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怀疑人生了(1 / 1)

这场初步定在华国首都的,超高规格的峰会,

预期将在28年农历春节之后的三月进行。

有不少人说,这场峰会将改变接下来整个世界的格局,影响接下来许多年的走向。

不过,外界的热闹,

对于此刻的莫道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只是鉴于这次峰会的产生和可控核聚变实现有着直接关系,

那位老领导也代表上面,询问了莫道一些意见。

而参考了莫道的意见过后,

虽然这场会议还没开始,但其实已经有一个大概的结果。

最终华国和各方达成一些合作是必然的。

可控核聚变技术是一项需要大规模大范围铺开才能完全体现价值的技术,

虽然看起来敏感,但实际上依旧是民用技术。

而随着可控核聚变商业堆的大范围铺开,

保密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这不是加强保密管理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从可控核聚变商业堆建设过程中一些重复的,只鳞片角的东西就能够透露出来相当内容。

同时,其他各方也不可能放弃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只会愈加加大投入。

在已经知道可控核聚变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再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难度已经降低很多。

十年,二十年可能依旧无法实现,二十年,三十年就说不准了。

对于华国来说,借着这段时间的优势,实现全方位的领先,才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

即便是达成合作,现阶段也不可能透露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

顶多在能源领域,达成一些共识。

……

而在外界,华国人过着近几年最高兴的春节,其他各国各有着不同滋味的时候。

莫道作为示范堆项目的总师和负责,依旧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示范堆虽然点火成功,并已经持续进行。

但氘增殖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条路也一时半会看不到尽头。

此外,就是商业堆的建设问题。

一是接下来,国内第一批商业堆建设的选址问题,

上面按照各地的经济情况,工业基础,社会情况,给了莫道一份名单。

希望最终由他在这份名单上,按照技术要求,最终选十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商业堆建设的地点。

按那位老领导的话说,就是‘技术的事情,还是希望能够由专业人员决定,而莫总师您又是这方面最权威的专家。’

按照上面和莫道沟通之后的打算,

预期在五年内,完成国内各主要城市和重点城市可控核聚变供电的覆盖,

取代这些城市供电来源中,火电来源中的百分之八十,水电则暂时保留。

然后,预期在十年内,实现整个华国内大中城市的可控核聚变供电覆盖,

保证整个电网中大部分电力来源都是可控核聚变。

最后,是在二十年内,完全完成从传统火电为主到可控核聚变发电的转变。

仅保留部分大型水电站,以及少部分火电站,以保证应急需求。

此刻,这第一批商业堆的建设,算是这一个将持续二十年超级大工程的开端。

此外,商业堆的规模和覆盖模式,

最终选择的是,一大若干小的方式。

即,每个省内,建设一个规模大概是现在示范堆三分一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商业堆,

保证这个省的省会或者核心城市,以及省会辐射周边的供电。

若干小就是,除了这核心城市和周边,省内其他市,就是三到四个市,共用两个小型聚变商业堆的模式。

那个大型商业堆的冗余能够在其他小聚变堆全瘫痪的情况下,临时保证整个省其他地方的电力。

而两个小型聚变商业堆其中一个瘫痪了,也同样能够临时保证四个市范围的供电。

那个大型商业堆瘫痪了,省内其他小型核聚变堆的冗余供应省会也是绰绰有余。

当然,这还是按照未来二十年时间,各地的用电将会飙升来设计的。

不然这个设计余量按现在的用电来看都有些夸张了。

此外,

除了选址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也需要莫道负责。

先前示范堆的设计过程,

基本就是莫道按照他脑海中的湍流模型,

分给各设计团队一个设计目标,所有理论团队按照莫道的要求范围,进行预先研究和设计。

这样,倒是有个好处。

整个示范堆项目从上到下一众研究员,除了莫道。

都只知道他和他所在团队负责的部分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示范堆整体是怎么实现点火目标的。

不过,保密程度倒是增加了。

即便是有人把燧人示范堆的整体设计图拿走,

都只能重新复刻一遍示范堆,无法改进,也无法调整。

但这意味着,莫道要么基于示范堆,再拿出一份标准商业堆的设计图,

让后面第一批,第二批商业堆的建设就按照设计图来进行。

要么就赶紧收两个学生,第二个人也掌握可控核聚变的整体设计和最核心的湍流理论和模型。

不然此后所有商业堆的建造工作都需要他参与,能够把他这一世提前累死。

目前,

第一批商业堆的选择,莫道是圈了十几个合适的递上去,供上面的最终选择。

标准商业堆的设计,是莫道再给示范堆各理论设计团队提了一些要求,

让各团队按照他的要求在完成设计。

在各项技术已经在示范堆上实现的情况下,

这项工作推进的很快,对各理论设计团队也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关卡,进行的很快,

预期上面选定了第一批商业堆的选址,这边也可以给出一份初步的建设方案。

倒是带学生这件事情虽然也在同时进行,

但进度却不那么乐观。

自然不是莫道这个燧人示范堆的总师收不到好学生。

只是,哪怕收的这个是示范堆项目理论团队中一位算是比较核心的研究员,

想要快速吸收掉莫道前一世花了一世的研究成果,显然也比较困难。

“老师,这儿,我还是有些不理解。”

跟着莫道学习的这位研究员,只比莫道大几岁,年龄还不到四十。

能够跻身示范堆项目中核心理论团队,就足以证明他的天才。

但这会儿,依旧有些怀疑人生。

被选中的这位研究员,还是有湍流研究的背景的,

但理解起来,莫道给出的,比现在学界更进几步湍流理论,依旧相当吃力。

哪怕莫道从来没有在给他解答问题中有过不耐烦,

但他自己都学着学着,都感觉自己像是个蠢货,怀疑自己根本没有一点天赋。

他作为核心理论团队的成员,手下也是有个团队的,也是带学生的。

他此刻好像有些理解,他那几个怎么也学不明白学生的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