    自己这么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物,竟也有被敌手感激,赞颂自己仁慈的时候!
    这实在是&p;&p;
    仁慈吗
    扪心自问,魏无忌并不认为自己是个仁慈的人,仁慈的人手上怎么会有数十万的人命仁慈的人怎么会沾上那无数凶兽的血腥
    然而事情怪就怪在这里,关外道上上下下,无不称赞他的仁慈。青州上上下下,也都在称赞他的仁慈。
    魏无忌有些迷惑了。s
    &p;&p;
    &;大人,小人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可否让我回家去看看&r;庞三怯懦的问道,五年了,不知道家人如今获得如何
    &;自然可以,报上你的姓名,家里的住址,本官给你办通关文碟。&r;负责登记的,是信陵学宫出身的官员,面对这些战俘,虽然高高在上,却也很和气。
    &;回大人,小人名叫庞三,家里是葛县的。&r;
    &;葛县似乎就在附近&r;年轻官员嘀咕一句,很快就办好了文书。
    交到庞三手中,又叮嘱道,&;这是你的身份文书和通关文碟,拿好,莫要弄丢了,弄丢了可不好办!&r;
    &;谢大人!&r;庞三欢天喜地的接过文书,飞一般的往家里的方向跑去。
    跑到半路,又折了回来,对年轻官员说道,&;大人,原来大魏的文官并没有想象中的凶残,您是个好人!说实话,原本我打算立刻逃跑的,现在发现,老老实实做个魏民似乎也不赖!&r;
    好人么
    年轻官员摸着自己的下巴,不自觉的笑了笑,这个评价,倒也不错!
    被人感激,尤其是曾经的敌人感激,这感觉还真是挺好。
    &;先天后期,倒也不错。&r;看到庞三虽然形容枯槁,实力却也不错,当年在战场上定然是和悍卒。
    年轻官员突然动了心思,&;庞三是吧本官身边缺个侍卫,你愿不愿意做本官的侍卫&r;
    &;做你的侍卫&r;庞三转过身来,眼中满满的难以置信。
    &;你如此信得过我难道就不怕我杀了你&r;
    &;就凭你这份坦诚,本官就信你!&r;年轻官员大笑道。
    &;好!以后小人就跟着大人了,若有相负,天诛地灭!&r;庞三也是个信人,这官员如此看中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何况,给一个官员做侍卫,可是比做护路队员强多了!庞三又不傻,这种机会,当然要牢牢抓住!
    莫说他对魏国并无太大的仇恨,便是有,也不如对中山国那些大人们的仇恨。
    扪心自问,他并不欠中山国的&s;&s;已经为你卖过命了,还要如何
    倒是中山国的作为,让他们真正的寒了心,当初公子忌可是答应了,只要朝廷愿意,自己这些人就能被赎回去,可是看看朝廷那些人是怎么做的
    还不如魏国呢!至少魏国对百姓没有苛待,百姓们的生活可是比以前好多了。
    对百姓来说,无所谓谁来统治自己,只要能活下去就好,若是统治者在向自己收税之余,还给自己一些帮助,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同样的事情,在关外道各地发生着,战俘们一奇快的速度被安置,发放了一大笔的安家费后,绝大多数的战俘回去看了自己的家人后,就安心回到工地上。
    少数人拿着通关文碟一去不回,许是心有牵挂,许是对魏国依然心存仇恨,不愿在魏国为民,哪怕是魏无忌为他们安排了生计。
    对此,魏无忌也并不强求,愿意留下的便留下,不愿意的,他也不说什么。
    些许的战俘而已,对他而言,并不影响什么。
    此时的魏无忌,已经不在关外道,而是去了信陵,去面见他的师傅,荆川先生。
    他这些年大肆抽调信陵学宫的学子填充关外道,这些人可是帮了自己极大的忙。
    起初,荆川先生见魏无忌果然大量重用寒门子弟,心中欢喜不已。
    到了后来,却是有些笑不出来了,魏无忌需要的人数太多,以至于他根本就来不及培养,许多人的课业只学到一半就被魏无忌拉到关外道帮忙,美其名曰历练。
    这一次,魏无忌要大肆办学,教书的先生从哪来大部分都是要信陵学宫来承担的。
    他倒也在各地求访贤人,可惜,相对于他的需求来说,访到的贤人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些所谓的&;贤人&r;也是良莠不齐,有些是有真本事的,也有一些,借着魏无忌求贤,滥竽充数。
    对于这些人,魏无忌虽然看不上,心头气恼,却不得不好生招待&s;&s;他需要这个求贤若渴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