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四、夏至(六十四)(1 / 1)

一念桃花 海青拿天鹅 1173 字 9个月前

皇帝继而道:“长勤为朕在外奔波的这些年,朕确实感激。后来他提起归朝,朕想着这样也好,长勤已经在外历练多年,熟识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相当于给朕添了双千里眼、增了对顺风耳,他知晓什么,可以随时告知朕,于是便允了他立皇城司的要求。可你看看,长勤才没回来多久,终于亮出了利爪。”

他眯了眯眼,冷声道:“野心多大,撺掇了八郎和九郎一道争权。打压太子,今日之事争个案子,若叫他成了,他日不知是要争储君之位,还是要争我这帝位。”

朱深一听,皇帝这话已经隐约打了怒意,赶紧跪下,道:“陛下息怒!”

朱深这一声喊得声大,殿外听见的,通通跪下。

皇帝沉默良久,才缓缓叫起。

朱深看他要往榻上去,赶紧上前搀扶。

皇帝自言自语道:“长勤和仁济堂。”他嗤笑一声,“他们本来就是一伙的,说什么勾结。不过,倒是给朕提了个醒,皇城司如今不只是藏在暗地里的暗桩,有了明面上的人,有了实权,若当真和仁济堂勾结一番,不正是一处釜底抽薪么?别说太子防不住,我也防不住,你说呢?”

朱深只能道:“陛下圣明。”

他落座在榻上,道:“朕有些后悔了。长勤如今在不是朕的影子了,也不再可能便会朕了影子了。”

朱深看他面露悔色,道:“陛下歇息会吧。”

皇帝却摇摇头,道:“去宣封良和长勤吧,让他俩当面对质,看看谁赢。”

“是。”

*

封良和裴安同时抵达太极殿。

二人作了礼,黄门便来禀:“是仁济堂京师分号的人敲了登闻鼓。”

“仁济堂?”皇帝闻言,幽幽地扫了裴安一眼。

裴安不动声色地立在原地。他知道皇帝这个眼神的意思。

按理来说,仁济堂是裴安的属下,这几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事情闹到皇帝面前,皇帝必定要责怪他管教无方。

皇帝继而道:“可有诉状?呈上来让朕看看。”

黄门依言呈上诉状。

皇帝展开,扫了一眼,道:”仁济堂告的可真多。封爽纵火,律儿绑架,大理寺滥用刑罚。“

说罢,他对朱深使了个眼神,朱深随即将诉状递给封良和裴安。

“而大理寺昨日的诉状说,这都是仁济堂和皇城司相互勾结演的一处好戏。”皇帝不紧不慢继续道,淡笑,道,“可够精彩,朕相信谁好?”

封良先一步拱手道:“陛下明鉴。臣昨日听闻,圣上已经将此事交于皇城司,此事,臣以为万万不可。圣上纵然疼爱二殿下,想给他立功的机会。但此事初步查明的结果,却与二殿下息息相关。臣以为,还是要按照章程,将此案交回大理寺审理更会妥当。”

皇帝又看向裴安,问:“长勤怎么说?”

“大理寺屈打成招,有目共睹。此事,太子亦可作证,诉状所言不可信。”

太子和裴瑾忽而出现在大理寺一事,封良听张兴都说过了。提起来,他的脸色倏而沉下,恼怒地“哼”了一声:“此事,臣还不及报知陛下。太子去大理寺,乃是被八殿下带去的,怎在二殿下这里成了太子作证?二殿下连太子也敢算计,此乃欺君!”

“左仆射这帽子扣得又重又偏颇,怕是恨不得父皇当下就要了我的脑袋。”裴安冷笑一声,“说话要有证据,所谓欺君,是太子说的,还是大理寺说的,亦或是左仆射信口开河?”

“二殿下敢做不敢当么?”

“可笑。”裴安嗤笑道,“敢做不敢当的莫非不是左仆射么?魏州水患千万冤魂尚未安息,左仆射夜里可还能安睡?”

“二殿下堪堪回朝,便迫不及待以皇城司之名拘捕朝廷命官,甚至不惜牵连太子,究竟是和居心?”

“左仆射总算说了句公道话,我堪堪回朝,跟谁也没有恩怨。所作所为,皆秉公处置,说出来的话亦非污蔑,而是实情。”

突然,“砰”一声。

茶杯落地,砸在二人跟前,四分五裂,茶水打湿了地毯,洇开一片。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有宫人想上前去收拾,被朱深一个眼神吓住,忙缩回去。

裴安和封良同时噤声,恭敬地垂眸候着。

良久,皇帝才道:“朕且将话挑明。谁故意将此事闹大,朕决不轻饶。”

封良似得了大赦,忙道:“陛下圣明。”

皇帝还要再说,一名禁军将官匆匆前来,道:“启禀陛下,方才左监门卫总管万开传来消息,说朱雀门外群情激昂。除了仁济堂人逾百人跪着,还有数百民众聚集,当下已有上千。”

“仁济堂?”皇帝看了裴安一眼,淡淡道,“朕记得,朱雀门总管是万开,他在做甚?”

“禀圣上,万总管本想将这些民人驱散。”武官犹豫片刻,道,“可九殿下忽而出现,说陛下早有诏令,登闻鼓乃百姓诉冤之处,任何人来,官府皆不得阻拦。眼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万总管无法,只好来请陛下示下,这门外到底逐还是不逐?”

皇帝闭了闭眼。

“长勤。”他忽而道,“你以为如何?”

裴安随即上前道:“禀父皇,儿以为,九弟所言,乃为父皇着想。处置民怨如止水,疏则通,堵则毁,若万总管出手阻拦,反而以为朝廷偏袒,更要激起怨愤。登闻鼓诉冤亦有章程,便按规矩办。这些人亦不过是想要朝廷给一个处置,只要秉公执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皇帝看他一眼,缓缓道:“如此,便让他们且就跪着吧。着大理寺遣人去安抚,就说正已经收到诉状,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是。“

听皇帝将此事交给了大理寺,封良暗自冷笑。裴渊和裴安这两个皇子,显然是拼着一股意气做事,对皇帝的脾性摸得不透。所谓伴君如伴虎,分寸的拿捏最重要。皇帝喜欢有干劲、有作为的人,但若是锋芒太露,便会适得其反,让皇帝忌惮。

如今裴安携裹着皇城司来对阵大理寺,皇帝却将此事的处置交给了大理寺,可见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