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昭轻咳一声,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紧接着他表示此一时彼一时,毕竟谁也没想到保乡军能发展的这么快。
此刻,眼见大将军沉着脸坐在蟒椅上,对大伙的劝告无动于衷,于是马户咬了咬牙后沉声道,“大将军,得罪了!”
说着,这家伙骤然起身,猛的从怀里扯出一件明黄色的袍子,上面用金线绣着五爪游龙和祥禽瑞兽,模样十分花哨,但细细看去有些图案还未曾绣完,显然还没有完工。
这东西乃是昔日查抄靖江王府时找到的,后来被扔进了户部的库房中,却不知怎么的被马户给设法弄了出来。
在众大臣惊愕的目光中,只见马.罗.赵.郑这四名大将起身后一言不发,扯着那龙袍快步向前走去。
“天冷了,我等便为大将军加件衣裳吧。”
“放肆!”徐晋脸色一变,而殿外站岗的卫兵听到动静后刚拔刀冲进来,瞧见这一幕瞬间傻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你们这是乱来!”
徐晋刚一起身准备训斥,却直接被罗延康和郑元秋一左一右的抱住大腿,马户嘿嘿一笑,见赵仁毅还在发愣,便呵斥道,“还愣着干啥?赶紧帮忙!”
说着,这两人手脚麻利的将那黄袍给大将军披上。
殿内群臣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直到颜昭和老于朗声叫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之时,众人这才如梦清醒,连忙跟着山呼万岁。
“唉!”
徐晋长长一叹,心里头说不出的滋味,这袍子似乎千斤之重,让人坐在椅子上动弹不得,半晌后他只能挤出一个难看的表情:
“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啊!”
说实话称帝之事,徐晋是打算攻克南直隶再说的,毕竟无论怎么说,大明都是中华正统,将其灭了之后再立国称帝才符合正常章程,政权的更替也就变得“合法”话,虽然自己不在乎这些东西,但这个时代的绝大多人还是很看重的。
但眼下已遭群臣黄袍加身,却是有些进退两难,思来想去,徐晋向众人沉声道:
“眼下湖广都未曾平等,郑芝龙等部尚虎视眈眈,称帝的确为时过早。”
“你们想进步,想封侯拜将,本将军都能理解,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见众人的神情有些失落,徐晋顿了顿后表示虽然称帝不可,但可以先称个“王”,而且这登基建国乃是大事.要事,真要称帝也不能这么仓促,“国号”.“年号”这些可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群臣闻言这才罢休,大将军虽不愿就此称帝,但称王也行啊,以后在外面行走也算是有个名头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大伙能够晋升的空间就大了许多。
这很简单,原本连徐晋自己都是所谓的从二品“定国将军”,手底下的人再升还能升到哪去,四方将军已经是最高等级了,但如果称王之后,那下面的人是不是就有了封侯的盼头。
再怎么说,一个定国将军封的“侯”,不但礼数上说不过去,就连老百姓都会耻笑,可若是王封的候,这就正常多了。
而接下来,承运殿中的岭南文武群臣又是一阵议论纷纷,大伙讨论的是,大将军这个“王”应该用什么名头。
“臣认为,自古王爵皆以封地命名,岭南在春秋时称之为百越,因此,当取这个越字为名号。”
说话的这人身姿挺拔.颧骨高耸,正是第四届状元杜维宪,乃广州府人士,以才思敏捷著称,目前是南书房担任行走大臣之一,虽然身上没有实职,却也有资格参与政事。
闻听此言,徐晋歪坐在莽椅上道,“可以,就这么办吧。”
紧接着,吏部尚书颜昭委婉的表示,既然大将军已称“越王”,那么以后就该多遵循礼数,既然是王就要有王的样子,像这样跟大马猴似的坐在椅子上可不行,举止要庄重一些。
另外,各位将军们也要改一改身上的匪气,那些粗鄙之言私下里说说就行了,朝堂之上还是要体面一些,否则容易被人耻笑。
“哦...”
徐晋闻言脸色一僵,只好正襟危坐起来,他瞪了一眼马户等人,训斥道,“都听见没有,颜尚书说的很有道理,以后谁他妈再敢在殿里说脏话,出去领军棍先。”
就这样。
于崇祯十一年九月二日,大将军徐晋于桂林城中南面而坐,改称“越王”。
同一时间,岭南又增添了“礼部”,初设有“仪制司”.“外事司”.“宗务司”三个下属单位,原本属于吏部负责的科举,以及户部掌管的学堂建造一项,也被分了过来。
仪制司是专门负责筹办祭祀.策划典礼.修明礼乐之事,通俗点说就是专门举办大型活动的,而外事司则是专门接待外使.出使.以及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充当翻译。
至于“宗务司”便是专门管理民间宗教的,例如释.道.天主这些教派,百姓虽然信仰自由,但这些场所都要在宗务司进行报备.审批,否则将会视之为非法传教,这也是为了打击那些骗财骗色的邪教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岭南这边的道观不少.寺庙罕见,至于西式教堂却几乎见不到,只在匠部内部设有一间祷告室,专门给那些夷人工匠作用。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也很简单,那些道士常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有民团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甚至六七十岁的老道也兴致勃勃,这些人所求无非是赚点银钱.修缮一下道观。
而本地的寺庙,却早已被各种流寇.匪徒洗劫的差不多了,因为大伙都很清楚,和尚是比较富裕的,寺院往往有不少积粮,而那些穷道士身上,是真榨不出几滴油水。
至于像天主.基督这种西方宗教,在岭南这边处于严格管控的状态,寻常夷人根本难以进入腹地,更别说建教堂了,简直难如登天。
关于此事,欧洲各国的传教士没少与保乡军交涉,甚至葡人还以传教为条件,威胁要断掉与岭南的贸易,但后来也只能老老实实服软,再也没提这事。
作为最高意志,尽管徐晋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也对华夏本土的道教比较有好感,虽然没有刻意去扶持,但这道教在岭南还是发展的不错。
有朝一日,威加海内外之时,他希望这些道士也能像那些西方传教士一样,去欧洲传播文化。
(/97878/97878191/101006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