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防刺甲成,准备打曹操(1 / 1)

夏,五月中旬。

江淮地段已经有段时间没下雨了,老百姓开始忧心忡忡,无不盼着老天乞怜,只不过这场旱情注定持续很久。

而此时,军营内。

亲卫火急火燎而来,手中拿着的则是一件衣甲,这已经是这段时间第五件成品,只不过前面几件效果一般。

“公子,坊工最新赶制的。”

楚枫看了眼亲卫,又接过衣甲,用力扯了扯,质量还不错,而且缝制的厚度有了,密度也还算可以。

“去,把衣甲置于八十步外。”

接着,他抓过弓箭,弓弦贴脸,箭矢应弦射出。

笃、

射中可箭矢却落地!

楚枫瞳孔一亮,大步迎了上去,抓过,一圈看完,布甲上仅仅留下刺痕,并没能穿透过去,竟然真的成了。

锵!

楚枫拔出佩剑刺砍了几刀,依旧没能破甲,多数只是留下痕迹,只有一剑划破了几根纺线但依旧有效防护。

“好,甚好!”

“传告李伯,制此布甲者赏十金,按照此布甲结构、厚度、手法大肆生产,织工每生产一件布甲,额外奖励一斛粮!”

楚枫大喜,当即喊道。

此布甲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目前绝对是可以用的,轻便舒适廉价,比费时费力的锁子甲、鱼鳞甲性价比高的多了。

“诺!”亲卫应下。

而此时,不远处袁术带着梁纲笑着过来,“何事让吾儿如此开心!”

“爹,咱里面说。”

不一会,一间营房里。

楚枫悄咪咪的把布甲放在桌上,“爹,此乃孩儿新研制出的布甲,制作周期短,轻便易携带,关键防护不下于铁甲。”

“有了此物,今年末咱们造反可增加三成胜算。到时候袁术潦倒之际,咱们应天子诏诛杀此獠,定可名扬四海!”

袁术嘴角依旧抽抽,

这个孝子一如既往孝顺啊!

“公子,此物不过是麻线编织而成的,如此布甲可以防刀剑?”袁术没开口,旁边的梁纲忍不住询问道。

“纺线自然不同寻常,至于防护你一试便知!”楚枫说着,招手让赵凡穿上,当然他里面穿了札甲。

锵!

梁纲抽出佩刀,一刀砍了上去,力道最起码用了七分,比寻常士卒要大,只不过这一刀竟然只是留下划痕,

仅有几根被划开的织线。

“公子,敢问织此物需要多久,耗费多少?”梁纲收刀,一脸骇然,若是全军装备此物,虽不及札甲,可这防护亦不俗啊。

“织女半月一甲,熟练后一旬应该可得一甲,至于耗费不过区区织线,不值一提。”楚枫摆手道。

“半月就可得一甲?”

“公子之智,令人难望项背!”

梁纲这句话可是真心的,士卒披甲率低,伤亡高,非精锐会形成溃败,若是这种甲遍布全军,恐怕战力能提二三成。

听见梁纲如此夸赞楚枫,袁术也是嘴角乐开了花。

“枫儿,既有此等宝物,当多加制造,这样,我这就让人招募女工万人,咱造它个万儿八千副。”

“万人?爹,造这么多干嘛?”

“当然是装备全军,咳咳,当然是等咱们造反后,装备全军,此乃未雨绸缪,到时候咱爷俩好建功立业!”

袁术轻咳解释道。

“爹,就凭咱们爷俩这聪明劲,肯定能建功立业。不过接下来江淮地区大旱,招人也养不活,别招了!”

楚枫摆手,他心里清楚。

布甲研究出来,只需要眼前装备,一来免得织线技术泄露,二来地区大旱,招来反而是负担。

更何况,织线也不够啊!

“好,好好,依你!”

“对了枫儿,最近袁术缓过劲来,已经集结大军想要奇袭曹操,你说他啥时候去,能不能打赢这场仗?”

袁术试探性问道。

“1.精密分析战局,奖励东汉州郡精密地图一份。”

“2.随口胡诌,奖励踏雪乌骓神驹一匹,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楚枫听着脑海的提示音,本来想说啥时候去都打不过,不过话到嘴边他换了句:“六月中旬出征,到时可抢收曹军麦粟。”

“此战曹操不备,袁术必胜。”

“真的?”袁术大喜。

“当然,我骗谁还能骗老爹你?”楚枫一本正经说着,接着悄咪咪叮嘱:“不过老爹,此战你可别去。”

袁术:“???”

他愣了下,一边说必胜,一边让自己别去,这尼玛总感觉不对劲,这孝子八成又有坏心眼,

不过此战必须去打。

“好了枫儿,府中事物繁重,我且归府,你多派人制造布甲,有什么需求随时派人告诉你爹。”

说完,袁术带梁纲出营。

走出没几步,袁术皱眉问道:“梁纲,枫儿他一边说今年年末是造反的好时候,一边又说我此战必胜,岂不冲突?”

“陛下,末将愚笨,未能参透公子言外之意。不过公子才学军略末将自愧不如,陛下若得公子相助,想来……”

梁纲说到这,没再说下去。

“此事莫要再提。”袁术有些不悦,只不过他心中清楚,他不能扶楚枫面世,不然楚枫有生命之危。

梁纲低头,不敢多言。

他清楚,袁术是不想看见袁耀和楚枫争权夺势互相残杀。若是以前,他或许认为袁耀会胜。

可这段时间接洽后发现,楚枫治民,百姓赞不绝口,治军,信服一致,待人,谦逊有礼绝不会目中无人。

真要和袁耀斗起来,他更看好楚枫,可奈何袁耀乃嫡子,又与袁术麾下文武亲近,这或许有些棘手。

“好了,随我回城。”

“接下来,就该全力备战,朕要亲自击溃曹操,一雪前耻。”袁术说着,可心中还是有些忧心。

不过好在吕布主动释放桥蕤,算是缓和了两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