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阜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好,就按你说的办。但是,你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能让人抓住把柄。邓晨不是一般人,他若反击,我们也得有所准备。”
王铈心中一凛,他知道甄阜的话中之意。他恭敬地回答:“是,甄大人。我一定小心行事,不会让您失望。”
两人的对话在书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权谋和算计。他们知道,在这个充满斗争的时代,只有不断出招,才能在权力的游戏中占据一席之地。
王铈步出甄阜的书房,他的心中既有对未来计划的激动,也有对可能风险的忧虑。夜色中的府衙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王铈紧了紧衣襟,大步流星地走向自己的居所,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执行甄阜的计划。
他知道,邓晨不是易与之辈,若要一举拿下其布店,必须步步为营,不能有丝毫差池。王铈决定,首先要确保对邓晨的行动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这场暗战中占据先机。
王铈回到自己的房间,立刻召见了王十三。王十三是个忠诚而精明的家臣,王铈对他有着极高的信任。
“十三,我有一项重要任务要交给你。”王铈的声音低沉,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王十三立刻上前,态度恭敬:“少主,请吩咐。”
“邓晨随时可能进入宛城,我需要你派人盯着城门,一旦有他的消息,立刻来报。”王铈命令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王十三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少主,我早已安排了人手在四个城门处监视,一旦邓晨出现,我们立刻就能得到消息。”
王铈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他对王十三的先见之明感到欣慰,这也正是他器重王十三的原因。
“很好,十三,你做得很好。”王铈赞许地点了点头,“我们不能让邓晨有任何可乘之机,一旦他进入宛城,我们就要立刻行动。”
王十三领命,他知道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这将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他迅速离开王铈的房间,去安排和检查监视城门的人手,确保万无一失。
王铈独自留在房间,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夜色,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只要掌握了邓晨的行踪,就能够更好地布局接下来的行动。而王十三的效率和能力,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
邓云急匆匆地穿过宛城的街巷,心中焦急地想要找到李通,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营救刘秀。然而,当他到达李通的住所时,却只见大门紧闭,空无一人。邓云心中一沉,却不知李通早已行动起来。
原来,李通在得知刘秀被抓的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找到了昨天酒舍中的豪绅子弟。这些子弟,虽然出身显赫,但多数对王莽新政心存不满,对刘秀的义举心生敬意。李通将刘秀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言语中满是愤慨和不平。
豪绅子弟们听后,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出手相助。李通见状,立刻提议联名保人,以示团结。他拿出一份丝帛,让众人依次按上手印,作为保人的决心和凭证。
随后,一伙人气势汹汹地来到了贼曹公署外。李通让众人在外等候,自己则带着联名保书,打头阵进入公署。他心中明白,这一去不仅是为了营救刘秀,更是对官府腐败的一次挑战。
公署内,当差的见李通气势不凡,又见他手中银光一闪,便知来者非富即贵,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贼曹听闻是李通求见,心中一惊。李通之父李守乃京城宗卿师,名满宛城,贼曹不敢怠慢,连忙出来相见。
李通见到贼曹,先是一番寒暄,态度不卑不亢,然后巧妙地塞给贼曹两锭银子。贼曹见钱眼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连声道:“李公子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李通微微一笑,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来意:“贼曹大人,我等联名为刘秀保释,还望大人行个方便。”说着,他将丝帛保书递了过去。
贼曹接过保书,只见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手印,心中一惊,知道此事不可小觑。但转念一想,自己既得了李通的银子,又有这么多豪绅子弟联名,正好可以向上级交差,便故作为难地说:“李公子,这刘秀之事颇为棘手,不过既然有你出面,我也不好驳了大家的面子。”
李通见贼曹松口,心中一喜,连忙又塞过去一些银子:“大人辛苦,这点小意思,还望大人笑纳。”
贼曹见状,心中大喜,连声道:“李公子太客气了,既然如此,我就尽力而为。”说罢,便吩咐手下将刘秀带了出来。
刘秀被释放后,与李通等人一同走出公署。阳光照在他的身上,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重获自由,全赖李通和豪绅子弟们的仗义执言。
当邓云再次见到李通时,他的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老管家的眼角已经湿润,看着刘秀安然无恙地站在李通身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释然。邓云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刘秀的手,声音颤抖着说:“三舅爷呀,您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可怎么向我家少主交代啊!”
刘秀感受到邓云手中传来的力度和关切,他的心中也是暖流涌动。他轻轻拍了拍邓云的手背,安慰道:“管家,别担心,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多亏了李通和大家的帮助,我才能这么快就重获自由。”
邓云转头看向李通,满是感激之情:“李公子,您的大恩大德,我们邓家没齿难忘。以后若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尽管吩咐。”
李通摆了摆手,爽朗一笑:“邓管家,您太客气了。刘秀兄弟是我们宛城的英雄,为他出点力是应该的。何况,我们也是在为自己争取一个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