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简介》……请您仔细阅读。
这是一本实修派,技术流的近代武侠修仙励志正道文学小说。
告诉你什么才是正真的修仙炼真。
本书讲述了主角苏浩,从凡夫白衣草根开始起修。
脚踏实地,红尘粹炼。
参破欲劫,出离生死。
打破轮回,得悟大道。
易俗名,从此号《无名散人》。
历经人仙,地仙,真人,神人,天仙。
终成大罗金仙,长生久视,万劫不灭,逍遥保真的修行故事。
没有三妻四妾,没有金缕玉衣。
没有吞药开挂,没有探索冒险。
厌倦了拍卖会,远离打打杀杀。
只有众善奉行,才能福泽无疆。
心性上的明悟,对众生的慈悲。
当你回归本性,光明自在眼前
草根也可修仙,白衣亦能成佛。
只要你能看懂,一切必将不同。
还仙侠小说以一个真相!
给修真小说以一股清流!
感谢支持正道修真文学!
《正文开始》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作,只怕凡人心不坚。
何为仙?
古将修炼得道不死的人为地仙。
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为天仙。
虽历万劫而不灭的为大罗金仙。
夫,学长生久视,不死之道,必先理心正行,而后炼气。《内丹经》
罗峰寺,坐落于古越国萧县,渔浦江边南岸,一座名《阿耨菀山》的罗峰山坳之中,其山五峰并立。
各曰:“《星,罗,奇,布,中五峰》。
烟霞缥缈展渔浦,
横塘蓬舟泛里河,
梵音阵阵出杨岐,
古寺悠悠藏罗峰。
石垄山麓湖水伏,
坞岭登高与天歌,
凤桥牌坊传孝义,
赵祠古迹显遗风。
此十景颂中,千年古寺,便藏此罗峰之中,踏上罗峰,便见山间竹林悠悠,沿着青苔石阶下坡,离寺百米向北处,便见得一潭汪泉,清澈见底,入口甘甜。
早年间,一名老道独身在此寡居,寺中的观音灵签较为灵验。
时有游人香客三三两两游山敬香,香火倒也颇见旺盛。
寒去春回,万物复苏。
这日正值清明,一位着衣补实的二八青年,随家人登峰踏青,上坟祭祖。
已时刚过,春日暖暖。
翻过一座山岭,便见得山腰间,三三两两散落着在各处的坟墓,但见此少年正随着家人拔草翻土,点烛焚香,片刻祭祖毕,一番忙碌下来,不免口干舌燥,这少年便辞了双亲,独自游玩,前往罗峰寺中歇脚。
此人姓苏名浩,祖上虽是书香门第,奈何世道艰辛,不免中落,父母务农,家资平平。
幸好祖上藏书甚多,天文地理,四书五经,周易阴阳,风水八卦,偶有几卷佛经道藏,楞严金刚,清静,心印。
此子性情温顺,腼腆内向,沉默寡言,只因自幼体弱多病,不好其它,唯喜卜易佛道经论,于仙佛圣事颇为向往,但经义深奥,枯涩难懂,不免满腹狐疑,不知何处寻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未到寺门,苏浩便闻得一段清唱飘然而至,心弦深处不免一动。
“周公,小子有礼”觅着清唱声,苏浩上前抱拳低首一礼。
只见一位青袍长须老者,鹤发童颜,唇红齿白,束发结簪,独坐于寺前一青石桌前,左手抚膝,右手处置一大红袍紫砂茶壶,边上一木制茶盘,盘中立着五只紫砂小杯。
边上搁一紫木白马尾拂尘。
石桌正中处,摆一古色古香青铜香炉,白烟袅袅升腾,右手食指,正节奏般敲打着壶盖,双目微闭,摇头晃脑,展喉清唱,自得其乐,
此人正是此寺中寡居老道,老一辈只知其周姓,民间老幼皆不知其岁数,老道平易近人,待人和气,故俱称之为“周公”。
苏浩这几年间,随同家人上山也见过老道多次,彼此倒也不眼生。
周公闻言,双目一展,犹如两汪清泉,清澈无瑕,更是慈眉善目,笑容满面对苏浩道:
“坐吧,看你小子唇干嘴裂,想必渴的厉害,阿公请你喝茶”
言罢,拿起茶壶,将茶水倾满小杯,置于左处。
“嗯。”
苏浩答应一声,红着小脸便在老道左边落坐,捧起茶杯,轻泯一口,便觉的茶水清香甘洌,温润爽口,便一口而尽,立时满口生津。
“周公,何以此茶水这等好喝”。
言罢双眼紧盯老道手中茶壶,一副意犹未尽。
“哈哈哈,今天便宜你这猴崽子啦!”
老道言罢,便又给苏浩倾满一杯,继续言道:
“此茶,正是阿公前几天,去那罗峰顶摘的清前茶,一阳复苏,万物生长,清明之际,得益东方青木少阳之气,再用那北处山潭泉水泡了,那潭泉水四面竹林袅绕,终不见日,故含少阴之气,以少阴水生少阳木,皆是天生地长之物,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混合归太一,是以这壶罗峰春茶,自是茶中第一流”
“多谢周公为小子开解,”苏浩少时熟读周易,对这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到也知晓一些,于是再次提杯轻抿一口,回味片刻后继续问道。
“周公,请教您老,刚才所唱是否是道家清静经?”
“呵呵,不错,真是我道祖师所传悟道真经。不曾想,你小子到也识得,不错,不错。”
“周公,那世上是否真有仙人?”苏浩红着脸腼腆的问到。
“仙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苏浩一阵迷糊……
“周公,不知三界为何?不在三界五行,哪在何处?”
老道闻此,不免眉头一紧,答到:
“我说你这猴崽子,没事瞎问这些事干啥?”
苏浩立时闹个大脸红,平时就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际,此时被老道诘问,不免心跳急速,忐忑不安之极,额上已见细汗。
此状如何逃得过老道双眼,“哈哈哈”
于是说到:“想不到你小子尽然如此的腼腆,倒是阿公的不是了。
子既欲闻,吾且言之。
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是也!
离三界者,即在无极虚空处,
不在五行,即是真如不动地。”
苏浩一片茫然……
老道继续言道:
“五行相生相克,
故人有生有死,
若五行无生克,
人便无生无死,
欲作仙,先做人,人道成,仙缘近,
此时若未明,悟后你必知。”
此时已将正午,于是老道起身左手一捋颚下长须道,
“仙人火里种金莲,
真人烟花是道场。
小子,饭就不留你了,时辰不早,莫让家人担忧。”
苏浩闻言,赶忙立身,向老道一拱道:
“多谢周公言教,小子感激不尽,只是周公所言……”苏浩欲言又止。
“呵呵呵”老道从怀里掏出一书递于苏浩。
言道:“经者,径也!
无径不成道,依经奉行,必有所得,好生保管,切莫遗漏,日后我自来取”
苏浩连忙双手接过,低头一看,只见封面蓝底黑子,篆写着《隐仙真集》四字,纸张略显发黄,料想必定年代久远。
当下翻看第一页,只见寥寥二行字,上面写道
“三教一理,万法同宗,
唯我圣道,天地独尊”
苏浩如获至宝一般,包书在怀,连道:“谢周公!谢周公!”
于是老道言道:
“归吧,归吧,唯有归根,才能复命。”
一语双关,苏浩自思,自己所学有限,今日不明,日后必明,不有暗暗发心,归家后,必当深入经藏,明理见本。
自识不足,就算遇明师也不知所谓,大好机遇白白失去,脸上坚毅之色更浓。
于是向老道再低首一拱,不发一言,转身即去。
老道见此,早明其志,见此子颇有些慧根,不免暗暗点头自语道:
“山中不知年,
未曾度一人,
今日随缘至,
洒下仙道种”(笔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