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谢礼(1 / 1)

霸凌三国 沧海叹 2225 字 8个月前

袁绍依然低头沉吟,没有在意王堔的禀报。

薛观见状,故意问王堔:“哪个何府?”

王堔答道:“来者自言是河南尹何进府上门客。”

听到何进的名字,袁绍终于有了反应,抬头望向王堔。

薛观吩咐道:“让他进来。”

王堔领命而去。

袁绍心中惊异,问道:“何进怎会给汝送谢礼?”

薛观道:“昨天在西城门,他妹妹的马惊了,我当时恰好在场,见情况危急,顺手救了,何进该是为此来谢我。”

袁绍大惊,霍地站起,高声道:“昨日西门止马者,莫非是明德?”

薛观道:“是我。”

袁绍紧紧盯着薛观,心中巨震。

袁绍喜欢结交游侠,自是尚武崇勇之人,昨日风闻西门之事,立刻派人仔细打听,详知过程后,对止马者极为崇敬。

身为大贵族,袁绍熟悉弓马,眼界开阔,深知止马者的强大,拉停惊马,这需要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可是瞬间拉停惊马啊,跟拉住惊马可是二回事。

拉住惊马,免不了会被拖行一段,这是常识。

而拉停惊马,甚至让惊马因自身冲劲丧命,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袁绍认识许多武将,对他们的勇力多有了解,其中或许有人能拉住惊马,但要拉停惊马,肯定无人做到。

西门止马者瞬间拉停惊马,展现的力量已是非人,越了凡俗,不说天下无双,至少也是世间屈指可数的顶级强者。

没想到,这顶级强者居然是薛观!

如此说来,薛观所言并无可疑。

以薛观之勇,莫说孤身行走,就是独战天下都未尝不可。

袁绍疑虑尽去,想到薛观的神勇,心情激动,开口道:“明德温良儒雅,学识过人,未料还有惊天神勇,真可谓文武皆鼎,盖世无双,能识明德,绍之幸也。”

见袁绍目露崇敬,薛观心中得意,嘴上却谦虚道:“我就是略通文武,本初缪赞了。”

袁绍赞道:“谦和不骄,淡定从容,明德的风姿也是雅静高华,绍叹服矣。”

薛观浅笑不语。

面对袁绍的不停夸赞,薛观招架不住,只好故作矜持。

这时,王堔带着个蓝衣中年进来,其后跟着一串仆人,俱都手捧礼盒。

仆人呆在门外,蓝衣中年跟着王堔进了正房,到薛观面前,躬身行礼,道:“小人是何府门客樊推,奉主公之命,特来拜谢公子。”

“昨日何府女眷临危,公子倾力相救,主公心甚感激,备千金百玉,着小人送来,略报恩情。”

薛观道:“见危救难是人之常情,道声谢就行了,送礼就大可不必,你把礼物带回去吧。”

樊推连忙跪倒,叩道:“小人奉命行事,不能决断,还望公子体谅。”

薛观道:“既如此,我不难为你,暂且收下。”

樊推又叩:“谢公子体谅。”接着起身,轻轻击掌,唤仆从进献礼物。

仆人鱼贯而进,排成二排,打开手中礼盒,将千金百玉呈现。

金玉之光一时耀眼,薛观见了,心道:“这些估计价值过亿了,裳裳家可真有钱,哎,你说都是自家人,这么破费干嘛。罢了,以后多买几件高档内衣给裳裳,总不能让裳裳吃亏。”

薛观手下无人,只得吩咐王堔:“你点收一下,找个厢房存放。”

等王堔和一众仆人退下,樊推道:“我家主公明日于府内设宴,欲当面致谢公子,还请公子赏脸一行。”

这事正中薛观下怀,立即道:“听闻何使君礼贤下士,风度翩翩,我早有意拜访,这下正好遂了心愿。告诉何使君,明日我定上门拜访。”

等樊推离开,袁绍道:“以明德的身份,还是在京城寻处府邸为好,不然颇有不便。”

袁绍现在还没出仕,只要自己不在意,来宿肆拜访并无不妥,但何进这样的高官就不宜来了。

像这种谢恩之事,本该何进亲自上门才是,如今这样本末倒置,有些减损薛观的身份。

薛观一想也是,再说现在看上了何裳,也该置处家业,好以后双宿双飞。

虽然这在计划之外,但随性而行嘛,就这么定了。

薛观道:“本初说的有理,不日我就去买个宅院。”

袁绍忙道:“吾名下有几处宅院,明德可任选一处。”

薛观道:“不用了,我也不急,慢慢找寻就是。”

不等袁绍继续纠缠,薛观起身,道:“找房子是小事,正事要紧,我去给你拿书,你稍等。”

说完,薛观走出正房,随意进了间厢房,从储物空间取出一大包书,拎着返回正房。

袁绍见薛观拎着包东西回来,急切地问道:“这里面就是三十本制书术?”

三十本书用牛皮纸紧紧裹成一包,袁绍看不清内里,固有此问。

薛观点点头,将一包书递给袁绍:“对,里面是三十本制书术,外面是包裹,随意撕开就成。”

袁绍接过,摸了摸牛皮纸,道:“这也是纸?”

薛观道:“是,这是包裹用纸,防脏。”

袁绍道:“吾看此纸也是不错,用来包裹可惜了。”

薛观笑道:“等造纸广传,各种纸张都会多不胜数,没什么可惜的。”

袁绍点头:“也是,推广之后,此物当随处可得。薛家献出此等良术,真是利国利民啊。”

袁绍得了书,已无心再呆,简单聊了几句,向薛观告辞,匆匆离开。

小院清净下来,薛观闲坐了一会儿,然后背着手,踱步到堆放何家礼物的厢房,欣赏收获。

金饼已不稀奇,薛观主要看那百块白玉。

一看之下,都是细腻光润的好玉,制成各类饰品,装了满满几盒。

薛观当然不懂玉,但看玉的品相都不差,又出自何府,想来价值不低。

不过都是成品,汉代特征鲜明,恐怕在现代不好出手。

卖个一、二件是没问题,但上百件优质汉玉出现在市场,又说不清来源,难免会让人怀疑,甚至会惊动官方,惹出麻烦。

薛观自己倒不怕,但是父母还在现代,总要顾及。

薛观心道:“这些玉还是拿去换黄金吧,那玩意容易出手。其实贩玉也不是不行,现代玉料缺乏,价值高昂,弄些玉料回去卖倒是可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