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4章 郭嘉的劝说(1 / 1)

四月下,洛阳。

郭嘉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闭目沉思。

袁阀的分裂,把庞大的袁阀势力一分为二,同时也把大汉的士人阶层一分为二。

从表面上看,袁绍的做法近乎疯狂,但从袁阀决裂后的天下形势来看,袁绍却是最后的赢家,他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轻轻松松把失去的优势全部夺了回去。

自家主公和董卓虽然竭尽了全力,但最后他们成果甚微,仅仅是削弱了讨董联盟的一部分力量而已,制衡没有成功。无论是自家主公的外部制衡之策,还是皇甫嵩的内部制衡之策,都因为袁绍袁术的决裂而失败了。

面对烽火连天的黄巾暴乱,困守长安的董卓,危机四伏的北疆,摇摇欲坠的洛阳,袁阀的大部分势力和各地州郡的士人们非常明智地选择了袁绍,选择了自救。

很明显,袁术已经实力大损,他的言行违背了他自己的诺言,他的作为更无法平定叛乱拯救社稷。袁术在讨董联盟最危急的时候选择了退却,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袁阀力量弃他而去。

自家主公和董卓虽然用武力击败了袁术,逼迫袁术同意了制衡之策,但同时也帮助袁绍获得了袁阀的大部分力量。

袁绍用自己的杀戮向天下人宣布,他宁愿和关中的士人决裂,和庞大的家族决裂,也要坚持自己的大义,捍卫士人的尊严。士人绝不接受武力的****而向血腥的武人低头。袁绍用自己对大义的忠诚和气节的忠贞赢得了天下士人之心。他赢了。

董卓被困长安,北疆危机四伏,士人即使同意了制衡,也不过是给两只伤痕累累的恶虎留下一段舔洗伤口的时间,等士人平定了黄巾暴乱之后,这两只恶虎就要下山吃人了。

袁术被两只恶虎吓住了,他以为自己有天纵之才,将来可以以虎制虎,所以他和老虎称兄道弟了。

但袁绍不这么想,袁绍认为老虎就是老虎,它饿了就要吃人。要想不被吃,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杀了老虎,要么强壮自己不被老虎吃,舍此以外再无他途。

现在蚁贼纷起,群狼乱舞,西疆和北疆的两只老虎自身难保,他们躲都来不及,哪里还会下山驱狼?

要想活下去,要想不被狼和老虎吃了,大家只有联起手来,生死与共,誓死杀敌。先驱狼,后拒虎。等自己强大了,有实力了,再举起战刀,屠尽虎狼,保家卫国。

郭嘉把袁绍声讨董卓和袁术的檄文又看了一遍。

袁绍就是袁绍,说出来的话,有理有据、清晰透彻、掷地有声。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让郭嘉不得不钦佩有加。

在当前形势下,讨董大军要想自救,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退其实是一条死路,只有奋勇杀进,才能找到活路。任自家主公和董卓、袁术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出兵平叛其实是一句骗人的话。

这三方实力如今都不会去平叛,董卓和袁术是没有能力去平叛,即使组建了一支平叛军队,面对数十万黄巾军,那也是杯水车薪,有去无回。

而自家主公呢,虽然有力量去做,但是郭嘉很清楚,他的真实目的也并不是真的要去平叛,他的目的在其它上面。

无论袁绍和他的追随者们是否受抚,他们都要在黄河两岸和强大的黄巾军浴血奋战。将来他们两败俱伤了,这三方势力就可以出动了,不但可以消灭袁绍,也可以消灭黄巾军,声名、威望、战绩、社稷,什么都有了。

士人们被董卓和自家主公的武力震骇了,被海啸一般的蚁贼暴乱吓住了,他们下意识的要后退,要逃跑,但袁绍果断地一刀斩下,举起了那柄血淋淋的战刀,纵声狂吼。士人们蓦然惊醒,心中豪气顿生,再无惧意,呼啸而上。袁绍的一刀清晰地告诉他们,只有杀戮,才能自保,才能生存。

“袁本初是条汉子。”郭嘉轻声说道,“此人不除,将来必为祸患,可惜……”

郭嘉可惜什么?他可惜今天这么好的机会,却不能杀袁绍。

现在乔瑁被杀,张邈被袁绍大骂一顿后整军平叛去了,虎牢关和荥阳方向的威胁全部解除。自家主公、董卓和袁术已经成为制衡的三方,彼此是盟友,洛阳南方的威胁也已经全部解除。此时他完全可以劝说董卓,从洛阳集结将近四万大军攻击河内,是击杀袁绍最好的机会,但郭嘉迫于形势,却不得不放弃这个机会。甚至,他还不得不给如今仍然滞留于颍川的主公写信,劝说他放弃攻击袁绍的机会。

两天后,八百里快骑把郭嘉的这封书信送到了襄城的李翊大营。

郭嘉认为,现在京畿的危机随着袁术的受抚已经缓解,当前最急迫的事是平叛,而不是攻打袁绍。此时打河内,不但会丧失民心,招致士人的仇恨,更会动摇讨董大军平叛的士气。平叛之事一旦受到影响,蚁贼暴乱必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社稷危矣。

目前董卓肯定无力也不愿意出兵平叛,袁术实力有限,而北疆不仅仅是无力平叛的问题,还有能不能出兵平叛的问题。

北疆目前在长城以南的几大军几乎都是过去的黄巾军降卒,许多屯长、军候、军司马都是当年黄巾军里的各级首领。这些人打官军、打胡人义无反顾,打黄巾军是不是也义无反顾?

即使下个月我们要和袁术组建一支平叛大军,但这支军队的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也就是去帮帮忙,算是对天下有个交待。

也就是说,平定冀兖豫青徐五州的蚁贼暴乱,完全要靠各地州郡自己的兵马,而这些兵马几乎都是讨董联盟里的军队,他们都受袁绍的调遣。此时主公要是把袁绍杀了,后果是什么?

主公想要迁移中原的人口北上,冀州是必经之地。冀州如果一乱,北迁人口的计划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前面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了。

尽管如今北疆的海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输能力,但这相对于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迁徙需要相比,完全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冀州的持续稳定对北疆来说是重中之重。击败或者杀死袁绍,冀州必定要乱,冀州一乱,受害最大的就是北疆。

郭嘉还担心一点,就是袁术的实力能不能维持现在的制衡。

北疆现在在主公的治理下,局势还算是稳定。但毕竟新近占据的地方太广了,异族的人口也太多了,民心尚未完全安定。想要让北疆的异族完全归心,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行,而制衡也至少需要维持三年时间。袁术有没有这个能力?

现在制衡因为缺少了袁绍,各方权势之间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和制约,随时都有可能崩裂,所以郭嘉建议北疆还是尽量想办法和袁绍妥协,用两方建盟的形式,变相地把袁绍拉进这个制衡。

北疆可以一边参加和董卓、袁术的三方制衡,一边和袁绍歃血为盟,两边都得利,何乐而不为?

另外,蚁贼叛乱平定后,大家都恢复实力了,是不是还要接着打?如果不打了,大家把天子迎回洛阳,那袁绍的存在就是朝廷权势制衡的最重要一角。袁术实力有限,再加上他和董卓关系非同一般,将来朝堂上势必要形成大将军和董卓两虎相争之势。那后果就十分堪虑了。

郭嘉说:“主公如果图一时痛快,击杀了袁绍,不但有近忧更有远虑,北疆失去恢复元气的三年宝贵时间不说,还有可能失去拯救社稷的最好机会。请主公三思。”

对于如何处理袁绍的问题,骠骑大将军府内部争论其实也是异常激烈。

有些人认为,杀了袁绍这个叛逆,可以趁着袁阀分裂、讨董联盟人心惶惶的时候,迅速瓦解讨董联盟,如此一来则朝廷上的纷争算是结束了。天子可以回洛阳,大家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蚁贼。以主公的武力,北疆各地丰富的粮食储备,再加上各地州郡的配合,平定蚁贼还不是举手之劳?

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郭嘉根本就是鼠目寸光之辈,杀了袁绍,上下齐心,可以迅速平定蚁贼暴乱。

徐茂公等人从北疆自身角度出发,认为杀了袁绍好。徐茂公提出,攻击河内的同时抢占冀州全境,如此则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荀彧反驳道:“这样不行。一则我们没有能力两面作战,二则我们肆意攻占冀州,驱赶韩馥,这和袁绍诛杀大臣有什么区别?一旦激怒了冀州军,他们誓死反扑,双方死战,麻烦就来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蚁贼一拥而上,我们不但守不住冀州,连北疆都要丢了。”

李翊想攻击河内,诛杀袁绍,但他迟迟下不了决心。

郭嘉的话他不能不慎重考虑,这一步错了,可就步步错了。

他在等一个消息,一个能让自己痛下决心的消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