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民意。但多数时候,民意却是由生员等造作出来,并由乡绅和生员掌控的。
朱由校对此看得很清楚明白,后世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雇水军造谣来操控舆论导向。
在教育普及率很低的明朝,老百姓就更容易被忽悠,成为人家手里的刀而不自知。
比如老董被焚宅赶跑,就被地方官定性为“难发于士子,而乱成于奸民”。
而在明朝后期,生员与乡宦勾结,公然篾视官府和官员,甚至凌辱驱逐的事情也不算少见。
那个先是应社,后是复社领袖的张溥,就与苏州府推官周之夔论战,生员们则起哄张贴檄文驱逐周,迫使周之夔改任吴江知县。
生员们还不罢休,又跑到吴江举行排周驱周运动,终使周之夔不安于位而辞职。
在江南,特别是苏松两府,生员们尤为嚣张,目无法纪已极。这与朝廷和官府对他们的处置过宽,往往从轻发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朱由校一方面通过报纸斥责生员们的种种不法,一方面派出东厂为耳目,准备实施精准打击,用严惩以儆效尤。
现在,朱由校的底气是越来越足,不仅仅是对军队的掌控,还有各方面人才的收拢效力。
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好几个笔杆子在摇旗呐喊呢!
“魏卿此文做得不错。”朱由校甚是满意,含笑颌首,对躬身肃立的侍读学士魏广微说道:“浅显直白,老百姓也听得懂。下一期就登报刊载吧!”
“微臣遵旨。”魏广微躬身领命。
魏广微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还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是从进士中再选拔的精英。
在才学上,魏广微没啥说的。品格嘛——嗯,关键是还会来事儿。
《大明论坛报》没出几期,小魏(和老魏区分)就看到了机会,那投稿投得叫一个勤快。
不仅投搞勤快,小魏还很体察圣意。文章加了标点符号,中心思想也贴近皇帝要弘扬的主旋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朱由校看到了,记下了,把小魏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阉党收到麾下。
别的不说,小魏听话呀!让他往东不向西,让他打狗不撵鸡。话不用多说,人家就心领神会,朱由校用起来真是省心又舒心。
现在,小魏已是侍读学士,相当于秘书,还兼报纸主编。官职不算高,却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还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揭露不法生员士绅的劣迹,以及结社成帮、党同伐异的危害。”朱由校继续交代着,“明年,朕要推行一些新政策,不想遇到太大的阻力。”
“微臣明白。”魏广微恭谨地答道:“万岁要兴利除弊,要重振国势,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这个态度多好,朱由校点头赞赏,说道:“魏卿推荐的倪文焕,朕准了,先做个中书舍人吧!”
“微臣代其谢陛下隆恩。”魏广微跪倒叩头,心喜不已,荐人得用,这不正表示了万岁对自己的信重。
朱由校挥退了魏广微,脸上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在史书上,魏广微和倪文焕虽然有才学,却应该被定义为谄臣佞臣。
但不管是秘书,还是狗头军师,朱由校还是需要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看上位者如何定位,如何合理地使用了。
至于军国大事,朱由校自然不会指望这两个人。从兵部到地方军镇,可都是用的实打实的能臣。
可用的人才不少,还有这些武进士——明天该是殿试了呢!
朱由校想起其中的那个名字,不禁又沉吟起来。
………………………
酒楼内,几位武进士正在开怀畅饮。
与文人不同,武进士虽然也读书识字,但更偏重武学,性格也是豪爽的多。推杯换盏,嗓门洪亮,气氛更显得热烈。
“吴兄是辽东人,熟悉那里的情形,定是能派到辽东。”戚世光不无羡慕地举杯敬酒,“正是男儿驰聘疆场的好地方,令人羡慕啊!”
吴襄回敬一杯,谦逊道:“朝廷分派,未必以原籍为准。再者,除了辽东,建功立业之处亦不为少。”
徐如彬在旁插话道:“虽说如此,但在辽东得军功的机会还是更多一些。光今年,就已经与东虏交战数次,建功得赏者极多。”
嘉定人士须之奇说道:“某以为戚兄所说的有理。朝廷应是会考虑籍贯,毕竟熟悉地形地势,适应气候环境,也是很重要。”
在众人当中,须之奇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是文秀才出身,因膂力过人、武艺出众,才转应武科。
或许是这个原因吧,须之奇为人比较倨傲,不善逢迎。和众人一起吃酒,关系倒也一般。
戚世光见须之奇赞同自己,便笑着举杯示意,说道:“其实,无论朝廷分派到何地,都要以练兵保境安民为己任,不负军人之责。”
须之奇笑着举杯,表示赞成。
“某看这具体分派,还要看入武学之后的表现。”吴襄吃了两口菜,缓缓说道:“步骑炮三科,不知诸位属意哪科?”
看众人望着自己,露出思索之色,吴襄继续说道:“若是骑兵科,怕是多要留在北地;炮科嘛,听说水师也需要;步兵科,就不好说了。”
“不会是自由选科吧?”戚世光不太确定地说道:“若有哪一科无人去学,如之奈何?”
须之奇沉吟着说道:“某觉得,应该是按特长来分配,这样学起来也快。”
说完,他不禁笑了起来,说道:“现在想这些是不是过早啊,明日就是殿试,咱们争取夺个武状元才是。”
吴襄苦笑了一下,说道:“若无武学的竞争,倒还有些希望。”
徐如彬点头称是,不忿道:“他们已经学了月余或数月时间,却跑来与咱们争,真是好不要脸。”
“若论真实武艺,不比其他,某能打他们两三个。”戚世光晃了晃胳膊,开着玩笑,心里却是相当地自信。
俗话说“穷文富武”,还真是很有道理。
戚世光便出于富家,自幼聪明伶俐,不爱读书,却喜欢习武。家人为其请名师教授,武艺大增,且身材魁梧,举止有威。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声,可笑声还未停下。另一边靠窗的屏风便被大力推开,几个壮实的年轻人脸色不善地走了过来。
随后,这边围挡的屏风被猛地打开,在众人转过去的目光中,一个年轻人瞪着眼睛,大声道:“哪个混蛋在吹牛,能打两三个武学的。”
戚世光看这几个人的服饰,猜测是武学的人,不禁有点小后悔。他也是要进武学的,可却把师兄或学长给得罪了。
但被人家逼到跟前问,戚世光也不能怂了,一咬牙站起身,不甘示弱地说道:“某说的,如何?”
吴襄赶忙站起,拱手道:“喝酒聊天,言语玩笑,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勿要见怪。”
过来兴师问罪的是徐三少,为了不回南京,也为了武举会试,他和一部分观摩团的学员从西南赶回了京师。
也是凑巧,他们也在这酒楼吃酒,却听到有人口出不逊,小瞧武学。年轻人火气盛,按捺不住便上来质问。
徐三少没理吴襄,伸手指了指戚世光,说道:“敢说就别装熊,要不你现在赔罪,要么手底下见真章。也不是要人多欺负你,就咱俩,找个地方比划一下。”
“比就比,还怕你不成。”戚世光向前迈了一步,说道:“你说在哪,某奉陪。”
徐三少一声冷笑,说道:“不远,就在左近。随某来,偷跑的不是好汉。”说着,转身就走。
戚世光向着有些目瞪口呆的众人拱了拱手,说道:“诸位安坐,某去去就回。”
眼看着戚世光大步离去,众人赶忙起身跟随。
虽说是戚世光言语失当引起的麻烦,可大家一起出来的,没有让他独个去的道理。
……………………
朱红色的大门缓缓开启,鼓乐声再度奏响,武进士们在官员的引领下,走进堂皇而威严的紫禁城。
兵部尚书兼主考官孙承宗阴沉着脸,立于丹陛之上,接受武进士们参拜时也只是勉强笑了笑。
孙大人的目光不时扫过几个武进士的脸,鼻青脸肿的模样儿让他心中气恼,可又无可奈何。
这帮家伙,就不能给老夫省点心。要不是已经上奏万岁,时间紧迫,非得给他们除名不可。
徐三少不时挤着皱着熊猫眼,不是使眼色,是不舒服呀!
戚世光则时不时地抽抽脸,颊上的一块淤青表明他也不好受。
其他几个武进士也都带点伤,比这两个家伙轻,可仔细瞅也能看得出来。
单挑变群殴,要不是五城兵马司的人赶到,这帮家伙比现在还狼狈。
本来是挺令人兴奋激动的殿试,现在倒让他们心中忐忑,也甚是后悔。这副样子算失仪吗,让万岁看到,不会降罪责罚吧?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皇帝陛下便驾临并颁下圣谕。
在礼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武贡士们随着宣旨的内官进入大殿。
(https://www.yqwxw.cc/html/139/139744/526125922.html)
www.yqwxw.cc。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