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忙碌的往返(1 / 1)

25年四月,距离首次载人登月仅过去三个月时间。

求索研究院就从长路发射场再发射了第二艘依旧是由远航三号搭载的载人登月飞船。

让许多人都开始好奇,从先前的无人实验飞船,到首次载人登月,再到现在第二艘登月飞船。

求索研究院到底已经造了多少个远航三号火箭。

这次登月任务,同样是让不少人激动的。

除了和之前一样搭载了三名航天员之外,

这次,借由着远航三号超强的月面运载能力,同时还往月面投放了第一个半永久性月面基地的核心舱室。

它将和其他后面投放的舱室,共同组成一个月面多舱段结构的,人类第一个半永久性的月面研究基地。

人类的身影要长时间存在于月面之上了,这怎么能够不让人激动呢。

同时,按照任务要求,这次载人登月返程时,同样采集了大批量的月面样本。

5月,6月,7月。

求索研究院先后发射了三次远航三号火箭,

只是这三次,都都没有再载人。

5月往月面基地再投放了两个舱室,借由预设程序和装置。

新投放的舱室和先前的舱室完成了对接。

同时,还再投放了一个月面车,探索和挖掘周边的月面样本和其他数据。

6月,一次性在月球轨道上,再投放了三颗带有科研性质和月面监测能力的卫星。

同时,也再单独从月球轨道上,往预定位置投放了一个用作月面基地的舱段。

半永久性月面基地内的活动空间再得到进一步提高。

7月,在月面轨道上,求索研究院投放了两段舱室组合体。

这算是月面近地空间平台的雏形,能够实现载人及货运飞船的对接,月面上升器的对接。

然后,

是10月。

时隔数月过后。

求索研究院再次进行了第三次载人登月。

这次的登月飞船,总共搭载了六位航天员和部分物资。

并没有按照既往程序着陆于月面。

而是飞船先和月面轨道上持续运行的近地空间平台雏形,进行了对接。

然后,其中三人乘坐着陆器,着陆到了预定地点。

再采集了一些样本,完成实验任务过后,再乘坐着陆上升器返回了月球轨道,和近地空间平台雏形进行了对接。

这次载人发射,还验证了求索研究院航天团队的新技术,

月面着陆上升器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新设计的着陆上升器完成和近地空间平台的二次对接过后,

由近地空间平台为着陆上升器二次补充了燃料,以及在轨维护检查过后。

再有先前留守近地空间平台的另外三位航天员,乘坐这着陆上升器,

二次降落在了月面基地所在位置。

这次降落之后,这三名航天员就没有再立即返回了。

着陆上升器与近地空间平台提前预料的位置完成对接,

三位航天员进入月面基地,开始在月面基地执行为期三个月的长期留守月面基地的任务。

至于月面轨道上的三人,也没有立即返回,在轨一定时间过后,他们也将再次着陆月面和月面基地其他三位航天员汇合,

同时,也会有下一批航天员,乘坐飞船抵达月面轨道,接替他们。

对于这次发射任务。

华国内外的许多人们也都格外关注。

因为这次之后,意味着月球之上,长期有着人在了。

这个绝大多数一生都仰望过许多次的星体,寄托着人们对于星空许多美好想象的,生命的禁区,

将有人类一直存在了。

而再然后,

哪怕是对月球探索,对登月这件事情最激动的一群人,

渐渐也有些麻了。

因为,求索研究院看起来,

就不是去月球搞科研,摸索月球信息。

更像是上去施工,搞大建设的。

越到后面,求索研究院的火箭和登月飞船,就越加频繁。

……

11月。

求索研究院安静了一个月。

然后,12月。

求索研究院第一次,一个月内发射了两艘飞船。

一艘货运飞船,携带了大量物资,直接对接在了月面近地空间平台上。

之后货运飞船携带的一舱物资,直接从轨道上,抛向了月面基地。

本身就带着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精准的计算,以及月面此刻也已经密集起来的精准卫星定位下,

着陆月面的同时,就精准实现了月面基地预留位置的对接。

装着物资的这个舱室,之后也将成为月面基地的一部分。

同时,货运飞船的轨道部分,和近地空间平台连接,进一步扩大了月面近地平台的空间。

同月,

求索研究院再发射了一艘载人飞船。

这次采用了求索研究院新研制出的,在远航三号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远航3b火箭。

火箭运载能力再提升了不少。

载人登月任务中,单次往月面运载人数,也首次突破到了两位数。

总共十二位航天员,一次性被投放了到了月面基地和月球近地轨道的空间平台。

然后,

次年一月。

一艘登月飞船。

26年2月,

两艘登月飞船。

3月。

两艘。

4月。

两艘载人,一艘货运。

5月。

……

人们对于登月这件事情,都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

求索研究院几乎没有落下一个月。

但凡是稍微合适一些的发射时间,都有求索研究院的远航系列火箭升空。

物资,舱段,设备,航天员,

就像是不要钱一样的往月面送。

这除了让求索研究院展示了下,

在不太计较成本的情况下,现在华国之内以及求索研究院本身的航天制造能力到底有多恐怖以外,

事实上,

也是过去差不多四年时间里,

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后,商业堆普及带来的生产力飙升开始发力了。

26年10月。

求索研究院借由远航3b火箭高达60吨的月面运载能力,

挑战了一下安全范围内的极限。

一次性往月面基地,投放了夸张的三十位航天员,

一度差点把航天员大队都要掏空了。

新闻报道的时候,

许多即便是对登月这件事情都有些麻木了的人,

看着这夸张的人数,心里都有些突突直跳。

不过再后面,人们就又渐再恢复了寻常心,

毕竟求索研究院就是这样。

你第一次看到求索研究院的成果和研究计划时感觉到震撼,

但对月求索研究院来说,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求索研究院一次往月面投送三十名航天员,

那后面估计这种情况也会变得寻常。

而求索研究院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

虽然后面求索研究院不是每次运载人数都在三十人。

但基本都在每次二十人以上。

不过,哪怕人们觉得这种事儿都开始寻常了,

但回过头来,事实上此时此刻能够做到这点的,依旧只有华国,求索研究院。

www.yqxsg.cc。m.yqxs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