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高务实在禁卫军京北大营已经比较详细的与军方高层议论过了军改事宜,但那其实只是和边军系实力派将领——他们同时也基本代表了各地将门——大致说明改革方略,并没有与军方的另一派重要人物们交换意见,这在政治上自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次日一早,高务实趁着今日并非内阁执笔的空闲,又与靖难系在京勋贵们约好在五军都督府会面。
如果说边军将门要说服的地方主要在于各大甲种、乙种军的利益分配,那么勋贵们的要求则大不相同。勋贵们从高务实多年前的京营改制起就已经很清楚自身定位,他们现在早就自觉地不参与“一线野战部队”的具体军务,如今主要负责的项目差不多应该说都是后勤和财务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高务实要说服他们自然就要倾向于让他们明白,此次军改不会让他们在财务、后勤体系方面的利益受损——至少不会严重受损。
按照新的军事单位分级,甲种军属于核心野战军,是大明朝廷对外作战的主力部队,而乙种军则分两个层面。
距离边疆较近的乙种军需要有配合甲种军出击境外的能力,而设置于广大内地的乙种军则属于镇压叛乱的主要战力——当然,有必要的话甲种军也可以内调平叛,不过一般而言这应该是不需要的。
简单来说,甲种军属于对外作战的主力,乙种军属于对内平叛的主力。这两者实际上都要求具备野战决胜的能力,只是前者要求更高,后者要求稍低。
既然这两者都需要野战决胜,那么直接管理权或者说统兵权当然就得被将门拿走,勋贵们有自知之明,他们不会参与,也确实没能力参与。
然而在此之外则还有规模庞大的丙种军。
之前说过,大明的军队除了独一档的禁卫军66598人,就是编制规模大概为50万的甲种军,以及编制规模大概在67.5万的乙种军。除此之外,剩余其他兵力统统归属于丙种军。
有人可能纳闷了,以上“三军”就已经超过124万之多,大明还有“其他兵力”吗?当然有的。大明在永乐年间全国理论兵力曾经高达280万,而眼下的纸面兵力也有230万以上——当然,你要讨论缺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高务实之所以要军改,其中一个方面本来就是要解决“缺额”问题,所以他才不在乎当前到底缺额有多大——不管现在缺额多大,反正将来不准缺额了。
当然,高务实也不是要让这剩下的八九十万人真的都去做脱产士兵,如果这样操作,那他这个户部尚书非得一夜白头不可,根本养不起嘛!
所以他的处理办法十分简单:照抄京营制度。换句话说,全国兵力在去掉“三军”之后,剩余的“丙种军”要全面转成“生产建设兵团”。唯一的区别只有一点:丙种军要承担“危急时刻充实乙种军兵力”的预备役任务。
这么做实际上是一边给甜头,一边提高要求。在高务实参政之前,大明的普通军户其实早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主要作战兵力基本都是各大将门的家丁军配合尚有一定战斗力的边军形成,内地的卫所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稀烂。要不是这样,几十个倭寇就敢杀到南京城下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而现在,高务实要求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刻充实乙种军,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年多多少少要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最起码简单的军令要能听懂,简单的列阵、瞄准、开枪要有个架势,至于体能问题高务实反倒不担心,一群平时负责“建设”任务的人,体能怎么着也应该是能凑合的。
这是提高要求,那么什么是给甜头呢?勋贵们都在京城,控制京营生产建设兵团并不难,但各地卫所都转成生产建设兵团之后,他们可是控制不过来的。
不过这其实不是问题,地方官还要给京官上“炭敬”、“冰敬”呢,你地方上的生产建设兵团能不给执掌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上贡?所以,只要高务实确定五军都督府有领导全国各地生产建设兵团的权力,以上这些实际上就都解决了。
当然,高务实也不能指望勋贵们和地方卫所指挥使们的节操,因此该派设的财务监管人员必不可少,否则让这些人自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那肯定和没改革一模一样。
勋贵们固然是高务实多年的“忠实盟友”,但对于自己的利益依旧看重,对于高务实提出的监管问题,他们着实了解了一番,然后一个个面露难色。原因很简单,高务实对监管这一块看得确实有点紧。
按照高务实的说法,监管也并非一家执行,而是直接给干到“三司会审”——兵部、户部各派卫所级常驻吏员监督,每年还会不定地、不定期的派专员抽检,而朝廷过去就有的巡按御史监督制度也要照旧执行。
忽悠监督这种事,最好的情况就是监督权集中,因为监督权越是集中,收买或者串通的成本就越低。相反,如果监督权很分散,而且具体执行人不停变化,那就很难办了。你不可能把所有环节通通收买过来,甚至连可能临时派来的人都收买,因为那种成本谁也承受不了,你还不如老老实实不搞鬼。
<div class="contentadv"> 再说,天底下的海瑞虽然少,但总归是有的,万一你哪天就是碰到一个怎么也收买不了的家伙来巡查,以往花在收买上面的钱岂不就全搭进去了?
所以,高务实这套常驻监察配合临时巡查的制度虽然也不敢说十全十美,但肯定会大幅提高贪腐成本,从而使得清廉度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高务实到底是前世在基层干过的人,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如果这各级指挥真的一点油水都捞不着,那就别指望人家有什么事业积极性了。因此,合理的激励措施也得跟上。
这方面其实也不难,依旧可以照抄,而且同样是自己抄自己——把京华在商业上的“绩效制”拿过来就行。反正生产建设兵团虽然要承担朝廷的军屯和徭役,但就和京营的生产建设兵团一样,它是可以盈利的,而且盈利的那部分里头,绝大多数利润归他们自己,只有大概五分之一需要上缴国库。
所以这件事就好办了:各级卫所在做完了朝廷要求的军屯、徭役之外,还可以自行选择承接民间(包括当地衙门)的各种生产、建设任务,最后上缴五分之一给五军都督府,多余部分自行开支。
与此同时,户部、兵部会联合制定各级卫所军官们的奖励标准,也就是在盈利中按比例划归军官分掉,跟分红一样——你们干得好就分得多,干得糟就分得少。
至于你说干亏本了,那不好意思,高元辅也安排了惩罚机制等着你:记过、留职查看、降级、开除,直到抄家、处决。
这可是大明,不要指望“文明时代”的那种柔情款款,死缓什么的根本不存在,说砍头那就真的会掉脑袋。
当然了,做生意能做到掉脑袋也不容易,一般人干得再差,大概顶多也就能混个开除。如果干到抄家,那说明出了大问题,比如亏大发之后发不出工资,结果闹到治下军户骚动、暴动。杀头就更不必说,得是军户暴动产生了严重危害。
总之,高务实改革从来不会走极端,一边要解决原先的历史遗留问题,一边也要让认真做事的人能够获得显著好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这些大体构想说给勋贵们之后,高务实从勋贵们的表情来判断,他们大概是能接受的。不过到底是兹事体大,而且勋贵们虽然依赖高务实,但毕竟比将门更有地位和底气,最后还是表示需要一定时间商议。高务实对此表示理解,表示三日之后再来详谈。
勋贵们当然不会让高务实如此公事公办的跑一趟,又在五军都督府内设宴款待,宾主尽欢之后才全体恭送元辅离开。
其实高务实很清楚,所谓需要一定时间商议,其实这个“一定时间”并不需要三天那么久。勋贵们主要是不能当着他的面商议,他高元辅一走,估计勋贵们连一个时辰不到就能商议出个大概。
毕竟这里头高务实还是留了不少利润的,只是需要下面具体做事的那些指挥使、千户、百户之流有点经营头脑。至于勋贵们,他们简直是赢麻了好吧!什么事都不用做,坐在五军都督府里就能每年享受全国卫所五分之一的利润!
虽然说这些钱他们也不可能都自己拿来分掉,但是高务实说得很清楚,“各级”都有“绩效奖”啊!怎么着,我五军都督府安排合适的指挥使去管理各地生产建设兵团,干出来利润就没我都督府一份绩效?有些话不必点穿罢了。
勋贵们真正需要商议的其实是各家如何分配这些利润。高务实猜测,他们大概要讨论一下全国各地卫所的任免权如何分配。比如说你成国公府分到山东各地指挥使的任免权,他英国公府分到河南各地指挥使的任免权,如此种种。
当然,肯定还要留出一些地方卫所的任免权做自由分配之用,因为朝廷有时候会提拔有功老将来都督府任职,如当年刘显就来都督府任职过。
不过这些事高务实就没兴趣仔细琢磨了,因为没那个必要。对他来说,把改革顺利推行下去就行。制度的大框架定下来之后,具体细节他不关心,除非出了什么问题需要纠正。
等他这日下午在户部忙完部务,回到南宁侯府时,一条意外的消息让他有些愕然。
日本内战开打了。
——
感谢书友“o尚书令”、“doni”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乡下办酒席太过于热闹了,门前摆满,打牌的、唱K的,实在没法码字。
另外,根据各位读者的反馈,日本内战的内容我计划一章写完,就用类似于上一章刘鑫来信的方法简写。
www.yqxsg.cc。m.yqxs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