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第573章 兀立海双城卫(1 / 1)

江夏并没有在意,这里骑马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不分男孩女孩,几乎会走路就被大人抱到马背上,大多数孩子七八岁上就能独立骑马,十来岁的小骑手已经能够做许多高难度动作了。

她穿过院子,来到莱吉尔家的羊圈旁,羊圈外边的小围栏里,有一只母羊刚刚生了羊羔几天,一只只小羊走路还轻轻打着晃儿,毛色雪白雪白的,眼睛乌黑湿润,特别讨人喜欢。

江夏每每空闲了,就会去院子外采一把嫩草过来给母羊加餐,又爱把小羊羔抱在怀里玩。

今日也不例外,江夏逗了逗小羊羔,就径直往外走,木栅栏外头,有一片刚刚长出来的青草,翠绿鲜嫩,美味多汁,江夏每日过来割上一大把,竟几乎快被她割过一遍,快被她割秃了。

江夏正盘算着,再走远些割草,就听得马蹄声隐约在前头停下,片刻后,脚步声响,一行人往后头走过来。

彤翎原本在帐篷里收拾清理,听到脚步声,急忙从帐篷里迎出来。

江夏回头看她一眼,径直沿着羊圈出了栅栏,往外头去寻草割草去了。

走出去五六十步远,江夏就在一小片槐树林里看到了好几片上好的青草。她从靴筒里拔出匕首,弯腰割起草来,很快就割了满满一把。

她把匕首在靴子底上蹭去泥土,重新插回靴筒里,拿了一蓬草转身往回走,恰恰好,彤翎也正匆匆走过来,隔着几步远时,对她回道:“主子,说是榦多伦卫的指挥使受了伤,请您过去医治!”

江夏道:“榦多伦卫?远么?”

彤翎道:“不远,向东一百里就到!”

“是不远!”江夏点头应着,继续走了两步,突然转回头来看了彤翎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只加快了脚步,往院子里站的那群人走去。

来到近前,为首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往前一步,手扶左胸躬身行礼道:“这位就是尊敬的小江先生吧?鄙人兀立海,从榦多伦卫赶过来,诚恳地邀请小江先生能去一趟榦多伦,为我患病的父亲医治。”

江夏拱手回了一揖,道:“承蒙看得起,我答应跟你去,给你父亲看病……只是,还请把你父亲的病情说一说,我好做准备,带上所用的药物和器具。”

兀立海看着江夏微微有些愣神,回过神来,连忙将他父亲的伤情交待了一番,却原来是上山狩猎时,遇上了带崽子的棕熊,咬伤不重,只是滚到山崖下,摔折了腿和两条肋骨。

游牧民族的男人,若是不能上山狩猎,不能下河捕鱼,就算彻底废了。兀立海的父亲刚刚三十出头,正是壮年,长子兀立海刚满十三岁,虽然看着个子不矮了,但终究年纪还小,还无法继承父亲的位子,于是,请医生给兀立海的父亲兀弥赤疗伤,就成了唯一和必须的办法。

听兀立海介绍完,江夏立刻回到自己的帐篷里,与彤翎一起,很快收拾了药箱,又将之前制作的夹板拿了两副,然后就对兀立海道:“我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看着江夏已经将长袍换下,穿了一件靛青色四开片骑装,脚踏了青缎子薄底快靴,头上戴了一顶软脚幞头,越发显得修长清逸,俊美斯文。

兀立海的母亲就是汉人,他从小就听母亲提起过,中原人生的格外俊俏,细皮白肉,肌肤娇嫩,之前他还多有不屑,男人生的太过俊美有什么用,还是要英武勇敢,敢杀敢拼才行。

只是,今日一见,他竟不由自主地从心底生出些仰慕来。他大概明白,母亲每每无人处那丝怅惘从何而来……想必,身为犯官之女,被流放到北地来的母亲,心中最挂念的仍旧是中原的一切吧!

这边收拾好了药箱子,另一边,护卫们也将江夏和彤翎的马匹收拾妥当,牵了过来。

江夏认镫上马,一套动作做的很是熟练了,虽然谈不上多威武,却很是轻盈利落。

兀立海自然而然地驱马过来,与江夏并辔而行。

江夏也自然地与他聊起来:“榦多伦卫也是临河吧?到海边远不远?”

兀立海倒是有问必答,一脸愉快道:“榦多伦也临河,却是黑水河的另一条分支,叫前岔河!离着海却还远了,过了榦多伦再向东,过查木干湖,再向东就到了海边的双城卫。”

江夏的呼吸微微一滞,随即挑眉问道:“哦,那还很远咯?”

兀立海一扬马鞭,笑着道:“也不远,自榦多伦至双城卫,也就二百多里,若不是查木干湖那边儿有一片水泡子,需要绕路,一日都用不了。不过即便要绕路,只要催马跑的快些,一日也到了!”

江夏轻轻地吐出一口气来。她知道,兀立海口中所说的双城卫,后来又称为双城子,还有一个满语名字——海参崴!

到了现代,那一座港城,连通它北边大片土地,却已经成了别国的疆域,无数现代人,只能隔河相望,怅然叹息!

之前,她在屯河卫停留数日,一直没做出决定,是向北还是向西。今日,因为兀立海意外到来,江夏突然对自己的旅程有了新的安排,她要去双城卫,她要踏上那一片土地,亲自去走一走,亲眼去看一看。若是可以,她愿意为这座港口的发展繁荣尽自己一份力量,或者,将来再遇上国势衰微之际,因为这里大量的人口,繁盛的经济,就不会让朝廷政府,那么轻易地就放弃掉了。

沈琥留在了屯河卫,江夏要在屯河卫建一座四喜客货栈,给南北往来的客商一个落脚之地,也争取成为黑水河畔部族百姓售卖鱼干、奶制品、肉制品、药材山货的商行,也能够从这里换取油盐酱醋米等生活物资。

建客货栈是第一步,江夏还想着在黑水河畔修建自己的码头,为两岸通上摆渡,再以后,她还想着在地势平整的所在开荒种田。这里大片大片的黑土地,还在沉睡着,等待人将它唤醒,焕发出巨大的活力,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

将来,这里的百姓种的庄稼不但自己粮食吃不完,还能够运往关内。若黑水河两岸成为富饶的大粮仓,将来中原百姓说起来,还会说是极北苦寒的流放之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