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夏元吉失态,李时勉问责(1 / 1)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1419 字 4个月前

接着,这些消息和报道,又传到南京、松江以及更南方的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

甚至,受益于大明“互市贸易”、“移民政策”的蒙古部众也参与了进来,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当年永乐皇帝确定的迁都北平的政策。

无它,包括移民在内的大明百姓,都在新都城的营建中得到了实惠。

而文官们还以为好大喜功的永乐皇帝翘了辫子,新主又废了永乐朝那么多“祸国殃民”的国策,他们便能顺利达成“还都南京”的愿望。

前一天洪熙皇帝在养心殿发脾气,怒批太傅和太子的事,当晚便在京城官场传开,文官们私下里喜气洋洋,大有弹冠相庆的意味。

当初高希借“天火烧三殿”事件,在萧仪大人的宅院上搞什么“引天火”试验,硬扛群臣,生生将“天怒”掰成了“自然现象”,造成永乐帝大胜、群臣完败的局面。

吁,如今总算出了一口气!

可是这口气才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的京城舆论就让他们傻了眼。

夏元吉天没亮起床,在家梳洗、吃了早饭后起轿出门,去上朝。

到了大明门外,已经有报童在街面上嚷嚷:“最新消息,最新消息,太傅反对还都,太子表态支持。最新消息,最新消息,太傅反对还都,太子表态支持......”

夏元吉心里一惊,叫家仆赶紧买了几份报纸。

他拿过来一看,全是一边倒地支持永乐帝兴建新都政策、反对还都南京的报道。

他赶到文渊阁的内阁议事厅,杨士奇等大臣也都到了,手中都拿着报纸,面面相觑。

“阁老,陛下知道了吗?”夏元吉问杨士奇。

“还没有,太监说陛下昨晚睡得晚,要下午才能在养心殿见臣子。”杨士奇语气中颇有些无奈。

不用说,昨晚洪熙皇帝定是又和哪个新进的美人缠绵去了。

“可是这...”夏元吉晃了晃手中的报纸。

“阁老,夏大人,你们看,这是已经誊抄好的圣旨,今日用了印就可以明发了。现在怎么办?”

一个负责誊抄圣旨的官员将一份圣旨递了过来,正是昨天洪熙皇帝令杨阁老和夏元吉现场拟的那份圣旨。

圣旨经润色,更加通达雅正,字迹圆润中正,就差一个鲜红的御玺大印了。

“嗯...”老谋深算的杨士奇也没想到高希一夜之间就将形势扳回来了。

以前的朝野舆论都是民间跟着朝廷走,哪里会有民间舆论反过来全面倒逼朝廷的。

“嗐,我疏忽了。才几年啊,这些不入流的乡野报纸的主笔、秀才们,居然敢公开写这些与朝廷论调不同的文章了。”

杨士奇叹息自己大意了,其实还有点叹息自己有点跟不上形势了,怎么就忽略了报纸呢?

“阁老,这份《大明时报》还有陛下的股份呢,却也发表了反对还都南京的主张。”夏元吉将一份《大明日报》顺手递给了杨士奇。

“这有又什么奇怪的?《大明日报》还是先帝在时出的银子,虽说内库有份,但锦绣商号也有一半的股份,实际运作却是由太子的詹事府掌握。当今陛下登基,《大明日报》自然改由新太子管,更何况锦绣商号的控制权现在也在新太子的手上。”

说到这里,杨士奇指了指报纸上的一个标题:“你看,太傅反对还都,太子表态支持。你还指望《大明日报》的主笔会写一篇支持还都的文章来?”

“嗐...”夏元吉听了无奈地摇摇头,“这...可如何是好?”

旁边的官员见杨士奇和夏元吉两位大佬都愁眉不展,也都没了主意,只能看着他俩,眼神中尽是焦虑期待,希望他俩儿可以立即想出扳回局势的好办法。

这时,一个穿着青色公服的低品级官员走了进来,众人却眼前一亮。

不是别人,正是李时勉。

李时勉是谁?他品级虽低,却是一个重要人物。

早就说过,此时大明朝中的言官领袖有两个,一个是刑科给事中陈敬宗,一个就是这个李时勉,有“南陈北李”之称。

什么叫“言官领袖”,就是皇帝老子的帐也不卖,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当初“天火烧三殿”事件,他是坚定支持萧仪“反对都城北迁”主张者之一。

新帝登基,他自然高兴,却对洪熙皇帝突然在女色问题上放飞自我非常不满。

这不,今天他是专门来问事的?

问什么事?前一阵,他写了一份规劝永乐皇帝远离女色、节制爱欲的奏章,结果送去通政司后再无下文。

通政司的书办看了这份奏章,偷偷掩嘴笑,拖了几日,混在无关紧要一类的奏章中递进了内阁值房。

内阁值房文书又不是蠢蛋,洪熙皇帝正在“放飞自我”呢,现在递这个上去,不是找骂吗?遂也不当一回事,扔在一边。

今天李时勉是特意一早跑来,向文渊阁向管文书的官员问责的。

他一进门,还没等他找人问话,却被夏元吉一把拉住。

“时勉兄(李时勉,名懋),你正好来了。”

向来老成持重的夏元吉,突然变得这么热情,李时勉吓了一跳。

夏元吉的失态情有可原。他做了二十余年的大明朝户部尚书,像永乐皇帝那样大开大合花钱,让他天天想着到哪里找出一笔钱来的日子,他受够了。大明朝的财政这么搞下去,他兜不住。

夏元吉也觉得自己失态了,忙松开手,抱拳施礼。

“失礼、失礼,时勉兄莫怪。你看看这个。”

夏元吉将一份报纸塞到了李时勉手中。

李时勉一目十行,扫了几眼,匆匆将头版头条看完了。

“时勉兄,陛下决意还都南京,圣旨也都拟好了,就等用印颁布后施行了,却不想太子和太傅反对,一晚上还搞出这些事来...”

“维喆(夏元吉的字)兄,我...”李时勉想说话,却被夏元吉打断。

“时勉兄,中枢大臣们都与陛下的意思相同,但现在看来还不够。你是言官领袖,若能与陈敬宗陈大人一起,与诸位大人上一个公折,表明支持陛下还都南京的立场,或可让陛下更安心。”

“维喆,我向来是反对先帝都城北迁的主张的,太子和太傅昨夜的访谈录,我还要细细研读一翻。我今天来是想问一问,我规劝陛下远离后宫女色的奏折...”

“维喆,还都南京关乎大明气运,你要知轻重缓急才是。女色是小事,且放一放。你一向反对都城北迁,这还都南京一事,怎么可以坐视不管?”杨士奇说道。

“阁老,我当然要管,但陛下近些时日近女色过甚,已有气血亏损的症兆。龙体也是国本,怎么可以说是小事?”

李时勉这样的刚直不阿的言官,性格耿直,多少有些鱼木脑袋。

他认定的事,就要办到底。皇帝近女色过多,和还都南京,在他眼里没有大小。

永乐帝在时,他都敢怼,更别说是对杨士奇了。

杨士奇知道他性格如此,也不计较,夏元吉却有些着急。

“时勉兄,还都南京关乎兆亿生民、江山安危,你定要站出来说话。”

“那是自然,不过...”

李时勉好像要表达什么不同意见,才说了半句话,却听门外有太监大声通传:“太子殿下到,太子太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