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1 / 1)

【耿炳文的能力没得说,经验也很丰富。

可他毕竟已经快70岁了。】

【精力各方面都是直线下滑。】

【最大的问题还是这个耿炳文,他是擅长守城的。

这个岁数领兵出征。

还是要差点儿意思。】

【所以对于耿炳文的人事安排,就非常有问题。】

【可即便如此,耿炳文再差,也比后来接替他的李景隆强多了。】

【毕竟李景隆没什么经验,就算击败不了朱棣,

靠他自己的能力,守住整条防线,不让朱棣进一步突破还是可以做到的。】

【结果朱允炆,再次听了那个黄子橙的建议。

要换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来取代耿炳文。】

……

哈哈哈……

这就太逗了,

李景隆就是一个二代,战事经验欠缺,朱永文怎么敢把几十万大军,交给这种货色呢?

事实证明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朱允炆有黄子橙这个猪队友,而朱允炆非常听黄子橙的。

几乎把朝廷里所有正确的意见全部排除了。

他不失败,谁失败?

就算是把刘禅放到他这个位置上,也不可能失败。

总而言之,

朱允炆他就不具备做皇帝的能力,是朱元璋非得把他按在那个位置上的。

【李景隆在出征之前,还赐给他了通天犀带。

甚至到长江边儿上为他送行。】

【以此来给李景隆做信用背书,朱永文这个换将的举动。

大家看着都眼熟吧?】

【是不是想起了长平之战呢?】

【赵括当年不就换下了廉颇吗?】

【朱永文干的这个事儿,比赵王还要愚蠢百倍。】

【长平之战双方的情况,是秦强,赵弱。】

【弱小的一方就得冒险,用速胜的法子还情有可原。】

【靖难之役,他是这个情况吗?】

【朱允炆麾下可是号称百万大军啊,这不比朱棣那个造反的藩王,强大太多了吗?】

【越是强的对手,就越要求稳,不可贸然出击。】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景隆把仗打成什么样子了?】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李景隆他的能力不行。

他是不是二五仔,养寇自重的嫌疑非常大。】

【五六十万的大军全被李景隆给报销了。】

【最后还舔着个脸,回到南京城给朱永文报大捷了。】

【满朝文武听到这个信儿都气炸了。

方孝孺当场就要求处死李景隆,就连当初举荐他的黄子橙都想杀了李景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永文居然神奇般的放过了李景隆。】

【还对他继续委以重任。】

【等到朱棣打到南京城之时,李景隆亲自为朱棣打开了大门。】

【成为了靖难之役中最大的功臣,而且没有之一。】

【想想历史上,每个藩王造反之时能碰上这么个幸运大礼包呢?】

【朱永文就是典型的那种德不配位啊!】

【大家想想身边,很多年纪很轻的人,发财之后是守不住自己的财富的。】

【就是说以他的才智,德行,驾驭不了他现在拥有的财富。】

【朱允文也是一样的。】

【他驾驭不了朱元璋留给他的这个天下。】

【命运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而这句话恰好诠释了朱永文的失败。】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误,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如果朱永文在某个环节,能够做出不同的决定。】

【或许朱棣永远都不可能从一名藩王跃升成为皇帝。】

【而朱棣的成功也并非源于一己之力,而是建立在那个,完美的失误之上。】

……

所以说!

朱棣并不是命好。

而他就是真命天子。

当时朱元璋就应该把皇位传给朱棣,而不是传给他的孙子。

朱元璋狠心了一辈子,最后朱标死了之后,就想让皇位在朱标一脉继续传承下去。

所以才选择了他的孙子。

而他在临死之前,利用自己的余威,将那些能威胁到他大孙子的文臣武将全部砍了一遍。

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孙子永绝后患了。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他孙子的骚操作,一年当中废了五个藩王。

最终导致朱棣下定决心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夺取皇位。

他要是不这么干的话,

迟早要死在朱永文的手里。

……

【朱元璋想的是把军权留给家人,对抗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

【结果他把他爷爷的执政方针都给否了,又没有替换的执政方针,就非常迷惑。】

【感觉跟玩一样。】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对面叔叔们所掌握的军权都非常恐怖。

拿什么跟人家玩儿?】

虽然说朱棣是侥幸获得了皇位,但是根据后来大明朝的发展,

朱棣是能当得起这个皇帝的。

而且他一生几乎都没怎么闲着,当了皇帝之后,五征漠北。

最后还死在了征北途中。

可以说。

朱棣为了能死后在列祖列宗面前抬得起头。

在他活着的时候,干了他所能干到的所有事情。

……

【我们还经常调侃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事实上朱允炆才是烂泥扶不上墙。】

其实说到这里。

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爹朱标了。

因为这个人简直太厉害了,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是要把他培养成准皇帝。

没想到他会那么早死。

导致朱允炆还没有培养多长时间,就走马上任了。

要是老朱再能活个10年8年,

靖难之役也许就不会有了。

www.mbeoge.cc。m.mbe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