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时候,实施这个国策,第一是因为到处战乱,其实压根就收不上多少税;第二是给地方上留钱,能巩固城防,有自保之力。
三年之期眼看着要结束,天下也已经太平。虽然这个时候,国库已经比以往时候都要有钱,可这该要收的赋税,也还是要收的。
昌黎百姓却能多免一年的赋税,说真的,其他地方的百姓要不眼红就怪了!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昌黎百姓走运,竟然被他们抓到了一组建虏细作。
为此,其他地方的百姓,那是开始日盼夜盼,到底还有没有建虏细作的,做个好事,送上门来一下多好啊!
………………
被抓的这些建虏细作,全都进了锦衣卫诏狱,把他们肚子里的东西都逼了出来。比如还知道有多少建虏细作啊,或者辽东的情况如何等等。
差不多之后,锦衣卫指挥使张明伟便上奏崇祯皇帝,意思是这几个人已经没用了,可以处置了。
于是,朝廷的判处便很快下来了。
尚可喜,前东江广鹿岛副将,害死副将俞亮泰、仇震泰,然后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领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叛逃去建虏,被封为智顺王。
随后助纣为虐,帮建虏攻打属于大明藩属国的朝鲜不说,且反过来攻打朝廷官军,在松锦之战中非常卖力。
如今又潜入关内,为建虏打探消息,更是该死!
综上所述,尚可喜,判处千刀万剐之刑。
这个判罚,如果只看尚可喜的前半生,其实是判得有点重的。
不过拿他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相比的话,那就是千刀万剐都算是便宜他了。
这个货,自从投靠建虏之后,那是真得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入关之后,为满清南征北战不说,还制造了庚寅之劫,屠杀广州百姓十二天,共计杀害百姓人数达七十余万之多!就因为杜永和不肯投降满清,拒城而守达十个月之久。
后来三藩之乱时,尚可喜不肯造反,被他儿子劫持却依旧对满清忠心耿耿,一直到死为止。
此时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他的一颗心早已是黑的了。
第二个被处罚的是耿继茂,同样是千刀万剐之刑。
明面上,他是细作之首,制造了通州惨案。
实际上,庚寅之劫中也有他的一份。尚可喜和他两人的军队,参与了这次大屠杀!
第三个被处罚的是夏承德,一样是千刀万剐之刑。
因为他自己投降建虏不说,还献城投降,率部生擒洪承畴及巡抚丘民仰、总兵王廷相、祖大乐等,邱民仰自杀,曹变蛟等战殁。
这三人之外的其他建虏细作,则判了杖毙。
行刑这一天,京师的百姓纷纷赶去观看。
不过这一次,他们讨论的更多话题,并不是要讨还多少血债,而是在谈论为什么不是自己发现这些建虏!
也在这个时候,郑芝龙终于赶到了京师,刚好碰到了这场热闹。
他并没有去观看,只是派人打听了下,在了解到情况之后,便去了驿站,态度变得非常谦卑。
知道他来了,崇祯皇帝便在张明伟的陪同下接见了他。
武英殿内,郑芝龙非常恭敬地见礼。
崇祯皇帝倒是没有为难他,而是笑着和他说话,夸他水师带得好!
边上的张明伟则没有说话,只是打量着郑芝龙。
说真的,郑芝龙真得一点都不像海盗,也不像一个带兵的武将,反而更像一个商人。
很显然,他来了京师之后,已经认命了。和崇祯皇帝的对话中,保持着非常谦卑的态度。
这一点,崇祯皇帝很有感受。
如果不是张明伟给他提醒,真没法想象眼前这人是控制大明东南沿海的海盗王!
对于以前的事情,崇祯皇帝都不提了,只是交代郑芝龙,让他准备水师武备堂的事情,要他好好干,为大明培养更多的水师人才。
当然了,也免不了对未来有一番展望,对郑芝龙有一番期许这些。
最终,郑芝龙感恩戴德,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办好崇祯皇帝交代的差事才走。
自始至终,张明伟都没有说话。
等郑芝龙走了之后,崇祯皇帝便感慨地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这就是我大明的海盗王?”
“陛下,他已经老了,雄心不再!”张明伟听了,便摇头回答道,“已经不是当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天下的那个海盗王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充说道:“也应该是这个原因,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才会不做抵抗就投降了满清,幻想着做个富家翁,结果落个被杀的结果。”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道:“如此最好!”
就这样,郑芝龙的事情便大概这么安排了。
………………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离过年还差几日的时候,东江镇的捷报,终于传到了京师。
这场大捷,如果是放在宁远之战前的话,那绝对会非常引人注意,会大书特书。因为这一战,是在陆地上和建虏的野战胜利。
然而,有宁远之战珠玉在前,如今朝廷这边,包括京师百姓听说又打赢了建虏陆军,并且兵力才五千左右,便都没有特别兴奋了。
对于这个捷报,关注的重点其实是有关朝鲜方面的事情。
对于朝鲜王室最终被建虏屠戮一空,大部分的评语都是咎由自取!
在张明伟的提议下,崇祯皇帝最终下达的旨意,是不再有朝鲜藩属国,而是设立大明朝鲜行省。
虽然从总体来说,朝鲜贫瘠,可好歹是会多一个省的官员出来,因此这个任命很受朝廷官员的欢迎。
就这样,没有朝鲜人的意见,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李过在这一战中的功劳,被封为汉城总兵,而高一功则是平壤总兵,两人依旧受辽东伯管辖。
等之后朝鲜巡抚到位之后,他们就会都归于朝鲜巡抚管辖。
马上就过年了,喜庆的事情便也一桩接一桩。
崇祯皇帝发下旨意,在工部下属总部、虞部、水部、屯田部四属部之外,再增加一部,名曰科技部。
掌管科技部的为新设工部中侍郎,下设郎中、员外郎。
新设工部中侍郎直接向皇帝负责,工部尚书有过问权限但无管辖权限。
第一任工部中侍郎是在蒸汽机车研发中出力最大的宋应星,又是一个举人出身,却因为兴国公的关系,一下跃居高位的大明官员。
侍郎之下的郎中是方以智。对于他来说,虽然是从七品到了正五品,但是,他这个升官其实并没有太多惊喜。
因为方以智本身就是进士出身,又被选为庶吉士,原本就是前途无量的。不过如果正常来说,他是从政路线,可现在改成了科技路线了。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随着这道旨意的传出,还有一个流言在传播。
说是这个科技部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会升格成为和六部并立的衙门。换句话就是说,以后很可能会是七部尚书。
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猜出来,这肯定是兴国公的主意。
不过他们就算猜出来,也没什么话好说。毕竟蒸汽火车的巨大好处,那是已经实打实地看到了。大明会因此而改变的未来,也是可以预想的。
更不用说,还有好多东西,类似这蒸汽火车一样的东西,都会出来,会更进一步加强科技部的实力和话语权。
知道了这些,大部分人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学好新学,以后就可能会有另外一条当官的路。不是科考四书五经,而是以技术进这科技部为官。
另外新增的官职,不是挤占原有的当官资源,这让很多人一下便没了抵触新学的动力。
随着这些流言的传播,开始有读书人主动去赞赏新学,一改之前对新学的态度。
对于这些,自然也是在始作俑者张明伟的预料之内。
………………
大明崇祯十七年,基本上就这么过去了。
原本在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然而,如今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大明依旧是大明,建虏依旧待在辽东。朝鲜已经亡国,成了大明的一个新的行省。
原本当了皇帝又死于非命的李自成,还在大明西南逃窜,不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同样原本当了皇帝又死于建虏偷袭的张献忠,一样在大明西南挣扎,对他来说,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在这一年,西夷那边,蝴蝶翅膀依旧没有影响到,该发生的,还是继续在发生。
比如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值,还有英国的马斯顿荒原战役结束,英国内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成为英国最为重要的人物。
还有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弥尔顿,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也算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注入了理论强心剂。
与此同时,朝鲜这边的消息,终于也是传到了盛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