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降级袭爵(1 / 1)

财倾天下 旧城不暖 2859 字 8个月前

“这……恐怕不太好吧,龙公的千金貌美如花,又是灵气十足,晚辈实在是没有这个资格……”萧藤委婉的拒绝道。

然而,孙公龙只是微微一笑,说道“萧藤你这么一表人才,就不要在这么谦虚了,你若是同意,老夫这就回去置办这件事。”

”这……“萧藤很是无奈。

“你放心,聘礼什么的你完全不需要出。”孙公龙又是说道。

萧藤心中不免苦笑,这是要把我变成倒插门女婿的节奏啊……再说了,聘礼什么的还需要吗,等我与你女儿结婚后,这玉琼浆的制作方法早晚都会让你知道,这玉琼浆所带来的无尽利益可不比我那点寒酸的聘礼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孙茜在听到自己的父亲在向萧藤为自己说媒,心里既高兴又尴尬,在那一夜后,她对萧藤好感确实直线上升了很多,但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地步,父亲这么一说,确实令她有些为难。

旁边的那名家丁在听到孙公龙说了那些话后,身体变得僵硬,并且逐渐失了神。

“此事重大,请容晚辈再考虑考虑。”碍于孙公龙的身份,萧藤再次使出了拖延之计。

“恩,过几日我亲自去找你。”说完,孙公龙转身离开了萧藤。

孙茜悄悄看了一眼萧藤,小脸一红,旋即追上了自己的父亲,那名家丁不知何时回过了神,眼冒杀意,狠狠剐了萧藤一眼,然后快步来到孙茜的身后,跟着一起离开了。

看着他们身影,萧藤越发觉着自己就是贱啊……明知道可能会遇到孙公龙还要上来看。

无奈,萧藤只好先去找刘万事,准备寻求一下他的意见。

在萧藤遇到麻烦事后,朝廷那边似乎内部又出现了一些乱子。

李井同坐在书房中,看着一份奏折,眼神中无不是在思考斟酌,这奏折仅有寥寥数言,但却讲着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制度,这张奏折请求陛下恢复旧制,再次施行降级袭爵这个政策。

这个问题在上任也就是他叔父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来过。

开国先皇征战的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增强自己的势力,给很多立了大功的功臣提前封了大官,并保证福禄九代。

本来呢,那些受封了大官之后的他们在唐国成功建立后就一直守在自己的地盘上,表现得十分安稳,但在唐仁宗逝世后,他们渐渐变得活跃了起来,尤其是现在,更加活跃了。

——

“马宁这是疯了么?”。

依旧是上朝之后的大臣们的小聚会,沉不气的理所当然是一些小喽啰。

光禄寺卿第一个嚷了出来,嚷完了,才想起来马宁好像是梁思远的老师,又讪讪地住了口。

果然,梁思远不悦地看了他一眼:“嚷嚷什么呢?”。

梁思远是皇帝旁边的名人,更是大臣们私底下所传的九卿之一,所谓九卿,就是在朝廷上颇有话语权的九位大臣,他们的地位并不一定很高,但他们却拥有着很大权力。

光禄寺卿把心一横,反正马宁对梁思远的态度也不咋地,不怕他真的生气,

“下官说的是真心话,自从这位名士入了朝,在座的谁不缩起了肩膀等着挨他的骂?骂就骂吧,咱们是晚辈。可他一长辈,不带这么坑人的。这两天,我都不敢回家了我。”

焦急的语气把梁思远给逗乐了:“你也是九卿之一,还怕这样的场面?”

答话的是户部尚书:“光要是我们也没什么,这一回,只怕圣人要疑上相公您。季侍中是您荐的,他又出了这样的一个主意,您又没明着驳,这个……怕不好办呐。”。

梁思远一挑眉:“有什么不好办的?”

也不看看他今天都叫了谁过来!他这不正是要解决着问题吗?

马宁还真是会给他找麻烦!当初是借马宁的名声出仕的,现在轮到他连本带利地还债了。

也罢,把马宁解决了,从此无人能在道义上压得住他了,顶多在背后耍耍嘴皮子。

“他要办,你们就认真协办。光禄寺就把历来先贤后人、勋贵遗孤、世家子弟,统统录了给他,记住,每个人都要写出最光鲜的一面。”

“……”光禄寺卿。

“户部那里,把国库所积之柴、米、钱、锻数目造册,天下户口、田亩厘清,务要清清爽爽。我还没说完,把要发放给驻军的粮饷刨出来、俸禄刨出来、公廨田刨出来、封邑田亩刨出来……”

梁思远还没说完,户部尚书就悟了,“高,实在是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两人齐声拍马。

季名士人生的前七十年,过得是顺风顺水。他老人家即使不是出身什么一流世家,也不是苦哈哈的穷人。在经历过严格守丧、谢绝征召等等一系列行动之后,又凭借其口才与学识,马宁终于成为一代名士,这个时候他才刚刚三十五岁。

然后开课收徒,出了很多名士学生,更出了很多高官学生,他老人家也名满天下。马宁很聪明,知道自己出身不算高,年纪轻轻的入朝当官也没有什么大前途——那会儿的世家比现在还强大——不如一直当个名士。

年轻的马宁也是有傲气的,当个刀笔小吏算什么事儿?不如继续当名士。

直到梁思远拜相,学生都当宰相了,马宁的名头更响,然后麻烦也来了。这个他本来就不怎么看好的学生……捅漏子了,他理所当然地被很多知道他们关系的熟人轮番约谈。

马宁被迫进京,一到了京城,梁思远马上服软了,显然没有痛哭流涕表示忏悔,也是用实际行动表示了退让。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梁思远向皇帝推荐了他!鉴于他的名头之响,一上来就做了侍中。

当众臣们知道马宁当了侍中后,表情都是十分惊讶,因为马宁他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五了,孔子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成圣三年了。

他老人家还能在这个年龄段开始一份全新的工作,实在是有莫大的勇气。。

本来日子过得挺美好的,很多人都支撑他,也没人给他捣蛋,他招兵买马,辟用了不少人做僚属,小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

马宁不知道,梁思远不给他捣蛋,乃是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如果你想混下去的话。

这不,正人君子们在最初的一个月给予马宁各种帮助——从推荐可用之材到介绍朝廷动态——之后,要求马宁对他们的政治投资进行回报。

马宁左看右看,才发现自己这一回是真的落在坑里了。

他是梁思远推荐做官的,他必须从此对梁思远礼让三分,不能再摆老师的架子了。除非梁思远办了什么祸国殃民的大事,梁思远最近是什么小动作都没有,此命题不成立。

这朝上各种关系实在复杂,顺了哥情失嫂意。一举手一投足一个政策下来就要让一些人得利而让另一些人生气,惹到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名义,照样把你骂成个奸臣。

在给予他很大帮助之后,有人理所当然地请马宁牵个头,要求恢复旧制。

这个旧制,是被先前那个比梁思远还坏一百倍的奸臣魏静渊给破坏掉的诸多政策中的一个。魏静渊最大的恶名就是来源于此:降级袭爵。

话说,世家势力大,几代当宰相当九卿什么的,在朝中势力非同一般,皇家都希望跟他们联姻,哪一个一流世家内部没几个世袭的爵位、娶过十个八个公主呢?。

从有分封制开始,分下去的爵位给了你就一直是你这一系的了,除非改朝换代或者是全家谋反,否则,你是王、你儿子也是王、你孙子还是王,国家不但要少这一部分税收,还要免除因为你而带来的相关一系列的税收。

不但如此,如果一个父亲立功很大,本身爵位已经很高了,还可以另封一个或几个儿子爵位。即使没有爵位多封,还可以荫子补官。

最凶残的是,一个王朝覆灭了,皇室除了被新王朝选一个政治上的花瓶以示新朝宽容之外,其他皇室成员都成了平民。可世家不一样,他们有势力,新王朝需要他们帮忙,他们本身也许就是纵容新王朝建立的“功臣”。好了,可以继续接着领新王朝的爵位,当新王朝的高官。

有官有爵之人非但本人不缴税,每人根据品级的不同,可以有数名到数百名的奴仆与数顷到数百顷的耕地不纳税.

如今正是战乱时期,北方的持久战花了不少钱,上一任皇帝李仁宗就曾多次想过宰上一两只肥羊。

魏静渊应运而生,他的许多政治主张比皇帝还激进,提出了“降级袭爵”的制度。

本来呢,李仁宗在位时很欣赏这个提议,魏静渊也确实是作死。

他若仅仅是想让当爹的是亲王,儿子就是郡王,孙子就是公爵,相应的特权也要有所削减,不再是所有的爵位都有实封,有些就是领定额的俸禄,不再给实封这样就如此而已,但那魏静渊竟然想对皇室也是这样做,并且还在朝上公然提出这种想法。

所以,就算李仁宗再欣赏这份提案也没有办法用了。

而那魏静渊因为提出恢复旧制,再加上其它林林总总的一些过错,魏静渊最后被以借口干掉以泄众忿。

后来,在李仁宗还未去世的六年前,又有人提议恢复旧制,但没有魏静渊那么激进,不过,李仁宗却一直不采纳。

当然,李仁宗他老人家不是顶在最前线的,他老人家在位的时候一面对这个问题就装死,然后让梁思远帮其顶缸,任凭多少人明示、暗示,梁思远就是不接这个茬。

再加上梁思远本人行为方式也有点问题,打击政敌手段也很恶劣,他的名声也坏了。

也亏得有个始作俑的魏静渊,不然这梁思远就该是本朝第一大奸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