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乡下哪有这种好日子!(1 / 1)

感谢完姜小弟上学的事,两口子又把顾承泽想调去京北的事情说了,袁厂长皱眉。

“小顾呀,你怎么突然想去京北了?”

顾承泽是单位里的得力员工,工作认真还有能力,袁厂长当然想把这样的人才留在单位。

“袁叔叔,是我要去首都开服装店,承泽,是为了我。”

袁厂长很无语,为了姜瑶,工作都要调走。

他想说年轻人不要那么冲动,男人要以事业为重。

一想顾承泽要调的地方是京北,这话到底是没说出口。

同一个单位,河山市自然比不上首都的条件。

袁厂长也为难,“小顾呀,工作调动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你还要调去首都,可谓是难上加难。”

工作调动这事,大地方往小地方好调,小地方调到大地方可不容易。

更别说从地级市调到首都。

“不过你也不要灰心,这也看时机,可能等几年就有这机遇了。”

袁厂长也没把两人打击的太过,到底是给两人留了一点儿机会,尽管这机会十分渺茫。

两人对着袁厂长道谢,顾承泽心里却是打定了主意,要是工作不能顺利调动到京北,他就办停薪留职。

两口子就应该在一起,长期分居叫啥事儿。

他媳妇儿那么漂亮,两人分居两地,有人撬他墙角咋办?

尤其那个杜洋,媳妇儿去京北做生意,那个讨厌的家伙,还不逮住机会就去媳妇儿面前献殷勤。

一想这个可能,顾承泽就极度不爽。

两人在袁厂长家坐了一会儿,起身离开。

姜宇转学的事情很快办好。

姜青山也和兄弟俩一起来了河山市。

儿子要到市一中上学,姜青山心里高兴。

儿媳妇大着肚子,婆娘在家陪着儿媳妇,不然姜母也想跟来看看。

老爸来了,姜瑶安排在国营饭店给父亲接风。

姜瑶几乎把菜单上的菜都点了个遍。

国营饭店的大师傅,厨艺没得说。

姜青山一个老百姓,哪吃过这么好的东西。

每道菜肴都十分精致。

几人吃的酒足饭饱,点的菜多,没吃完,姜瑶让大哥打包带回去。

吃过饭,姜瑶和顾承泽跟着一起去了大哥家。

姜峰去沏茶,几人喝着茶水,说着话。

姜青山嘱咐儿子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在学校要吃饱,别舍不得花钱。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很多学生身体不好,熬不住学习的压力,别说考大学,身体都熬坏了。

家里穷,姜青山的三个孩子都是穷养长大的,孩子们也懂事,从来不乱花钱。

大儿子和闺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姜青山的注意力自然更放在小儿子身上。

他这次和两人来城里,不单单送小儿子上学,还有自己的打算。

看能不能在河山市找点零活儿干。

小儿子到市里上学,生活费自然比在镇上的初中费钱。

在镇上学校念书,家里可以自带干粮。

到了市一中,总不可能自己带吃的。

大儿子每天要上班,也不可能每天都给小儿子做饭,姜青山也准备让小儿子住校。

住校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等儿媳妇生完孩子,肯定要来市里,那时候小儿子就不能在住大儿子这了。

所以一开始姜青山就准备让小儿子住校。

市里学校的饭菜肯定也比镇上的初中贵,半大小子饭量大,姜青山就怕小儿子心疼钱,在学校吃不饱饭,反复叮嘱儿子在学校要吃好喝好。

地里刨食的乡下人,一年能挣几个钱。

收成不好,交完农业税,提留款和公粮,剩下的都不见得够家里人填饱肚子。

姜青山就想着家里的地种着,他到外面在打打零工。

咋也得攒点钱,小儿子念书要花钱,等念完书,也是要娶媳妇的,现在娶媳妇都要四大件。

什么电视机,洗衣机,这些电器置办齐全,不得个万八千块呀!

人家把闺女养大不容易,还有彩礼都要准备好。

现在闺女自己做生意,挣了很多钱,大儿子跟着女儿干,每个月也有不错的收入,两个孩子过得好,姜青山不惦记两个大的,就想着好好供小儿子念书,到时候在给小儿子娶个媳妇,当父母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女婿,你给留意一下,市里有没有打零工的活儿。”

姜父突然开口。

顾承泽连忙答应下来。

姜瑶眯眼,“爸,你想找零活儿呀!”

姜青山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乡下没啥来钱的路,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在城里,姜青山就想着找点零活儿干。

为啥要打零工,不是找个工作长期干,家里要种田,除草,施肥,都要回去,还有秋收,打零活儿更自由,又不会耽误乡下的庄稼。

“爸,你有没有想过,和妈搬到城里住?”

之前姜瑶就和父母提过这个话题,两口子虽然心动,到底下不了决心,城里消费高。

什么都要花钱,在乡下,夏天的时候,自己种点菜,顶多买点细粮,油盐酱醋,还有种子,化肥,剩下都不怎么花钱的。

在城里就不行了,租房要花钱,自来水要花钱,买根葱都要花钱。

什么都是钱?

在城里,没有钱,一天都活不下去。

女儿开服装店,挣了大钱,两口子也不能厚着脸皮搬到城里都要闺女养。

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公婆都没过来打扰小两口。

他没本事,不能给女儿提供强大的娘家就算了,万万没有到闺女这吸血的事情。

再说大儿子,儿媳妇马上就要生了,到时候一家三口,两口子要养孩子,用钱的地方也多。

他和婆娘倒是可以厚着脸皮,让大儿子多给钱。

儿子就算愿意,儿媳妇能乐意呀!

当长辈的,就想着儿女过得好,是万万不会给孩子们找麻烦的。

除非他和婆娘搬到城里,能够自食其力,自己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

“瑶瑶,爸知道你为了我和你妈好,说实话,城里的日子比乡下好过多了,但是我们俩真要搬到城里,又没有一技之长,也是给你们兄妹俩找麻烦!”

去年在女婿单位当临时工,每顿伙食都有肉有菜。

乡下哪有这种好日子!

www.mbeoge.cc。m.mbe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