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北上榆关(1 / 1)

逍遥侯 大司空 1172 字 9个月前

初更时分,李中易在近卫们的簇拥下,从后门上马,直奔礼成江畔的军船码头。

此时的军船码头上,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水师的大船一字排开,停靠在岸边。以五船为一组,船头对船头,船尾对船尾,彼此之间用铁链上锁,以宽大的跳板相连。

李中易带着近卫们赶到码头的时候,步军和炮营已经登船完毕,骑兵营指挥使李勇正站在岸边指挥他的部下们,赶紧牵马登船。

听见如雷鸣般的马蹄声,李勇扭头一看,见是近卫军来了,赶忙迎了上来。

“李勇,让你的人快着点,速度太慢了。”李中易发觉码头上尚有近千匹战马没有登船,不禁皱紧了眉头。

李勇愁眉苦脸的禀报说:“爷,小的做梦都想着马上装船完毕,可是,战马实在是太多了。咱们骑兵营的人轮流上场,也已经忙活了二十多个时辰,全都没合过眼。”

李中易见了李勇一副委屈至极的模样,不由笑了笑,战马登船确实远不如步军那么快,由此看来,他倒是错怪了李勇。

“好了,是我太过于心急,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李中易抬手拍了拍李勇的肩膀,说着软和的话,抚慰了一番李勇受创伤的小心灵,“家大业大,固然是好事,可这战马登船毕竟要麻烦不少。”

李勇做梦都没有料到,李中易居然会当面向他认错,情不自禁的眼眶便红了,哽噎着说:“都是小的无能,给主公您丢脸了。”

对于李勇的尴尬处境,李中易比谁都清楚,他在讲武堂里宣扬的是大汉族主义思想,几乎都在戳着蛮子们的脊梁骨。

颇超勇,也就是李勇这个货真价实的党项蛮子,虽然颇得李中易的青睐,但他毕竟不是汉人,难免会有些低人一等的感觉。

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颇超勇这个党项族的聪明人,就算是再愚钝,也心里有数,他根本不可能融入刘贺扬、廖山河他们的圈子里去。

刚开始,颇超勇还有些私心杂念,打算时机成熟之后,回西北去收拾党项一族的残局,说不准还有可能取拓拔彝殷的族长之位而代之。

可是,颇超勇在李家军中待的时间越久,越觉得实现个人野心的希望之渺茫,以至于,到了如今的绝望。

自从在灵州投靠了李中易之后,这么多年过去了,颇超勇每年从灵州那边私下里接到的消息,无一例外,全都不利于他施展个人的抱负。

如今的灵州,早就成了汉人铁骑的天下。据颇超勇所知,灵州军都指挥使郭怀,果然不负李中易的重托,经过这么些年的苦心经营,已经组建了一支三万多人的汉军铁骑部队。

这且罢了,郭怀的手下还有一支由党项奴隶组成的骑兵部队,大约一万五千人。

不客气的说,灵州早就不是党项人的灵州,而是李中易的灵州。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睡觉的时候,颇超勇偶尔也会梦见他登上党项王的美妙场景,可是一旦从噩梦中醒来,残酷的现实逼迫他,只能屈服于李中易的马蹄之下,成为忠心不二的家臣。

不过,李中易也确实待颇超勇甚厚,不仅赐姓名为李勇,更一直信任有加的为委任为骑兵营指挥使。

员额7000余名的骑兵,这可是除了炮营、神臂弩营之外,李中易最为看重的心头肉之一,对李勇不可谓是不器重。

这人呐,贵自知,亦贵知足。颇超勇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要李中易手头的实力不减,李勇必定永为忠犬。

这时候,主持今晚登船行动的参议司左副参议使何大贝,得知消息后,也赶到了李中易的马前。

“右亭,我的心肝宝贝都安置妥当了?”李中易不担心别的,就惦记着那五门勉强合格的青铜火炮。

何大贝一边捶胸敬礼,一边介绍说:“炮车都用粗铁链子固定在了舱室内,轮子也被卡死,四面都塞满了被子,以免磕着了您的心肝宝贝。”

李中易满意的点了点头,榆关以西的幽州境内,有十几座大小城池,如果都靠挖地道埋火药,攻城的效率太低了,远不如用火炮直对准城门狂轰,来的简单粗暴。

由于炼钢技术的落后,李中易的造炮构想,只能落脚到青铜的上头。然而,青铜铸成的火炮,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炮管过厚,重量过大。

就以目前勉强可用的五门青铜炮而言,铁球弹丸仅重6斤而已,整个炮身算上拖拽的炮尾架,居然超过了900多斤。

上次实验的时候,突然天降大暴雨,回程的路上一边泥泞,两匹上等驮马根本拉不动陷入泥地里的火炮。

后来,增加到八匹驮马,外加十余名炮军士兵的手拉肩顶,走走停停的费了老大的工夫,才将火炮拖回炮营的宿地。

上帝是公平的,不可能只获其利,而无一弊!

李中易认准了火炮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大发异彩,哪怕是再难,也要搞出满编的炮营。

至于,李中易以前十分头疼的硝石和硫磺,倒成了最不需要担心的事情。

开京以北八十里的金川附近,有一片面积不小的盐湖,盐滩上几乎遍地都是天然硝石。

有了足量的硝石和硫磺,李家军的火药储备量,几乎在眨眼间,上了好几个台阶。

经过反复的摸索,又砍了几十颗高丽奴的脑袋之后,炮营指挥使李永堂终于摸到了门道。

一门六斤弹丸的火炮,简称六斤炮,颗粒火药包的装药量需要三斤九两,仰角45度的射击距离为大约40丈,也就是120多米的样子。

6斤炮能够超过100米的射程,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李中易的预期,这的确是令人感到欣喜的重大进步。

客观的说,能有这么大的进步,主要归功于高丽奴中的一名老工匠,就是他提议熬糖制作颗粒火药的方法,令火药的威力更上了层楼。

李中易以前只记得熬米汤,将散火药凝固成颗粒状,却没想到,熬糖沾连出来的颗粒火药,威力更是惊人。

李中易登上帅舰之后,就见水师都指挥使周道中,哭丧着脸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