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色欲劫之玄胎初结(1 / 1)

隐仙真传 隐真散人 1309 字 9个月前

自从三年前跨入人仙境后,每到子午时,苏浩便作那炼铅化汞的静定功夫,从不间断。

所谓

洗心涤滤为沐浴,

身心不动为抽添。

炼己纯熟开玄窍,

神气相注凝圣胎。

通过了身定,便是心定,而此刻却正用佛门般若金刚之法,降伏其心,以见自性。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此时苏浩心念真言一出,诸般细微念想,如泡沫般一一粉碎,化为虚无,诸漏皆伏,此时六根清净,三昧正受,登堂入室,便起觉照。

不目而视,不耳而闻,观那三千大千世界,历历在目,尽在眼前。

此境苏浩已满一月有余,有初见时的惊喜,如今变得索然无味,知眼前所见一切,皆是虚妄不实之相。

经中记载道: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今日苏浩真言再起,“若见相非相,则见如来。”

便,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心不动念,返观寂灭。

(返观内照之法,详见三十七章)

不知不觉中,苏浩脑放五色豪光,隐隐流转。

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

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

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

妄情忘,则魄伏而金藏元;

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

此正是五气朝元,聚气凝神之境。

此时,苏浩浑身突被一震而醒,一股真气自丹田内喷涌而出,前出神厥,后出命门,周流六虚,通贯全身。

苏浩只觉得浑身涨热酥麻,温温阳阳,甚是舒畅,但见那灵台泥丸处,无形元神与真气一交,阴阳一合,一点落于黄庭,一个三寸小人豁然成形,状如苏浩,双目微闭,双足跏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宝象庄严,此正是苏浩那本来面目,自性如来,阴神凝结成形。

今日终于因定生慧,将第二关练气化神修成,便入了“自性定”。

苏浩玄胎初结,如来初见,自性得定,与真经要义契合,不禁一阵暗喜,

于是作心偈一首,曰

《藏如来》

风旌不动真乘义;

月印常圆了悟因。

静里常观心自在;

空中自见性如来。

……笔者题

偈毕,便定下心,继续做那温养凝实之功。

何为自在?

六根无束,六尘无缚,心空见佛。

何为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如不动。

此时若有佛门高僧在此,也必然大惊失色,苏浩如此年纪,不知不觉中,便早早的踏入如来藏性,练气化神的境界。

翌日一早,卯时不到,四人早早起来,各自站桩练气,调养内息,强健脏腑。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雷打不动。

这是苏浩规定的硬指标。

要是没力没气,给别人推拿一半,就先把自己给累趴下了,那丢脸可丢大发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着苏浩修炼,四人越练越来劲,个个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何曾见得有啥咳嗽感冒等症。

不过今日苏浩玄胎已结,真气充盈,便在《隐仙真集》里,选取了(玄天指)和(五雷掌)两门道术。

所谓

仙人指路,点石成金。

九霄神雷,降妖伏魔。

稍加试炼,便水到渠成,豁然贯通。

只是道行尚浅,只具其形,不具其功。

卯时毕,各人随意,喝粥的喝粥,啃饼的啃饼,反正对街一排美食店。

八时正,准时开业。

话说,此时扎一马尾辫,着一套白衣劲装的妙龄少女,一路娇喘的跑到(无忧阁)门前站定。

见她双手叉腰,稍加调匀呼吸,便抬头一望,看到大门顶上,挂一块原木色匾额,上刻(无忧阁)三篆体墨字。

门框左右一副行书对联。

左书:“因病忧愁无病而欢。”

右写:“来时凡夫去时神仙。”

少女一见如此高调对联,不由掩嘴而笑。

接着,往门里探了探头朗声问道:“苏浩哥哥可在?”

苏浩闻声,抬头一看,这不是王大小姐还能是谁。

其余三人也转头看去,见如此美女,一脸错愕。

再转头,一起盯着苏浩(请解释)

“喔,那个……我……远房表妹,王艳。”苏浩老脸一红解释到。

“信你个鬼!”此三人出乎意料的异口同声。

彼此看了看,大眼瞪小眼,“噗嗤”一声,都笑出声来。

苏浩起身,把王艳领进门,对着三人说到,“我新收的学徒(王艳),大家一起鼓掌欢迎。”

“啪啦,啪啦”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说不定,此女以后就是此院的老板娘啦!三人难得同时有了这一样的想法,鼓掌那个起劲。

王艳也被这气氛感染,赶忙一鞠躬,说到:“大家好,我叫王艳,请多多关照!”

毕竟都是年轻人,这不,没到一个时辰,大伙都混熟了。

这一天体验下来,着实让王艳高兴不已。

最后,小珂抽出时间,给王艳做了个活血行气的全套推拿术。

出来时,更是神清气爽,满脸桃花,舒畅至极。

直至过了申时,才在苏浩的一再催促下,王艳才依依不舍的迈出院门。

再回头,当看着那句“来时凡夫去时神仙”之时,含情脉脉的对苏浩说到:“浩哥,这对联真好,我明天还来。”

只一天时间,不管是对苏浩的技艺见识还是品性德行,已经让王艳彻底诚服,大有一种相见恨晚,非君不嫁的决意。

当王伯见到王艳满脸春光的回到太虚楼时,急切的问道:“闺女!咋样,为父挑选的可曾满意?”

早将王艳羞红了半边天。

“以后离张玥远些,爹就怕她,把你给带坏了。”王伯语重心长的说到。

“爹,不至于吧!玥姐姐对我还是很好的。”王艳回到。

“什么是好?人心隔肚皮,只可共患难,岂能同享福。”王伯寓意深远的说到。

“爹,您这是怎么啦?”王艳毕竟年少清纯,焉知人心险恶,世态炎凉。

随着张伟的仕途提升,王伯与张伟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的逐渐疏远。

所谓

天下乌鸦一般黑,

何朝官员不曾贪?

欲心不足蛇吞象,

福德尽时便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