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父亲的设计(1 / 1)

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她地里的籽瓜明显比隔壁几块地里的瓜多且大。

母亲几乎对每个瓜都很熟悉。

他自豪地带着狗蛋,参观了她地里的“瓜王”。

瓜王有十几斤重,狗蛋几乎都抱不起来……

隔壁瓜地的人家,也开始挖瓜籽。

他们用刀把籽瓜全都一砍两半,然后把一半瓜碗拿到盆子里,将手插入籽瓜中间的瓜瓤里,用手一转……

籽瓜里的瓜籽,就流到了盆子里。

再抠掉瓜碗和瓜瓤里残留的瓜籽,就可以把瓜皮和瓜瓤都扔掉了……

不过,父亲却不打算让母亲和狗蛋用这样的方式挖瓜籽。

因为,效率太低了!

父亲之所以能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就是因为他从来都讲求效率,用脑子来干活。

父亲找来了一个大铁槽。

其实就是切割开的半截油桶。

父亲又用两块木板,制作成了一个铡刀样的夹板。

狗蛋和母亲,就按照父亲的设计,用新的方法挖瓜籽。

他们先把瓜垄上的瓜,都摘到瓜沟里。

瓜沟里,满满的全是瓜,一溜金黄。

母亲把半截油桶做的铁槽,放在瓜沟里,狗蛋就把夹板架在铁槽上面。

然后,狗蛋就用父亲给他的一个长炉锥,刺中一个籽瓜,把它塞进夹板里面。

然后,狗蛋用力地一压!

“咯吧!”

籽瓜被夹板压得稀碎,就掉进了下面的铁槽。

母亲就在铁槽里,扣掉瓜皮和瓜瓤上的瓜籽,把它们扔到外面。

铁槽下面,父亲还钻了几个小孔,这样,瓜水就会慢慢地流出去,铁槽里,就只剩下了瓜籽……

相比东子,狗蛋的力气自然是不值一提。

可他毕竟是农村长大的,力气比城里娃娃还是大一些。

关键是,父亲设计的这个夹板,利用了杠杆原理,十分的省劲。

所以,一般的瓜,狗蛋都可以轻松压碎。

遇到太大的瓜,狗蛋就双手一起握住夹板,用全身的力气去压……

狗蛋虽然瘦弱,可也已经是十三岁的男子汉,所以,他就出力气压瓜,让母亲捡拾铁槽里的瓜皮瓜瓤。

父亲设计的这个方法,效率是用手挖瓜籽的几倍。

引得其他瓜地里的人家,纷纷效仿……

每天都忙到很晚,狗蛋和母亲,才在瓜地中间的瓜棚里睡觉。

由于赶着干活,母亲没有时间做饭,就和狗蛋一直吃西瓜泡馍。

母亲在十亩籽瓜地里,种了一垄西瓜。

这种西瓜品种十分独特,是左工给母亲的籽种。

它长得不大,结的数量却很多,用指甲一掐瓜顶,西瓜就会“砰”地一下炸开,十分神奇。

瓜瓤粉红,卖相不是很好看。

却极甜!

比蜜还甜!

在狗蛋的记忆里,他后来就再也没有吃过那么甜的西瓜……

其实,籽瓜虽然不甜,却也很好吃。

狗蛋在压瓜的时候,遇到特别沙糯的籽瓜,就从铁槽里捞起瓜最中间的那团黄嫩嫩的瓜瓤,扔进嘴里。

当然,最好吃的还是“串粉瓜”。

就是西瓜和籽瓜的花粉杂交后,结出来的瓜。

既有西瓜的香甜,也有籽瓜的沙糯,非常美味。

这就是杂交优势。

混血美女都比别人漂亮,更何况“串粉瓜”!

不过,西瓜泡馍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

狗蛋吃了两天的西瓜泡馍,就压不动夹板里的瓜了……

母亲就刨出了套种在瓜垄里的洋芋蛋,埋在沙子里,在上面点了火堆。

等火堆熄灭后,洋芋蛋也烤熟了。

母亲就刨出滚烫的洋芋蛋让狗蛋吃。

她在瓜垄里,还套种了一些青头萝卜。

这些萝卜也很奇怪。

它们的半截,露出在沙地上,只有手腕粗。

可把它们挖出来你就会吃惊地发现,他们埋在沙地下面的部分,居然有小腿粗!

吃起来不仅嘎嘣脆,还甜美多汁……

即便有这么多吃的,狗蛋压了三四天瓜后,嘴上还是起了满嘴的泡。

他一向是家里的废人,哪里受过什么重苦?

狗蛋觉得嘴上的泡是燥热的秋风吹的,母亲却心疼地说,是因为狗蛋几天没有吃正经饭。

母亲让狗蛋一个人压瓜,自己骑着自行车,回了一趟家。

她带来了一个小铁锅和菜面盐醋。

她用铁锅煮了一些茄子和辣椒,撒盐倒醋。

然后,母亲用盆子和了面,搓成长条醒好,拉了拉条子在锅里煮熟。

狗蛋就着水煮的茄子辣椒,吃了三大碗拉条子!

他从来没有发现,水煮的茄子辣椒,居然这么好吃……

过了几天,就到了中秋节。

傍晚,父亲带来了一饭盒刚卤好的卤肉,还有一大块月饼。

沙城县的月饼极大,圆圆的一层一层,中间是薄荷,胡麻,红花,姜黄……

狗蛋和母亲,用月饼就着卤肉,美美地吃了一顿。

一直压了十天,才压掉了一半的瓜。

母亲的籽瓜,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东子终于放假了。

狗蛋当场就“下岗”了。

东子接替了狗蛋,开始压瓜。

他的速度,是狗蛋的两倍……不,三倍!

他像一个剑客一样,用炉锥刺中籽瓜,眨眼间就塞进了夹板下面,猛地压得稀碎!

母亲和狗蛋两个人在铁槽里捡拾瓜皮瓜瓤,都跟不上东子的速度。

东子已经16岁了,完全是个大人。

他只用了三四天,就压完了剩下的五亩籽瓜。

狗蛋只好再次承认,自己的确是个废物……

瓜棚边,铺了一大片塑料布,上面就晾晒着瓜籽。

大板瓜籽挖出来后,必须晒干了才能去卖。

要是一直装在编织袋里,就会发霉生毛。

其他人家的瓜籽,也都挖完了。

他们把瓜籽用编织袋装了,拉回家里去晾晒。

他们大多都是沙城县周围的农民,有的是场院和屋顶,来晾晒瓜籽。

狗蛋一家四口挤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单人宿舍里,哪里有地方晾晒瓜籽?

他们只能铺了塑料布,把瓜籽晾晒在地里。

狗蛋娘仨,就继续住在瓜棚里,一边守着瓜籽,一边挖出了套种的洋芋和萝卜。

不料,瓜籽刚晾晒了两天,老天爷就下起了蒙蒙细雨。

母亲只得带着东子狗蛋,把还没有干的瓜籽,装进了编织袋。

(/31848/31848120/310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