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五、秋归(二十三)(1 / 1)

一念桃花 海青拿天鹅 1147 字 9个月前

二人夜宿宏城,当夜下起了雪。

赵沥从陶得利那里得来消息,梁平将刘宪留下镇守鄯州,自己亲领一百轻骑前往伏俟城。

晚云不由得叹息:“他是主帅,仓促前往本是不妥。若出个三长两短,一百轻骑不顶事。跟得利说,他可以告诉梁刺史,说伏俟城很快会有消息,先把梁刺史应付了。另外,让他想办法说服梁刺史,让振武军至少出一万人到西海边上的莫离驿,以防万一。”

赵沥道:“可如此一来,便是出兵,只怕会引来西海守军交战。形势一变,再谈议和恐怕无望。”

晚云却说无碍,“要议和就要有议和的样子,两边本就是敌对双方,有打才有谈。如果准备个后手也能叫西海国紧张如斯,日后还如何合作?西海人的脾性若果真如此,叫梁平看清楚些也无不可。从前,他对付的都是戎人,西海人却是不一样,狡诈许多,他对戎人那一套未必使得上。”

“娘子说的是。”赵沥道,“不过梁刺史这般火急火燎的模样,若听不进陶兄的话又该如何。”

“他不会听不进。”晚云冷笑,“他冒着得罪皇城司的风险,把副司软禁,便是已经破釜沉舟。他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却要担起大任,可谓艰巨。梁家刚刚投了太子,梁平到鄯州来做刺史,就是那投名状。他干得好,梁家和太子面上都有光,干得不好,梁家就要里外不是人。能实实在在帮梁平一把的,也有皇城司了。”

赵沥道:“是。”

晚云想了想,又道:“我等与梁平的所有来往,都一一记录在案,事后给二殿下送过去。”

赵沥问道:“事后再送?”

“事后再送。”

“是。”

晚云看罢信报,问:“得利可安好?”

“陶兄说幸而有娘子源源不断给他递信,只要他能说出些什么,梁刺史就不会为难他,他让娘子不必担心。”

她轻轻点头,“此番是我未料到梁平如此狼虎,胆敢对皇城司下手,委屈他了。让他且忍耐几日,我便想办法将他捞出来。在此之前,务必保重。”

“是。”

二人正说着话,门上忽而又传来敲门声。

“云儿,”是谢攸宁的声音,“睡了么?”

晚云对赵沥使了个眼神,赵沥退到一边。

她应了一声,谢攸宁随即进来。他看到站在不远处的赵沥,目光定了定。

赵沥神色平静,向晚云一礼,道:“在下告退。”

说罢,快步离去。

谢攸宁手里拿着一碗药,放在案上:“这是你大师侄让我备下的安神汤。说你这几年少眠,若是长途奔波,怕是吃不消。出发前叮嘱我务必夜里给你来一碗。看吧,我说了说做饭洗衣样样精通,有我在果然省心。”

晚云吹了吹汤药,淡淡地说:“你不过让庖厨帮你熬个药,药钱都还是我出的,有甚可邀功的?”

谢攸宁笑了笑,在旁边的榻上坐下,打量了晚云的模样:“你可是越发像模像样。”

“像什么样?”晚云将信报焚毁,扔到炭盆里,转身将屋子开了条缝隙,散去气味。

“像个将军。”谢攸宁眨了眨眼,“当年你可是冒充我的亲卫的,算不算本将军带出了个将军?”

“少给自己贴金。”晚云道,“这般深夜过来,有事么?”

谢攸宁道:“不过是想问清楚,梁平那事你打算如何?”

晚云拿起安神汤,缓缓抿了一口:“他是圣上钦定的刺史,但皇城司没有不帮的道理。否则他日圣上责怪下来,二殿下又要硬抗。他虽然无碍,但没有必要。只是此事极难,前刺史陈祚就多次议和,但到了天寒地冻,缺衣少粮之时,西海人便又不宣而战。如此反复,陈刺史早已放弃了议和。他若要去,碰一鼻子灰,不过是他的事,我便替他撮合撮合。”

谢攸宁应一声。

晚云看了看他:“我记得你和梁平过去的交情不错,三年前宇文鄯叛逃之后,梁平还替你说过话。在你看来,他为人如何?是那般野心勃勃之人么?”

“他自然是。”谢攸宁道,“建宁候利欲熏心,梁平是他儿子,即便与他不一样,也不能不帮着家里。梁平过去在八殿下手下做事,八殿下性情张扬不羁特立独行,故而众人说起朔方军,说的都是八殿下,鲜少提起梁平。与八殿下相较,梁平自然显得沉稳老实。你或许不知,他先前一直想投到九兄帐下来。”

晚云讶然:“为何?”

“自是因为跟了九兄有胜仗可打,能捞到军功。”谢攸宁道,“他在八殿下那边虽官阶不低,可攒下的军功还不如九兄手下一个小小的司马。建宁侯当年之所以送梁平从军,便是想让他凭军功早早出头,在八殿下那边半死不活的,他们又如何甘心?”

晚云了然。无论是何人,置身在裴瑾的身边只会黯然失色。相较而言,裴渊对自己的副手却大大不同,他不仅替谢攸宁挡掉了许多质疑和麻烦,还将功劳让给他。

梁平虽然与谢攸宁官职相同,爵位相同,但在朝野的声望上大相径庭,心中自然不满。如今投靠太子当上刺史,也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至于他前番帮我,不过是打着与我结亲的主意。”谢攸宁道,“我后来婉拒,他便不再与我来往。”

晚云不由想起了梁慧那幽怨的模样,心中长叹,孽缘……

“若此番他在西海国遇险,你可会相救?”她忽而问道。

“为何不救?”谢攸宁爽快道,“我虽不喜欢他们家的人,可与梁平也无甚仇怨。当年我和九兄去河西之前,曾在北地和朔方军前后夹击,击溃了北戎。既有同袍之谊,便是兄弟。只要他没有害河西和九兄,我便无袖手旁观之理。”

晚云心里叹口气,谢攸宁就是这样,永远抛不下他心里那个义字。

“你要做什么,务必要叫我知晓。”她说,“切不可擅自行动。”

谢攸宁笑了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