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电推(1 / 1)

如果说氘氚聚变时代,

是求索研究院在追求远航这个遥远的目标下,横穿过的第一个时代,

那么室温超导时代,

大概就是求索研究院抵达的第二个时代。

对于此刻,整个世界大多数人来说,

求索研究院的过往和现在,都几乎是一段传奇般的史诗。

求索研究院的诞生,都仿佛就是为了这个世界,带来一轮又一轮的科技变革。

……

48年。

在遂古计划被提出的情况下,

在氦3聚变示范堆的理论设计持续进行过程中。

同样由莫道参与的另一项工作,

也在同年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这项工作,就是求索研究院航天领域研究中的电推进系统。

整个电推进系统,由超导材料电池作为能源来源,

携带部分工质,

以基于第三材料改良过后的,一种霍尔推进器形式的电推发动机,

作为整个电推进系统的动力。

经过各合作单位的配合,研究院内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努力,

在室温超导材料诞生之后两年多时间,

求索研究院将这个同样跨时代的电推进系统,制造了出来。

……

试验场地内,电推进发动机刚结束了首次试车。

足以满足远航系列火箭发动机试车的试车台,

在经过简单的改造过后,在试车过程中,牢牢约束了喷射出等离子体的电推进发动机,

试车台纹丝不动。

但这并没有影响,此刻在场众人汹涌的情绪。

望着试车结束过后,逐渐平静下来的电推进发动机。

在场一众研究员都有些沉默着。

莫道也没有说话,

只是再多望了眼这电推进发动机。

作为整个电推进系统的主体,

电推发动机此刻呈现柱状,底面直径大概接近三米,高度也有五米左右。

相比于远航六号火箭发动机那种真正的庞然大物来说,显得小许多。

但就其自身来说,依旧是一个大家伙。

这个大家伙,是彻彻底底的实验室产物。

从制造研发成本上来说,高的令人发指。

但从实验结果来说,这一切成本显然都是值得的。

“除自身重量以外,预期所携带工质,整个电推进系统,12号电推进发动机经过试验,确认拥有额外一百零一千克运载能力。”

“本次电推进发动机试车试验,成功了。”

莫道顿了下过后,拿着试车结束过后拿到的数据,

向在场所有研究员宣布了实验的结果。

再安静了一瞬间过后,

原本还忍耐着情绪的人们,再也压抑不住,

欢呼声在此刻响了起来。

虽然一百千克的运载能力,对比起此刻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远航六号火箭发动机数百吨的运载能力,还相差了数千倍。

但此刻电推进发动机的突破,依旧是有巨大意义的。

其意义不在于那一百千克的运载能力,

而在于,电推进发动机的推重比终于超过一了。

电推进系统,在此刻,终于有了现实意义。

而对比远航系列火箭,电推进系统有一个优势也是明显的。

火箭动力再怎么研究火箭回收,

也天然比不过电推进系统的重复使用,长时间运行。

这是从本质上,就完全不同的两种推进方式。

不太恰当的比喻,

如果说电推进系统和不少人预想中提供升力的方式类似,

就是发动机持续提供动力,托举着飞船或者其他飞行物,脱离地面前往太空。

那火箭更像是被‘扔出去’地球,

几级火箭接力‘扔一下’,就这么摆脱了地球引力。

于是,前者电推进对升空速度的要求没有那么大的要求,因为有持续的推力,可以一直推着飞行器以一定速度朝着目的地飞去。

后者就不一样,正好和前者迥异。

这本质的不同,就导致了火箭发动机对比起电推进系统天然的劣势。

电推进系统可以相对匀速的升空,又匀速的落地,火箭动力就不得不面临过载的问题。

当然,

此刻电推进系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

它依旧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既然此刻能够达到一百千克的运载能力,那么之后,未必不能一吨,乃至更高。

“莫总师,要不要给电推进系统,另取一个系列名字?”

在欢呼声过后,

一位核心研究员和莫道笑着说着些话,

“还是作为远航系列吧。就在远航六号之后,继续往下排吧。”

莫道望着电推进发动机,神情还算平静,回答了句。

虽然,电推进和此前远航系列的化学火箭在推进方式上,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路径。

不过,在实现远航这个最终目标上,

电推进系统和此前的化学火箭依旧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

新的电推进系统,就被继续命名为远航七号。

……

48年末。

求索研究院以远航七号为动力。

发射了一颗重量仅在五十千克左右的卫星。

对比此刻地球轨道上,密密麻麻的卫星,

这颗卫星也似乎并没有那么起眼。

但对于电推进系统的发展来说,这颗卫星无疑是一个标志,是一个起点。

……

49年。

在此前已经相当规模的月面基地的基础上,

求索研究院开始了更加频繁的,对月面的开发。

即便在远航六号火箭的运力支持下,

此刻仅月面基地的常驻人数就超过了八百人,

但对于莫道想要在月面实现的目标,显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月,

地面发射的远方六号火箭愈加频繁,

月面基地同时工作人数首次超过了千人。

4月,5月……月面基地人数继续提升。

求索研究院对月面矿物,包括氦3的开采,加大了规模。

同样是在这一年,

还有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

氦3聚变示范堆完成了理论设计工作,

开始进入到实际建造阶段。

虽然示范堆的规模肯定是比实验堆大的多。

但一进入建造阶段过后,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还是发挥着作用。

求索研究院各合作单位对于求索研究院的需求,

本来就是放在最高优先级。

只要是求索研究院需要的东西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各合作单位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出来。

由此,示范堆的建造速度也相当快。

……

50年一月,

莫道领着一众研究员在远航七号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改进了电推进系统。

总共安装了六套改进电推系统的远航7B,首次进行了电推系统的载人登月以及返回。

受限于仅不到两吨的运载能力,

远航7b除少量在途物资,仅搭载了一名航天员。

从地面出发,

首次脱离地面过后,没有绕地球轨道环行,

而是径直按照提前计算的月球坐标飞了过去,

仅花费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将唯一一名搭载航天员,送到了月面轨道上的空间平台。

由空间平台的登陆器将这名航天员送到了月面基地。

而远航7b则是在空间平台添加了工质后,重新从地外,顺利返回了地面预定着陆场。

至此,地月航天往来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www.yqxsg.cc。m.yqxs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