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面色一沉,虽然极为欣赏薛观,但如此直言,却也不好轻轻放过,见薛观似乎还有话说,刘宏没有立即责难,待其后续。
三名宦官见皇帝沉住气等下文,也就静观其变。
薛观道:“我虽知礼,但薛家隐世,不在凡尘,与陛下无有统属,故未行君臣之礼。”
这理由牵强,一名宦官忍耐不住,喝道:“终南位于汉境,汝可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等隐世之辩,简直荒谬绝伦!”
薛观转向那宦官,肃容道:“我薛家源自黄帝,份属禹阳一支,至今已历二千六百余载,传承一直未有断绝。我族虽避居终南,却锐意进取,繁盛过现世许多,本无意凡尘,若非家长顾念苍生教化,命我携制书术入世,世间岂会知晓薛家?知都不知,谈何统属?”
那宦官正待反驳,刘宏道:“原来是圣皇后裔,又避世别居,不施臣礼倒也无碍,赐座。”
薛观坐下,心道:“推测还是靠谱,最难的一关算过了。”
刘宏卖官鬻爵,任由宦官祸乱朝纲,乃是肆意胡为的荒唐皇帝,只要他高兴,什么规矩道理都靠边站,因此薛观才敢一试。
三名宦官深知刘宏秉性,见刘宏这般说,知道薛观入了刘宏眼,也就闭嘴不言。
等薛观坐定,刘宏道:“制书术极妙,大利文教,想来薛家重文,不知汝文辞如何?”
薛观道:“略通。”
刘宏道:“可有好诗佳赋?”
薛观道:“最近新作一赋,稍觉满意。”
刘宏忙道:“诵来听听。”
刘宏欣赏薛观的雅士气质,自然希望薛观表里如一,才华能与外表相配。
薛观自怀中取出一折,对刘宏道:“此赋名为‘洛神赋’。”
说完,打开折子,缓缓念诵:“光和六年,余出终南,途经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开篇讲作赋的缘由,倒也寻常,薛观语气平稳,淡淡述之。
随后进入正题,薛观语气渐渐强烈:“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赋作为千古名篇,单论浪漫华彩,实为赋中第一,正对文青胃口,再配上薛观极富感染的诵读,令刘宏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文辞之美,莫过于斯。
眼前更是恍惚,似见绝美仙女婀娜,待薛观赋完,刘宏心潮澎湃,难以自己,神情兴奋地站起来,朝薛观伸手,高声道:“予朕一观。”
古文简练,即便薛观音清晰、语缓慢,刘宏也未完全听清,急于一睹全本,方才如此失态。
左近侍候的小宦官不敢有片刻耽误,连忙跑到薛观面前,接过薛观递出的折子,迅奉给刘宏。
刘宏急切接过,没去管纸折的新奇,也没在意折上的新体字,直接找到赋中精华部分,注目细看。
待看到一行行瑰丽绝美的句子,刘宏目眩神移,心旌摇荡。
被优美的文字感动,刘宏情绪更加亢奋,忍不住大声诵读起来:“……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见刘宏沉溺于洛神赋,状若癫狂,薛观心道:“果然陶醉了,我所料不差。”
古文精华有许多,选择余地很大,不过考虑到时代特征,唐诗宋词未必能让汉朝人赞叹,薛观将重点放在赋上。
为此收集了一些尚未面世的名篇,略作修改,用厚纸打印,折成折子带到古代,以备不时之需。
这篇曹植所作的洛神赋,本就是这时代的产物,无论是文体,还是遣词造语,都极符合如今的习惯,更容易被汉朝人接受,绝对是最佳选择。
现在看来,效果很好,完美达到了预期。
刘宏陶醉于洛神赋中,已然忘我,薛观无聊,打眼四顾,只见一旁的三名宦官都面显惊容,互相交换眼色。
薛观看在眼里,心思略转,已明究竟。
刘宏喜好文辞,三名宦官作为得宠的中常侍,必精于此道,自然能品出洛神赋的份量。
如此美文,天下难有,以刘宏的秉性,肯定会对薛观青眯有加。
宦官以皇帝的宠信为根本,任何眷宠的分薄都是大事,自然十分紧张。
薛观心中一哂,想道:“我可是凭‘真才实学’得到重视,你们这些阿谀奉承之徒就是再不甘,又能奈我何?”
良久,刘宏激情略退,合上折子,赞叹道:“薛子此赋绝佳,朕以为,已盖司马,东方,可为世间第一。”
如果着眼于浪漫华彩,洛神赋确实比司马相如、东方朔的作品强,以刘宏的偏好,这样评价并不为过。
薛观当然要谦虚一下,道:“此赋自觉尚可,但若说盖过司马相如,过东方朔,举为世间第一,我却是不敢当。”
刘宏道:“如此华章美赋,当得起盛誉,朕深以为然,薛子无须谦虚,却不知别有佳作否?”
薛观微微摇头,道:“其余都是拙劣之作,难入君眼,就不献丑了。”
刘宏有些遗憾,但想来也是正常,这等惊世之作肯定不会常有,能出一篇已是难得。
见盛赞之下,薛观依然云淡风轻,镇定从容,刘宏愈欣赏,抚掌叹道:“薛子献制书术,大利天下文教,又做此绝世佳赋,尽显文辞之美,可谓贤才并举;兼有淡雅之风,卓然从容,谦和潇洒,实乃无双雅士也。惜乎非汉之民,甚憾。”
薛观心中一喜,机会来了,应道:“陛下,我不是迂腐之人,既然已经离终南,踏足汉境,倒也可做汉民,不过毕竟身负圣皇血脉,但请容我不行君臣之礼。”
刘宏大喜:“薛子血脉尊贵,不输于朕,且身为无双雅士,朕扫榻相迎皆欣然快慰,岂会苛求一礼?薛子若肯入汉,朕平礼相待。”
薛观道:“既如此,我愿为汉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