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大夏重工(1 / 1)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

马六甲地区现已被大夏管控,在此驻有步军三千人.水师两千余人,以及数十艘大小战船,虽然兵力不算多,但岸上.港口处可是修建了不少炮台,建筑材料主要为土制水泥添加碎石制成的混凝土,还奢侈的用了一些铁条当作筋骨。

这种炮台是极其坚固的,寻常的六斤炮弹打在上面仅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坑,哪怕是九斤.十二斤的舰炮,想要将其摧毁也是相当困难,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建造速度比较快。

目前,军部已派专人到当地勘测,打算修建一座永备性军用工事,例如棱堡要塞。

拿下马六甲之后,大夏自然要代替曾经的葡萄牙人,向过往远洋商船征税,具体税额将视货物的性质.价值而定,例如那些从南洋往欧洲倒腾香料的商船,征的税就多一些,因为这玩意利润也高嘛。

倘若是大夏需要的物资,比如硫磺.硝石.粮食.牲畜.鲸油等玩意,那这个税就收的相当低,有时候甚至是免税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期欧洲基本处于贸易逆差的角色,除了火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高附加值商品能向东方出口,反倒是需要花大把大把的银子进口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奢侈品,当然还有大蒜素.酒精之类的神药,如果不是有非洲.美洲殖民地持续输血的话,他们早就破产了。

现如今,欧洲商人就连火器都很难卖出去了,因为佛山兵工厂生产的产品,技术性和品质都是相当出色的,大夏已经很少从外界进口火器,偶尔因为急需补充舰炮,可能会对大口径重炮感兴趣。

像澳门的卜加劳炮厂,现已被佛山兵工厂控股,又有一些广州富商也入了股,剩下的少部分则是被马士加路也所掌握,每年的分红皆被拿去救济葡人贫民了。

有了大批资金之后,这个合资炮厂又将生产线扩充了一番,现有工人四千多名,汉匠.夷匠皆有,如果材料充足.产能全开的话,每月可产三斤.六斤炮四百多门,或九斤.十二斤以上的重炮一百五十门左右。

卜加劳炮厂产品

佛山兵工厂的规模要大得多,匠工数量是前者的四倍有余,即便是要分出一大半人手用来生产火枪.刺刀.胸甲等军械,剩下的产能用来造炮,产量依旧要比卜加劳炮厂高一些,如果再加上广西各府零零散散的几个中等规模炮坊,仅在造炮速度一项上,大夏在全球都鲜有敌手,像步军所用的野战炮,可月产上千!

至于火枪的话,佛山兵工厂上个月造了足足五千条。

大夏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半农业.半工业的国家,在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于钢铁.煤炭的需求量是极为恐怖的,因此从北部湾西部到广东阳江流域.这条航线相当忙碌,每日都有密密麻麻的民船.官船载着大量铁锭.煤炭来往运输,佛山已赫然成为重工业基地。

还好早早打下了安南,徐晋这才从当地获得了优质的煤.铁富矿,否则就算有钱也没办法,以两广的矿产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工业体系,像云南也是有储量不错的各类矿产,不过因为运输成本问题目前仅作为补充力量。

大夏的军械产量之盛是有目共睹的,岭南造的火器质量相当好,这使得内地的各方势力都眼红不已,真想冲进佛山将那兵工厂洗劫一空,但这也只能幻想一下了,真想搞来岭南造,还是得通过正规途径。

例如张献忠前不久就派人来过广东,这家伙在江西抄了许多士绅得家后发了一把,便想着也给步军弄些火器装备,尤其是火炮,这玩意他可是缺得很,随军的炮匠数量实在太少。

左良玉私底下也派心腹来探过口风,想要买些重炮回去,将襄阳城打造的固若金汤,甚至于闯王李自成都动过派人去岭南采购火器的念头,但由于手头不宽裕再加上路途遥远,这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黄台吉亦如此,此人深知火器的利害.尤为着迷诸如红夷大炮之类的重炮,从渤海而来的鞑子商队,就曾与赵氏运司沟通过,希望能用马匹.皮草.辽参.现银等物来换红夷大炮,价格方面都好说。

知道这些势力都想从自己手上购买精良火器之后,越王徐晋笑了笑后便很干脆的拒绝了,主要还是不想资敌。

大夏的火器虽然精良,但像火炮这种东西还并未与其他势力形成代差,大家都是前装滑膛炮,无非你岭南造性能比较好而已,军队列装的燧发枪也是如此,将来早晚都是要打的,这些卖出去的火器将会给夏军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死伤,因此这个钱暂时没必要赚。

不过卖军火的确是个暴利行业,徐晋的底线是不能卖现役装备,但淘汰的.过时的就无所谓了,例如如果夏军列装了后膛枪,那么像现在的滑膛燧发枪就成了破烂,有人肯花高价收购破烂他还巴不得呢。

火炮也是一样的道理,后膛炮各项性能对前膛炮都是碾压的,到时候随便卖都无所谓。

就这样,张献忠.左良玉等人想要购买岭南造的想法落了空,不过来都来了,最终便各自买了一些广锅和岭南特产回去,张献忠派来的采办人员为了讨大王的欢心,甚至还斥资买了一辆行政版凤凰牌马车,赵氏运司的技师帮忙将零部件运到江西后,又在当地给组装好。

据说,此人回去之后虽然遭了一顿训斥,不过大西王却对这辆气派的豪华马车喜欢的很,言称这才是天子的座驾,私底下还令巧匠在马车上包了一层华丽的金箔。

另一头。

清兵退走后,山东各地已是遍布疮痍,无数耕田被毁.房屋被焚,连百姓都被鞑子掳走许多,建奴所经之处,可谓十室九空。

由于气候问题内地一直连年欠收,天灾未止又遇人祸,耕田一被毁后,大量的饥民.流民便会滋生层出不穷的义军,进一步消耗大明的国力,这也许正是黄台吉喜闻乐见的。

但无论如何,崇祯皇帝终于能缓口气了。

(/97878/97878191/1010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