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两封信(1 / 1)

六零俏佳人 颜小宛 1177 字 7个月前

盛爱国看着盛夏眼睛鼓鼓的,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再想到妹妹九头牛都拽不回来的倔脾气,他的心防瞬间坍塌。

“妹妹,对不起。”

盛夏双手抱胸,生气地瞪着盛爱国,不想跟他说话。

不敢跟盛夏对视,盛爱国低着头看地上,惭愧地说道:“妹妹,我知道错了,不该骗你的。你别生气了了,我跟你说实话。”

“哼!”盛夏将头扭过一边,明摆着不想这么轻易原谅他。

即便知道她哥撒谎没存什么坏心思,但他违背了当初跟她的约定,盛夏生气,理直气壮。

盛爱国内心挣扎良久,犹豫再三,决定跟盛夏说三分真话:“最近不是有军区的人过来嘛?我就跟他们讨教了一些招数。”

一听这解释就知道不走心,盛夏总算开了金口,“就这样?没别的了?”

盛爱国被眯着眼的妹妹看得心里特别没底,支吾道:“还,还有就是我跟他们打听我啥时候能参军入伍。”

果然是这个理由!

盛爱国很早之前就跟盛夏提过了,他想要去参军入伍,当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出于私心,再加上知道后世的发展轨迹,盛夏真的不乐意她哥参军,但她也知道,盛爱国有多想参军,不忍心让她哥留下终身的遗憾。

盛夏心情复杂地想着:她身边的男孩子们都对军营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先是贺建军,接着是沈骏,现如今又到她亲哥了。

纵然有千言万语,盛夏最终只对她哥说了一句:“哥,你没满十八岁呢。”

话说到这份上了,盛爱国也不再藏着掖着,“妹妹,我肯定会念完高中。”

根据他从军区那边打听到的消息,现在的兵文化程度普遍都很低。

如果他能有高中学历,那他会比一般的兵多出一条路——考军校!

盛爱国是真的很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再者如果考上军校,那他以后的路会宽很多。

盛夏听了这些话,笑道:“哥,与其劝你改变主意,不如多给你备几个护身符。”

“妹妹,你改变主意了?同意我去当兵了?”

盛爱国惊喜地看向盛夏,他真没想到妹妹会这么快松口。

要知道刚刚他连实话都不敢说呢,就怕妹妹听了又掉金豆豆。

盛夏点了点头:“嗯。”

不同意又能怎么办呢?

拦得住盛爱国的人,拦不住他的心。

更何况,盛夏不认为她有资格对她哥的人生指手画脚,她担负不起她哥的人生。

盛爱国高兴地朝盛夏扑过去,用力地抱住她:“妹妹,你真是太好啦!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全家就属盛夏最难说服。

感受到盛爱国的喜悦之情,盛夏胸口却是酸涩不已,她快速地眨了几下眼睛,不然眼眶里的温热液体就要掉下来了。

吃过早饭后,盛夏跟盛爱国一道去张国斌和梁元栋两位叔叔家拜访。

兄妹俩,尤其是盛夏从两位现任小学老师那儿,听到了不少很有意思同时还具有实用性的名人轶事。

待盛家兄妹离开,张国斌看完盛夏特地转送过来的信件,叹气道:“老梁,我接到首都那边的消息了,不太好。”

坐在对面的梁元栋手里同样捏着一封信,信上的内容让他看得眼眶发红。

听到老友的叹息,梁元栋控制不住地捂住脸,失声痛哭。

哭了一阵,梁元栋抽噎着说道:“我,我爸被抓起来了,送去西北那边的农场改造了。”

听到这一消息,张国斌蹭地站起来,满脸诧异:“什么?”

他本以为家中二老被撸了职位就算坏事了,没料到梁家更严重。

梁元栋眼中满是恨意和悲痛:“他们揪着我爸的一首诗,诬陷我爸跟海那边的人有联系!”

张国斌错愕万分,“他们是那梁伯父前些年所做的那首诗来文章?”

梁元栋死死地捏着手中的信封,去年父亲应该是听到什么风声,为了不牵累到他,不惜抹黑自己的名誉,逼着他跟他断了父子关系。

因这件事,梁元栋对父母有了心结,心灰意冷之下才决定离开首都,来个眼不见为净。

来到向阳村后,梁元栋越发地思念首都的双亲,却又忍不住想起父母的狠心绝情,终日内心苦闷不已。

向群照顾醉酒的梁元栋,从他的口中得知当初离开首都的内幕,回头去沈媛说了,夫妻俩各自找了在首都的人脉,总算摸清楚了梁家二老的用心良苦。

因着梁家二老被人污蔑,背后牵扯甚大,首都那边的人辗转将给梁元栋和张国斌的信寄给了盛夏,由她将这两封信送给他们。

来到向阳村快有一年了,梁元栋看了盛夏给他带回来的信后,心中的种种疑惑全都解开了。

梁元栋用力地握着拳头,愤懑不平地说道:“没错!那群王八蛋曲解了那首诗的内容,非说我爸支持海那边的政府,又抠字眼,从我爸的文章里找出了三五篇,愣是给我爸扣了顶反/动分子的帽子!”

张国斌听到这些话,同样气愤不已:“岂有此理!那些人怎么能如此行事?难道就没有天理了吗?”

他万万没想到首都那边的形势会是如此恶劣,与此同时,他也想明白了父母的苦心。

想到误会了苦心为他着想的双亲,梁元栋豁然站起来,目光坚定地说道:“老张,我想去西北找我的父母。”

张国斌听到他这话,没有立刻出声,他是不赞同梁元栋跑去西北找父母的。

他想了想,劝道:“老梁,他们为了保你,闹出了那么大阵仗,不惜让你误会他们。虽说我这话不中听,但你若是前往西北,那梁伯父伯母的苦心就白费了。老梁,你不能为了一时的义气毁了二老的心意。”

“西北的条件艰苦,他们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能受得住?我这当儿子的,怎么能只顾着自己享福,让年迈的父母受苦呢?”

这道理,梁元栋不是不知道,但他一想到年迈的父母在寒冬腊月的天里干重活,吃不饱穿不暖的,他哪里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