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相此言诧异,这份礼可不轻。”楚相淡笑着开口。
国丈又如何,他有个好儿子,便是章楠拍马不及的。
“启禀陛下,这株水稻是微臣从湘地带过来的。”楚知桁脸上带着坦然与自信。
“此时并不是水稻的季节,小楚爱卿有心了。”沈怀谦也淡笑着点了点头。
“陛下,这株水稻便是微臣在湘地培育而成的,亩产12石。”楚知桁不慌不忙地禀报道。
此话一出,在场一片哗然。
亩产12石,那是什么概念?
这小楚大人怕不是吃酒吃醉了,连数都不会算了吧。
一石,相当于现代的72公斤,12石,那就是800公斤左右的粮食。
宋婉仪摸了摸下巴,初代杂交水稻就能做到这个产量,已经很不错了。
继续培育下去,说不定还真能重现亩产1500公斤的奇迹,这个奇迹便是袁院士带人创下的。
其实这也怪不得众人不相信,毕竟寻常水稻亩产也就2石左右。
即使是在气候湿润,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南方,亩产也不过2石到3石之间。
现在你楚知桁告诉我,你手里的水稻可以亩产12石,直接多了10石?
吹牛也不是这样吹的啊。
“小楚大人,您虽然是楚相之子,但也不能在陛下的万寿宴上信口雌黄啊?”
“就是,这简直就是弥天大谎,年轻人急功近利,也不当这般。”
“如此多使臣在这儿看着,小楚大人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就算小楚大人想从湘地调回京城,也不该扯下如此弥天大谎。”
一时之间,文官的嘴仿佛是淬了毒一般,开始攻向楚知桁。
然而楚知桁并不为这些话而动摇,只是目不斜视地看向前方,“陛下,这是微臣种植水稻的产量数据,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从袖子里拿出一方小册子,毕恭毕敬地双手呈上。
“此水稻是臣万里挑一培育而成,成熟的周期比正常水稻短,同时抗病抗旱能力也足,不仅仅是湘地可以种植,北方也可尝试种植。”
楚知桁掷地有声,“此水稻是微臣与礼部右侍郎宋大人共同培育而成,特意选在万寿宴当天献与陛下,恭贺陛下寿与天齐,盛雍长盛不衰。”
本来还在对楚知桁口诛笔伐的文官们,听到了宋婉仪的名号,瞬间就闭了嘴。
如果此时有宋大人参与,那可信度一下子就高了......
场内的目光一下全部聚集到了宋婉仪头上,尤其是一众外使,看向宋婉仪的目光那叫一个锐利,如同刀子一般。
宋婉仪头皮一麻,赶紧起身快步走到楚知桁身边,“微臣愿以头上的乌纱帽为小楚大人作保,此水稻的确如小楚大人所言。”
楚知桁听了她的话,心中一暖。
他只告知了她,培育水稻成功了,其他什么都没有说。
而她,便如此相信他说的话。
丝毫不怀疑他所言的,亩产12石是夸大其词。
楚知桁不知道的是,即使他说亩产14石她都是信的,毕竟这三系法杂交水稻,是袁院士发明的。
那可是杂交水稻之父啊!
沈怀谦快速翻阅了一下楚知桁呈上来的小册子,“好,好, 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便能知道此时他有多高兴。
亩产12石,足够让全天下百姓家中有余粮,让饥饿成为历史。
即使遇上灾年,也能让全天下百姓填饱肚子。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小楚爱卿与宋爱卿简直就是我盛雍,当之无愧的英雄!”
即使是沈怀谦,此刻也做不到隐藏心情。
“这小楚大人一直在湘地,宋大人一直在京城,不知二位是如何共同培育这亩产12石的水稻的啊?”章楠臭着一张脸问道。
“回章相,”楚知桁朝着章楠作了一揖,“下官尚在阜阳任职期间,便一直追寻改良农作物。”
“当时还是嘉贵妃的宋大人,给下官送了一封书信,为下官提供了培育水稻的方法以及思路,遂下官请奏陛下,调任湘地。”
“到了湘地之后,下官虽略有所成,但水稻的季节已经过去,宋大人又教下官如何给水稻保温,让下官即使在秋收过后依旧将水稻培育成熟。”
“宋大人于下官而言,是指路恩师。”
“这水稻在冬季依然能培育成熟,说明具备一年多熟的条件,再配合宋大人的肥料,完全可以实现下官之前提出的轮种。”楚知桁在大殿上侃侃而谈,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就连一旁的宋婉仪看了,都要感叹一声,不愧是当年才学惊艳整个京城的状元郎。
“若还有大人不相信下官所言,可亲自去湘地查探,下官培育水稻的田地还在。”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再加上宋婉仪的名号,实在是令人信服。
一时之间,大殿上再也没有质疑的声音了。
毕竟太和殿外面的宫墙废墟还在,他们岂敢继续质疑?
“没良心炮”,这名字虽然取得糙,但是真是十分有道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