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35. 汉武大帝2(1 / 1)

秦晓鸾抬起头,望着似静若动的江水和江面船上的点点灯火,随着风隐约还传来有人的笑闹声。

她给了自己一个笑容,因为她觉得这个时候应该给自己一个笑容。

秦家班现在扩展到这么大,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

就凭这个我也应该值得骄傲和自豪,还有什么好不开心的呢?

她突然好想唱歌,对,想唱就唱,而且要唱的响亮。

唱什么曲子好呢?她想起了最近听到的一首曲子,当时一听就觉得很好听,一下就记下来了。

她开始轻轻哼唱起来:“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掌声从身后传来。

秦晓鸾惊喜地扭过头。看清来人后,尽管几粒掩藏,但眼神中的一缕失望,还是逃不过杨不羡的眼睛。

“唱得很好听,继续唱啊。”杨不羡在她身边盘腿坐了下来。

“我……我忘词了。”秦晓鸾笑道。

这还不完全是掩饰,她还是真的忘词了。来这边这么久,虽然日常沟通没问题。但遇到这些咬文嚼字的古文,还是理解很有难度的。

其实不光是她,就算是这个年代的普通百姓,理解书面化、文本化的艰深晦涩语句都存在一些障碍。

杨不羡笑了一笑,接口唱了起来: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忧兮柏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

等他唱完后,秦晓鸾笑着说道:“杨部长真有文化。”

杨不羡自嘲地笑了一下,然后问道:“班主,你知道这首歌出自何处吗?”

秦晓鸾摇摇头表示不知。

杨不羡说道:“那我给你讲讲吧。”

秦晓鸾拍着巴掌说:“太好了,谢谢杨部长。”

杨不羡缓缓讲了起来。

这首歌叫《瓠子歌》,词作者叫刘彻——汉武帝刘彻。

汉人之所以被称为汉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归功于这个人。

元光三年,黄河决入瓠子河,淮、泗一带连年遭灾。

元封二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后,发卒万人筑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园竹所制成的楗堵塞决口,成功控制洪水。

这首词就是当时刘彻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

仅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描写了猖獗的水患,以及降服洪水的功绩。

但如果结合到作者本身和当时的背景来看,其中就另有深意了。

杨不羡说这些话的时候,嗓音低沉而有磁性,一下子就把秦晓鸾吸引住了,连忙问是有哪些深意。

“班主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杨不羡突然开口问道。

秦晓鸾一下子语塞了,这个问题实在不那么好评价。

又或者说,汉武帝那个人实在很难用“功过”“对错”“好坏”来评价。

一方面,他加强集权,独尊儒术,币制改革,首开丝路,开疆拓土,建立年号,可谓功勋昭著。

但另一方面,崇信方术、作风奢侈、穷兵黩武、爆发巫蛊之祸,这些事也是他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