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试车成功(1 / 1)

而此时此刻,张子荣已经不再害怕在山里放炮了。因为那些小日本早就清楚恒山这里设有军工厂,可他们就是攻打不下来。所以说,张子荣如今也不必像从前那样处处小心谨慎了,毕竟自己手里好歹也算有点资本啦。

这时,只见那位副总指挥迅速观察了一番周围环境,然后目光锁定在了距离前方大约两公里处的一堆石头上面。这堆石头显然是当初平整基地时特意放置在此的,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绝佳的靶子。于是,副总指挥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道:“目标,正前方那块石堆,准备开炮!”

伴随着副总的指令声响起,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又是“嘭”的一声闷响传来——原来是坦克发射出的炮弹以惊人速度飞射而出,并在空中划出一道亮丽弧线后准确无误地击中了目标!

巨大的后坐力使得原本笨重无比的坦克都猛地颤抖了一下。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是令人震撼不已——那颗炮弹在命中石碓之后瞬间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般的大爆炸!刹那间,无数碎石如同雨点般四处飞溅开来,整个场面简直犹如末日降临一般恐怖至极!

“好,好啊,好,国之重器,国之重器啊。”

副总指挥,将步话机递给了张子荣,激动的拍手大喊。“我要给你们请功,我要给你们所有人都请功,你们才是国家的功臣,我在这里,感谢你们。”

副总指挥说着,就向着场中众人敬了一个军礼,一一行注目礼。

“老总,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国家强盛,我们才能站直了腰杆,自豪的告诉世界,我们华夏,站起来了。”

张子荣回敬军礼,一脸严肃的说道。

“测试继续进行吧,如果没问题,那就提上生产线,抓紧时间量产。”

副总指挥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

张子荣神情严肃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动作利落地打开了手中的步话机。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够穿透眼前的一切障碍。

“坦克!坦克!这里是张子荣,请立刻听从我的指令!”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将机枪上膛,注意你们车正前方约三公里处的石碓旁边,发现有敌人正在集结。我下令,全体坦克全速前进,车速保持在四十迈!这是移动靶,使用机枪进行扫射,自由开火!”

“坦克收到,马上执行任务!”步话机那头传来王根生果断而响亮的回应声。紧接着,只听见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云霄,那是坦克的引擎被点燃所发出的怒吼。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一股浓烈的黑烟如黑龙般从坦克的排气筒中喷涌而出。在王根生熟练的操控下,这辆庞大的钢铁巨兽如同脱缰野马一般,向着前方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一名英勇无畏的机枪手迅速钻出车舱,双手紧紧握住沉重的重机枪手柄。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刹那间,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朝着左、右和前方倾泻而出,形成一片弹幕交织的火力网。

当坦克加速到大约四十迈时,高耸的炮台开始灵活地移动起来。炮手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观察力,迅速调整炮口方向,准确无误地瞄准了远处的目标。随着炮塔缓缓转动,手动瞄准装置也精确地锁定了目标位置,并完成了距离测量。

就在这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骤然响起——“砰!”“嘭!”只见那辆高速行驶中的坦克犹如战神附体,以惊人的准确度击中了远处的石碓。碎石四溅,尘土飞扬,整个场面震撼人心。

“好,坦克返回,检查车况。”

张子荣看到坦克精准的击中了目标,这才松了一口气。

“老总,检测完毕,坦克状况,完全合格,符合设计标准,甚至超出预期,现在就等坦克回来,检查车况,看看消耗,磨损等情况是否完全达标了。”

张子荣向副总指挥汇报道。

“好,快些去检查,我要等最新结果,汇报总部。”

副总指挥激动的心还没有平复下来,手指都在颤抖。

坦克很快就开回来了,黑洞洞的炮管,还发着阵阵寒芒。

陈珏龙立刻就带着车辆组的专家们上前,全车检查。

“报告,副总指挥,厂长,车况一切正常,可以量产了。”

过了半个小时,陈珏龙检查完毕,激动的回来喊道。

“嗯,步战通话机最远能达到多少公里?”

张子荣问道。

“厂长,我们测试过,最远只能达到,十公里,超出十公里就没有用了。”

陈珏龙回道。

“嗯,仅仅十公里的距离显然远远不够啊!对于电子元件组而言,他们需要加快研发步伐,力求能够实现在三十公里范围内都能保持通信畅通无阻。毕竟坦克属于装甲车辆,无法像其他单位那样依据旗语来接受指令,因此实时通话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至关紧要,甚至在未来的飞机上,我们也必须配备这种即时通话设备。”

张子荣深思熟虑后说道。

目前现有的飞机存在一个严重问题,一旦起飞之后,便会与地面彻底失去联系,不再接收到任何信号。只有当完成任务后,它们才会依靠自身判断自行返回基地。然而,如果遇到天黑等情况导致飞机未能按时返航,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凭借极佳的运气和直觉找到机场成功降落;另一种则是在燃油耗尽前被迫紧急迫降,但这样一来,飞行员的生死存亡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正因如此,即时通讯技术变得极其重要,无论面临多大困难,我们都务必全力攻克这项难题并将其研制成功。尽管现阶段借助卫星作为信号中转站的方案尚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