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版权费(1 / 1)

宋应星没想到皇帝会忽然点到自己名字,他躬身出列,开口道:“陛下,《天工开物》,汤若望有看过,至于翻刻,也同臣提起过,臣还未回复!”

“那你觉得,是可以翻刻?还是不可翻刻?”朱由检问道。

对于皇帝突然设置了一个农政司,并且让一个推官一跃成为朝廷的大司农这事,朝廷中很多人颇有微词。

适才,皇帝已经拒绝为汤若望题词,而今又问宋应星这个问题,若宋应星同传教士交好,陛下定然是要不满了吧!

队列中,抵制西学的大臣们心中颇是幸灾乐祸,看宋应星如何作答。

宋应星想了片刻,开口道:“陛下,恕臣斗胆,有一句话想对陛下说!”

朱由检抬了抬手,“你说!”

宋应星抬头,朝诸人扫了一眼,继而说道:“纨绔之子,以赭衣视笠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宋应星这话说出口,在场众人俱是横眉冷对,包括信西学的那些臣子,目光中也透出怒火来。

朱由检不由也是惊了,他没想到宋应星这么大胆,居然敢大庭广众之下打了所有大臣的脸。

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朝廷上站着的这些人,都是以投入官场为荣,膜拜权力,臣服权力,以进入官场为目标,人生的主要精力耗费在枯燥呆板的八股文之中,不知民生疾苦的人罢了!

当然,这话若是被原来的崇祯听见,定然也是会大动肝火的,毕竟宋应星这话是指出朝廷科举的弊端,否定了朱熹“非圣人之言不言,非经中之语不用”的科举准则。

可自己不是崇祯,所以朱由检一时也没有开口。

宋应星见皇帝没有发怒,大着胆子继续道:“臣以为,朝廷之教育、取才,与实学、科技、民生严重不符,故才有《天工开物》,而臣这些经验,不是臣一人的,臣献给陛下,也希望能改变大明之现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朱由检明白了宋应星的意思,对于翻刻一事,他是持肯定态度的。

“翻刻著作,朕也没说不行,”朱由检缓声开口道:“可是有个条件!”

“陛下是有什么条件?”宋应星问道。

“《天工开物》是宋卿你所写,但你已是献给了朕,献给了朝廷,那汤若望或者这些传教士要翻刻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便需要支付版权费!”

“版权费?何为版权费?”宋应星头一次听说这个词,看着皇帝问道。

“宋卿啊,你辛辛苦苦,耗费多年的心血,就如此被传教士拿走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用来发展他们自己的经济、技术,然后再来赚我大明的钱,你心里不呕得慌吗?”

宋应星却是不理解,“可是陛下,如今,神甫们也帮助咱们做了很多事,也没要咱们银子,这一本书...还问他们收钱,岂不是显得我朝不够大气?”

大臣们听了,也是不住点头,方逢年虽然不喜宋应星,此时却也赞同他的说法。

“陛下,我大明为天下之中心,富有四海,万国来朝,更应该向他们展示我朝之实力,若因为一本书而收了银子,岂不是让他们笑话!”

方逢年的看法,也是现在大明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他们仍旧以为大明是世界的中心,欧罗巴的国家不过都是夷狄小国,不值一提。

朱由检不免觉得悲哀,人家已是造了大海船征战到美洲去了,更是封锁了马六甲海峡以赚取贸易,还以为大明是世界的中心?

大明如今的科技,都落后他们很多了好吗?

朱由检觉得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将他们思想扭转过来的,不过这版权费,自己是收定了,不仅《天工开物》,今后大明任何一本书,传教士若是想带出大明,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样,方逢年,明日你让汤若望上朝来,他有什么想说的,便自己同朕说罢。”

也趁机让他们看看清楚,所谓的传教士,对于大明到底是有什么图谋!

方逢年以为皇帝退了一步,忙笑着应“是”退了回去。

他作为礼部尚书,这些外来的和尚要在大明做些什么,可都必须经过礼部才行。

而他们也都是大方得很,不说给起银子来毫不手软,更是会送些西洋奇巧新颖的物件。

有这些人在大明才好呢,管他们是把他们国家的东西带来,还是把大明的东西带出去。

散了朝,方逢年信步出宫,刚回到千步廊,就见有人等着。

“方尚书,汤若望在南堂等您!”

方逢年闻言,无奈一笑,“这些外国和尚,也太心急了些!去说一声,本官换身衣服就去。”

南堂,是利玛窦万历年间,在京师宣武门处建造的一所教堂,也是京师最早建成的教堂。

因为建在京城南边,俗称“南堂”。

方逢年到的时候,汤若望已是在南堂外等了许久,见了胡同口马车驶来,忙下了台阶,“方大人,您可是来了!”

方逢年下了马车,朝着汤若望走了几步,笑着道:“汤神甫!”

汤若望手中拿着一串十字架,穿着儒袍,头戴儒冠,一副大明士大夫的打扮,他引着方逢年朝南堂里走去,一边问道:“有劳方大人走这一趟,陛下可同意题字了?”

方逢年摇了摇头,汤若望当即着急问道:“为什么?陛下怎么会不同意?”

汤若望的确是奇怪,原先陛下还时不时召见自己呢,这一个多月来,自己好似就被忘记了一样,而现在,自己主动请求皇帝题字,也是想借着这机会,更好得在明朝官员中传教。

另外,南堂年头也久了,很多地方已是腐朽破败,也该要扩建重修一番。

而当时利玛窦修建的时候只作为一个教会的一个据点,并没有修建很大,如今皈依我主的官员也多了起来,这地方就显得有拥挤了些。

这也得朝廷批准了,才能合并旁边的宅子来扩建呀!

可现在他们皇帝连题字都不愿意,别说扩建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明国皇帝态度转变的?

方逢年走进南堂,见汤若望面露忧色,宽慰道:“你别急,陛下说了,明日让你上朝,你有什么话,自己同陛下说去!”

“真的?”汤若望刚才还犯愁,突然一下子雨过天晴了,脸上当即绽放出笑容来,“我主保佑,这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