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袁绍(1 / 1)

霸凌三国 沧海叹 2351 字 8个月前

跟着门房,薛观走进袁家正厅。

袁绍站在长条榻前,见薛观进来,迎上几步。

薛观停步,二人在厅中面对面。

袁绍拱手,道:“吾是袁绍袁本初,得阁下来访,甚是欣喜。”

薛观拱手回礼,道:“我是薛观薛明德,听世人传扬你的名声,特来拜访。”

为了融入古代,薛观特意取了字。

因为古文功底不深,怕用字不当闹笑话,就选了“德”字。

“德”字在这时代很常用,诸如“孟德”、“玄德”、“翼德”等。

于是薛观取字“明德”。

见过礼,薛观收回手,看向袁绍。

袁绍身高一米八左右,脸型方正,剑眉朗目,鼻梁挺隆笔直,蓄三寸胡须,相貌堂堂,颇具威仪。

他头戴进贤冠,身着朱红深衣,足下黑丝履,腰系明黄丝带,其上分左右挂着二个脂白玉佩,贵气彰然。

袁绍伸手示意:“请上榻,吾等安坐再叙。”

长条榻正中放了张小方几,分隔左右。

二人上榻,各自坐定。

婢女端上二碟葡萄,摆在小方几上。

此时茶道尚未盛行,食些瓜果算是待客之道。

客套一番,步入正题。

袁绍道:“尊驾名刺上的终南,是指终南山?”

薛观点点头:“是。”

见袁绍疑惑,薛观解释道:“我家族在终南山隐居。”

袁绍恍然:“原是隐世家族子弟,难怪我未曾听闻。”

薛观又道:“我终南薛氏,源自黄帝幼子禹阳,古时世代居于曲沃。战国时,为避战乱,迁往终南山深处,隐居至今。”

袁绍肃然:“薛子竟是圣人之后,绍失敬了。”

薛观道:“薛家最近做出一物,对天下读书人很有益处,家长欲公诸于众,于是派我出世推广。我对如今的世道不熟,听说你交游广阔、豪爽好客,特来拜访,希望能得你帮助。”

袁绍来了兴趣:“是何物?”

薛观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递给袁绍:“就是这东西,我管它叫‘线装书’。”

袁绍接过,感觉此物分量不重,然后看见雪白封面上写着三个字,“制书术”。

字用新书法写就,黑字写在白底上,更加悦目。

袁绍摸了摸封面,致密平滑:“这真是书写良材,不知用何所制?。”

薛观道:“这是纸。”

“纸?”袁绍不敢置信。

在这个时代,造纸工艺还很初级,造出的纸厚薄不均、粗糙不平,多用来包裹东西。

人们书写记录,主要使用木简竹简和帛书,并没有将纸列入其中。

薛观微笑道:“就是纸。我们薛家改良了造纸工艺,做出了可以用于书写的纸。”

袁绍叹道:“薛家真有巧夺天工之能,将糙物变良材,不愧是传承千年的世家。”

袁绍仔细打量手中的线装书,现这就是一摞极薄的纸,右边用线固定,左边可以翻看。

因为是用线装订而成,叫做“线装书”顺理成章。

翻开书,袁绍又是一惊。

只见内里换成小字,占满了整页纸张。

虽是密密麻麻,但排列极其规整,如同一根根书简,读起来毫不困难。

其字小如苍头,但十分清晰,没有丝毫笔划虚浮不清的情况。

袁绍心道:“薛观没有大言,这线装书确实对读书人极有益处。”

好处显而易见。

一页纸就能记载大量内容,抵得上十几根书简,一本书更能抵上一车书简。

不管是阅读、搬运还是相互交***巧轻薄的线装书比笨重庞大的书简方便太多,的确是读书人的福音。

对线装书的概念有了大致了解,袁绍转而细看书中内容。

书名叫“制书术”,内容当然是传授制书的技艺。

袁绍对薛家技艺很感兴趣。

面对薛观,袁绍看似平静自然,其实内心十分震惊。

二人坐榻而谈,离得很近,薛观的衣着配饰袁绍看得清清楚楚。

不提那把令人目眩的奢华宝剑,就说薛观身上穿的青衣,都精致得让袁绍瞠目。

薛观的衣服平整熨贴,完全看不出缝制的痕迹,如同浑然天成一般,颜色更是纯正细腻,赏心悦目,整件衣服没有一丝异色的地方。

反观袁绍,他的朱红深衣做不到平整熨贴,衣料拼接的地方更能明显看到粗大的缝线,颜色细看起来,也有许多深浅不一的地方。

袁绍好名,又喜交游,因此非常注重仪表,对服饰要求很高,一直用最好的裁缝、最好的料子做衣衫。

他以为自己的服饰已非常华美,但今日见到薛观,方知何为华美。

薛观穿的才是华服,精美到令袁绍嫉妒,与之相比,他的服饰显得粗鄙不堪。

薛观身上的其他器物也是一样,都是远常识的精美,这说明薛家掌握着许多惊人技艺,底蕴深厚到难以测度。

制书术是薛家手笔,袁绍当然兴趣浓厚,想一窥究竟。

袁绍闷头看书,薛观也不催促打扰,闲闲的吃着葡萄,耐心等候。

《制书术》一书,从造纸说起,然后是如何雕版,如何配置油墨,如何印刷等等,一直说到装订成书才结束。

整本书用词直白,每一步都说的非常详细,甚至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读起来毫无困难。

由于易懂,袁绍看得很快,越看越心惊,呼吸渐渐急促起来,脸上也泛起红潮。

等他看完,已是满面红光。

袁绍合上书,抬起头,激动地对薛观道:“此术大利文教,明德但请放心,绍必倾力相助。”

《制书术》一书浅白易懂,袁绍看了,已然知晓其中奥妙。

线装书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方便,而在于它可以大量印刷。

只要材料人手充足,一日之间,即可成书千万!

如此,文章的流传将轻而易举,天下文教必然大兴!

这是文教的重大革新,是惠及天下的大事!

推行此术,不仅能扬名当世,甚至还可能留名青史!

袁绍好名,他凭借高贵的出身,还有豪爽义气的做派,在世间攒了些名声,但那只是吹捧出来的虚名,哪及得上大兴天下文教的实名?

作为好名之人,大好机会摆在眼前,哪能不激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