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月面发展(1 / 1)

在将氦3反应堆,顺利安在了星际飞船上过后,

求索研究院的核心工作,都转移到了月面建设上。

不管是遂古计划,还是之后,对更广泛区域的开发,月面建设都无比重要。

求索研究院内,除了一些理论研究团队,确实不涉及到这个主要方向的研究团队,

其他各研究团队都紧密运行的。

虽然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

但基本也都是这个总的方向下,拆分出来的,分属不同领域的不同问题。

而在此刻这个庞然大物的全力以赴下,

只要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时代难题,

基本都困不住求索研究院太久。

特别是在莫道统领全局,直接以之前研制氦3反应堆时的方式,运行整个求索研究院的状态下。

57年,58年。

在大量运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

在大量资源的倾斜下,

月面基地和月面人造物在月面的覆盖面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

遂古计划是还没有实现,

但这些年的智能化工业也不是完全没有进步,

这时候的求索研究院,就往月球投放了一系列,大量仅需要少量技术人员参与生产的,高度智能化工厂。

按求索研究院的目标就是,

在月球实现,从最基本的资源开采,再到资源初步处理,再加工,

再到最后的最终工业产品诞生的,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建立。

而由于遂古计划的原因,

求索研究院优先选择的这条产业链,就是从资源开采加工,到完成生产遂古计划中的基本计算单元。

其次,就是类地月号这样星际飞船建造的配套设施。

本质上来说,

这和上一世在地面时,在遂古计划实施地旁边就地建造工厂生产遂古计划所需设备仪器的模式,基本没什么区别。

此刻在月面上,求索计划也将催生出一个月面城市。

而月面的资源,要想完全实现遂古计划中基本计算单元的制造,

各类资源并不是完全满足。

于是,就有了对其他三颗行星资源的开发以及运回到月球上。

……

此刻,求索研究院对实现月面建设完整一条生产链的目标,

基本是两头同时发力。

在月面上,几年时间里,求索研究院就投放了大量的高智能化工厂,

沿着从资源开采,到最终实现最终成品制造这条路前往。

另外,

也从地面上,运送大量遂古计划中,基本计算单元的不同构件,

直接送到月面上,来完成最终的整装。

而由此,

虽然58年时,求索研究院依旧没有完全实现在月面上从头到尾实现基本计算单元的制造,

但遂古计划在地面的辅助下,也依旧在明显的推进。

同时,

这个过程中,常驻于月面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数量,也在快速膨胀。

55年时,这个数字还是四千。

到57年时,就暴增到了七千余人。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月面建设过程中,的确有这个人员需求。

……

58年。

这一年,莫道64岁。

第一批加入求索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基本这个时候都已经看不到了。

第一批核心研究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已经离世许久。

这一年,

发生了两件算是比较特别的事情。

年初,

求索研究院内,有研究团队,

向莫道提交了一个大型计划的建议。

计划的名字叫,“关于一种无轨道无索绳的太空电梯运行模式。”

太空电梯,实在是不是什么太陌生的名词。

最基本的理论,就是从地面引伸出去几条牵引索,

一直延伸到太空。

借由地球的自转带来的向心力,让这些牵引索保持相对笔直。

然后依附这些牵引绳索,绑定一些‘轿厢’, 用类似爬轨道的方式,

就像是电梯送货似的,源源不断将大量物资和人员,送往太空。

这是一个从原理上,没有什么困难的超级工程,

最大的问题是在材料上,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承受这种拉伸程度,能够作为太空电梯的核心绳索,

延伸到太空,这样拉扯都不断裂。

而即便是在此刻这个时代,

求索研究院,莫道,也依旧没有找到这种强度的材料。

这个提交上来的计划,

就是干脆不要这个绳索了,干脆只要‘轿厢’。

反正电推进系统也能够实现类似太空电梯的稳定上升高度,

干脆以太空电梯的运行模式,来运行求索研究院从地面到近地空间平台的这些飞船。

在这份计划的构想中,

以地面长路发射场为起点,近地空间平台为终点,构建这条没有轨道的‘太空电梯’。

按照提交计划的研究员的想法,

至少十六艘远航8A飞船,相距一定距离,同时间起飞,作为这个太空电梯的一层轿厢,

然后在一定时间过后,下一层轿厢再次起飞升空。

这本质上,和之前求索研究院对远航8A运行方式不同的地方。

就是频率和规模。

当然,也的确是材料限制,不然估计计划里肯定是想要建造一个超大的‘轿厢’,来满足更大人造物运送上太空的需求。

对于这个计划,

也没有什么同不同意,

实质上,就是增加远航8A的数量和发射频率,

这基本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或许要不了多久,

在宏观上,从地面到近地空间平台,就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一道没有轨道的太空电梯。

……

同年,年中。

在月面的建设上,

求索研究院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成就。

在万众瞩目和期待下,

一颗从最基础的矿物资源开始,

完全在月面生产的,一枚能够用于建造遂古计划中基本计算单元的芯片,

从月面的智能化工厂中诞生。

当芯片封装完成过后,

负责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手捧着,将这一枚颇有纪念意义的芯片,

碰到了摄像机面前。

画面经由中继卫星,传回地面,再通过华新社和总台的直播,为许多人看到。

此时此刻,

许多人都爆发了激动的欢呼声。

虽然,

完成这枚芯片生产的一切设备,所有生产链上的智能工厂,

都是由地面完成建造,运送到月面的。

但此时此刻,

这枚芯片,依旧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在华新社稍后的报道中,

撰稿的记者,也有些情绪流露,

在标题上写道,

“此时此刻,我们为人类在月球上生产出的第一枚芯片欢呼!”

“这枚芯片,制造他的设备来自于地球,制造他的金属,矿物,来自于月面,来自于火星,来自于金星以及水星。”

“这是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星际产物。”

这一年,

求索研究院,或者说华国,人类,

达成了这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整个网络和现实中,人们在激荡的情绪中,都格外热烈地讨论着。

而再在之后,

月面的发展,自然就是朝着再制造这些制造了这枚芯片的设备方向发展。

在那篇对星际社会畅想的论文中,

对月球的预期,除了星际港口,也是第一颗人类的工业星。

www.yqxsg.cc。m.yqxs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