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年(1 / 1)

可控核聚变示范堆一旦建成,意义是和之前的长夜堆完全不同的。

示范堆和商业堆,只是差在普及,技术上总体是不会有太大差别的。

示范堆将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控核聚变发电,

并以远超传统发电方式的程度,对华国范围内实现能源供给。

而能源来源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势必对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出于对莫道的信任,出于对莫道此前在长夜堆创造的成绩的信任,

华国是完全有理由相信,可控核聚变示范堆的建造是能够成功的。

而基于此,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显然不可能到时候临到头再做改变。

这是一次系统性的方向转变,

华国自然是有足够的远见的,于是在可控核聚变示范堆项目开始落实的同时,

一些其他领域的安排,也同步开始进行了。

同年五月,

在再次询问了莫道这位示范堆项目总师的意见过后,

一条关于电动汽车的重磅决定被颁布出来。

核心内容就是,限制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促进以电力为驱动方式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在整个下发的文件中,

准确地说道,为了适应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新局势,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工业的发展。

将在32年前后,彻底完成禁止以传统石油汽油能源为驱动方式的,新生产的小型家用汽车上市,

同时鼓励其他大中型车辆,同样朝电驱动等方式转变。

而在那32年之前,就有开始逐步限制传统能源的家用小汽车生产,销售。

当然,关键原因肯定不是环保。

而是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将此前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毕竟,石油这种化工材料虽然用来烧相当浪费,

但事实上就是,有大部分石油都是被直接烧掉了。华国内对石油的相当一部分需求,就是用作了燃料。

而即便是莫道前几世,可控核聚变技术未曾有极大的实现可能的时候,

事实上,华国这边还是走了这一步。

基本差不多是在工业升级完成的同时,同步完成的一件事情。

此刻,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带来的希望,只是加快了这一步。

而这条决定公布之后,

理所当然的,引发了不小的反应。

不过在石油价格明显利空的情况下,国内的石油价格。

却反而短时间内有些略微上涨的趋势。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关于这个决定所做出的调整的一部分。

……

此外,在没有直接公布什么消息的情况下,

华国悄然开始同步进行另一件事情,

减少从外部买回来的石油汽油煤炭等能源物资的储备。

倒不是说就完全不进口了,

只是在一点点,逐渐的减少储备的量。

核心的原因就是对莫道负责的示范堆项目的信任,

别看这一刻,在汽车上的动作,让一系列能源物资的价格波动很大。

但当示范堆成功的消息公布之后,出现的震荡只会更大。

华国此刻,就是在开始减少自己再这方面可能受到的震荡,从而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

此外,在水面之下,还有一系列的动作。

对军事方面,

虽然没有取缔和放弃目前最成熟的传统能源驱动方式,

但对一些载具装备,在电推方面,也开始同时投入更多资源。

而在同样关键的电池研发领域,同样也给了更多的投入。

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如果成功将能够带来巨变,

但这份巨变要发挥最大的正向作用,

需要的一系列东西,系统性的配合。

而此刻,整个华国就这么一点点,逐步做着这份准备。

整个23年,就在这种有些应接不暇的各项事务中度过。

不过,

这些事情,对于整个示范堆项目研究人员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影响。

整个示范堆项目,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除了研究本身的问题外,基本也没有其他问题能够影响到示范堆项目的推进。

虽然最后核算出来的,整个02301示范堆项目,需要的经费以千亿计数。

但这笔钱,上面下拨的也是相当痛快的。

……

然后,转眼就进入到24年。

24年,一整年时间。

示范堆项目都停留在理论设计阶段。

就示范堆整个项目来说,

在基于莫道给出的主体框架,其他设计团队往其中各部分填充细节的模式下,

整个项目花在理论设计中的时间是有些多的。

基于莫道给出的各部分要求,各理论设计团队,都想要尽可能的将各部分做到尽善尽美。

在这儿示范堆主体还没有开始建造之前,

各理论设计团队,针对所负责各部分,各系统的实验就已经进行了许多次。

有些是集中对团队所负责部分一些技术问题的攻关,

有些是反复的对自己部分设计方案的验证。

直到整个24年结束,

示范堆的理论设计工作也没有完成。

一直到25年的年中,

差不多前后花费了两年时间。

最后,还是莫道直接拍板,

“开始建吧。”

至此,示范堆主体的理论设计才基本完成。

整个示范堆项目,开始进入到正式的建造和制造阶段。

当然,理论团队工作也不可能就此完全结束,

除了保证各团队负责的示范堆各部分能够按照设计落实,

整个示范堆的建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需要再根据建造过程中一些问题,

再对示范堆的设计,做一些调整。

同年,

正式开始动工建造前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也被落实。

示范堆的选址,最终除了技术要求以外,再考虑多方面的原因,

被放在了内陆腹地的,一个水系比较发达的省份。

……

然后,就在示范堆紧张的建造过程中,

时间进入到了26年。

这一年,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当初从长夜堆这边,交换到Q值3技术方案的欧罗巴洲可控核聚变项目,

在时隔数年之后,终于在欧罗巴洲的可控核聚变项目上,也实现了Q值大于一的突破。

26年的三月,

欧罗巴洲可控核聚变项目对外公布了重磅成果,

他们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在华国长夜堆之后,也达到了Q值逼近3,Q值2.90的成果。

然后,

同年的六月,

阿美利加州某国,也同样宣布,在可控核聚变项目上取得突破。

Q值达到了比欧罗巴洲还高的2.95。

这个成果,当然也和长夜堆有关系。

差不多的一份技术方案,卖一个是卖,卖两个也是卖。

事实上,当时在将那份长夜堆提供的技术方案卖给欧罗巴洲之后,

华国这边,还将这份技术方案卖了不少份。

只是最终按照这份技术方案,弄出来符合技术方案的,也就这两方。

虽然当时和阿美利加州那边才干了一架,

但最后也没有影响这笔交换达成,凭借这份卖了几手的方案,华国这边也薅了不少好东西。

当年,

在欧罗巴洲和阿美利加州两个可控核聚变项目相继宣告成果之后。

整个世界都显得无比的热闹,

不少人似乎都觉得,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