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夺权(1 / 1)

谢蘅芜看着崔鹤有些慌乱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视线里,才慢吞吞地往回走。

萧言舟一手撑着额角,一手搭在膝上,领口衣襟松散,其下硬朗线条隐隐约约。

与他视线相接时,谢蘅芜目中冷意便化去,她弯眸如月,脚下小跑几步上前,十分自然地坐到了他膝上。

她环住他肩头,伏在他胸口,轻叹:“我会不会吓到他了?”

萧言舟的指尖勾起她一绺发,将其缠绕起来,又松开,乐此不疲。

“他总得做取舍。”

“……也是,比起这个,我现在更担心梨落。”谢蘅芜忧心忡忡,“我担心他们要借势逼宫。”

萧言舟轻轻抚了抚她发顶,安慰道:“有靖国公,不必担心。”

谢蘅芜弯了弯唇,一哂:“陛下的心肠可真不怎么样。”

明明已经有了足够给崔氏定罪的证据,他却偏要继续陪她演戏。

让她走上高台,再狠狠跌落下来。

“这叫什么……天若欲其亡……必先欲其狂?”

萧言舟随口夸赞:“阿蘅真聪明。”

他还勾着她的发,顺手扯了扯,成功得到谢蘅芜不满的瞪视。

他垂眸,掩去眼底涌动的阴鸷。

“不过阿蘅……彼此彼此罢了。”

事实证明,谢蘅芜的担心不无道理。

在内奸重新修书一封送往京中后,崔府内被隐瞒下的消息立刻传了出来。

京中一时人人自危。

先前去探望过崔左丞的人纷纷闭门不出,原本想去探望的人也立刻打消了念头。

起初还有人对这消息将信将疑,但后头很快又传出了崔夫人与崔大娘子尽数病倒的消息。

于是人们深信不疑。

更大的恐慌随之蔓延开来。

连左丞这种权贵都染上了时疫,那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岂不是越发危险了?

朝中也因左丞病下而陷入了暂时的混乱。

众臣显然不会愿意朝政都落入靖国公手中,靖国公本人也不愿。这几日的早朝皆是匆匆解决,只等着送往边关的信能尽快得到萧言舟的回复。

然而崔太后比帝命更快来到了朝堂之上。

早朝时,臣子们将将到齐,便听到殿外的宦者又高声唤道:

“太后娘娘到——”

一时众人脸色变幻,精彩纷呈。

崔太后穿着一袭深黑蟒袍,出现在大殿外。

随着她走入,里头的臣子不由自主向后退开,让出了一条道来。

她满头金玉璀璨,神色雍容,不见一点残余病气的模样,

只有一人不曾让开。

崔太后的目光遥遥地落在其人身上。

靖国公。

他行了一礼,合乎礼数却没有多少恭敬。

“不知太后娘娘凤驾亲临,所为何事?”

崔太后唇角微勾,凤眸中带着些讥讽之意:“靖国公这是何意?”

“微臣愚钝,不知陛下何时有了应允太后娘娘回宫的旨意。”

靖国公一板一眼说着,分毫不让的态度,令殿中越发安静。

崔太后依旧笑着,却没有半点温度。

两人僵持在那儿,谁也没有要先让开的意思。

良久,崔太后才慢悠悠开口。

“国公一片忠君之心,哀家很是欣赏。”

靖国公沉声道一句不敢。

“不过……国公觉得,陛下圣意与先帝遗诏,哪个更有用呢?”

国公神色微僵,缓缓道:“若有先帝遗诏,自然……是以遗诏为先。”

崔太后满意地笑了一声:“有国公这句话,哀家就放心了。”

嬷嬷应声上前,展开手中圣旨样的绢布,一字一顿宣读起来。

众臣神色随之越发怪异。

那圣旨的内容,是说太后可在帝位悬空时代为监国。

可现在……帝位没有悬空不说,这遗诏为何现在才拿出来?

靖国公显然也有这样的疑问,在嬷嬷宣读完后,皱眉道:“太后娘娘,可否容微臣一观先帝遗诏?”

崔太后轻嗤:“国公是不相信哀家,觉得哀家伪造遗诏?”

“微臣不敢。”

“那便不要多想。”崔太后话音落下,纷乱的脚步声从外涌入。

数队持刀侍卫进入大殿,将众臣包围。

闪烁寒光的刀剑与众人的后背只有方寸之遥,臣子们皆大惊。

靖国公眯了眯眼,语气不善:“太后娘娘这是做什么?”

崔太后笑着:“诸位不必紧张,他们不会做什么的。”

话虽如此,但那寒凉剑意便在颈后,无人敢放松下来。

“皇帝走了,带走了一批羽林卫,如今宫中护卫力量缺失,哀家这才抽调了这批卫尉来。”崔太后凤眸眯起,似蛇一般阴森,“有了他们,宫中才让人安心。”

可谁也不觉得安心。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

崔太后将宫中侍卫替换成自己的人,那他们此后在宫中议事……岂不是都在崔太后的眼皮子下了?

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靖国公。

期望他能扭转如今局面。

大殿内气氛凝滞,靖国公眉眼沉下,面色紧绷。

刀剑便在身后,又有一纸不知真假的遗诏在前,一时半刻,还真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她行事忽然这般嚣张,莫非是边关的陛下出了何事吗?

靖国公想到这一关节,心中便一咯噔。

他紧盯向崔太后:“太后娘娘就不担心陛下回来会问罪吗?”

听到靖国公提起萧言舟,崔太后唇边笑意又扩大了几分,目中几多诡谲。

“皇帝?国公放心……皇帝一片孝心,定会理解哀家的。”

孝心?不久前萧言舟可还亲自挖了先帝的皇陵,何来孝心之说?

崔太后此言已是变相印证了靖国公心中猜想。

他面色一沉。

莫非陛下在边关……真的出了什么事吗?

“如何,国公可想好了吗?”

崔太后温和道:“国公现在,可愿接旨?”

靖国公的嘴唇动了动,抬目与几位交好的臣子对视过。

几人皆与他拧眉,使着眼色让他暂且顺从。

……现在这般情况,也的确不适宜硬碰硬。

崔太后颇有耐心地等他反应。

半晌,靖国公缓缓屈膝,跪下沉声:

“臣,接旨。”

其余大臣见状,纷纷接连跪下接旨。

持剑侍卫包围中,众臣跪拜,崔太后的身影如鹤立鸡群般挺立在当中。

她目中笑意更深,振袖向上首皇座走去。

身后数道目光刺来,她毫不受影响,在龙椅上坐定。

她轻舒一气,似是满足地喟叹。

“诸爱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