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1 / 1)

袁绍亲率大军与公孙瓒开战。

留守邺城的自然是他比较信任,各方面能力都十分出众的沮授。

沮授的能力别说是在袁绍麾下了,就是在整个三国时代,也绝对是顶尖人才。

在大局观上,沮授有自己的“隆中对”,政治上又接连担任一州之地的政治要员。

军事上先是韩馥的骑都尉,总管冀州的骑兵,后又为袁绍的监军。

相比于刚而犯上,名气略大于能力的田丰,沮授这个人更加全能也少了很多弱点。

既没有许攸的私利心,也没有田丰的得理不饶人的毛病。

至于审配、郭图之流更是无法与其相比。

可以说,沮授在袁绍手底下充当的是一个类似魏之荀彧,蜀之孔明一样的角色定位。

冀州·邺城

“报!!”

“黎阳来报。”

一名士兵乘快马冲入城内,并一路来到府衙。

府衙外的士兵立刻上前搀扶,同时接过对方传递来的信件。

府衙内,沮授正在梳理这段时间的政务,以及后勤方面的运输等问题。

“将军,黎阳有紧急军情。”

士兵来到正堂外,对着沮授说道。

“拿来吧。”

沮授放下手中的事务,吩咐道。

“诺!”

士兵应了一声,捧着军报放在了沮授面前的案几上。

摊开锦帛,上面的内容赫然是张郃等人最近打探到的情报。

“赵云?”

“没听说过。”

“数万大军还在原地转圈?”

“呵呵,传令给张郃,不必理会,死守黎阳。”

“没有我的命令,不允许轻举妄动。”

沮授轻笑一声,很是轻易的就看穿了赵云的疑兵之计。

“诺!”

士兵点了点头,立刻离开了府衙正堂。

随手将军情丢在一旁,沮授几乎便不再理会这些。

这点小把戏,在沮授这种谋士看来,实在是太幼稚了。

无非就是诱饵罢了,数万兵马?

有数万名兵马为什么不来攻打魏郡,攻打邺城?

只要把邺城围住,张郃他们都无需请示,自己就会率兵回援。

简单来说,没实力还硬装。

“将军,到底发生了何事?”

“可是有战事?”

文丑目光殷切的看向沮授,询问道。

“没有,不必多问。”

沮授摇了摇头。

“当真没有?”

“若真没有,为何张郃派人来信?”

文丑皱了皱眉,有些不悦地质问道。

“哦?”

“文将军是忘了主公的命令吗?”

“用不用在下提醒一下将军?”

沮授挑了挑眉,语气依旧平和的反问道。

“呃...不敢。”

文丑气势一萎,立即认怂。

“将军只需做好分内之事,如今主公率大军与公孙瓒交战,后方不容有失。”

沮授满意的点了点头,提醒了对方一句。

“末将明白。”

文丑拱手一礼。

面对沮授,文丑还真不敢有任何的忤逆。

毕竟沮授在袁绍麾下的地位太高了。

文武兼备,身负监军、奋威将军之职,远不是文丑能够比拟的。

哪怕他和颜良看起来更受袁绍喜爱,但那也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职务,他比沮授差远了。

...

延津

董裕率大军出虎牢,终于在十天后抵达延津渡口。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赵云这支疑兵已经被沮授看穿,压根就没起到什么效果。

黄河边上,董裕、贾诩、荀攸三人站在河边,看着对岸的黎阳城,脸上满是阴郁之色。

“城内有炊烟,河岸有军队巡逻。”

“看来赵将军那一路人马,已经被敌军所识破。”

荀攸神色复杂的说道。

“袁绍麾下智谋之士众多,识破也不难。”

“若是识不破,才让我更加担忧。”

董裕背负双手,并没有因为计策被破而有所气馁。

没错,董裕并没有真的认为那一路能够建功。

如果袁绍麾下的谋士,连这点拙劣的伎俩都看不破,那才真是离了大谱。

“那主公为何?”

荀攸皱了皱眉,有些不理解董裕。

“文和知道吗?”

见到荀攸问起,董裕立刻看向了一旁默不作声地贾诩。

“啊?”

“哦,在下有一些猜想。”

正不知道摸那条鱼的贾诩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先是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说说看。”

董裕笑着看向对方。

“此处疑兵,应是主公的一个试探。”

“如果袁绍出兵,也必定是从邺城派兵,这证明袁绍兵力充沛,此战不好打。”

“如果袁绍不出兵,证明邺城有可能十分空虚,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谋士刻意为之。”

“不过总的来说,赵将军这一路疑兵,已经发挥出了他的作用。”

贾诩捋了捋胡子,出言说道。

“哦!”

荀攸点了点头,面露了然之色。

没想到,自家主公已经有如此心计了。

“哈哈哈,正是如此。”

董裕脸不红,心不跳的朗声大笑。

开什么玩笑,他就是觉得自己这计策没成功,有点下不来台,想要让这俩人能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结果荀攸没领会,贾诩则是想太多了。

当然啦,董裕也不是傻子。

如果对方真的中计,张郃带着兵马前去围剿赵云,将黄河渡口让出来,董裕也不敢过去。

万一对方将计就计,自己可就成了黄河浮尸了。

不知道这年头有没有捞尸人,如果没有,怕是自己老爹连他最后一面都看不到。

“主公,如今想要过河,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

“黄河渡口虽然众多,但大多是在兖州境内,若是继续深入兖州,怕是要与曹孟德交战。”

荀攸面露愁色,他没想到自己一方竟然如此被动。

“你怎么知道我不是来打曹贼的?”

董裕偏头看向荀攸,反问道。

“啊?”

“咱们不是要打冀州吗?”

“兖州之地,就算是能打下来,也守不住啊。”

荀攸愣住了,十分不解的说道。

兖州一马平川,乃是典型四战之地。

就算是打下来了,没有七八万兵马很难再这种四面都是敌人的情况下守住。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兖州混得不错,主要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所有人都以为我要打冀州,那我如果不打,是不是出乎别人预料了?”

“恐怕就连曹操都预料不到吧?”

“何况我也不打算打下兖州,而是从东郡的几处渡口,寻一个可以渡河之处。”

“另外,我觉得或许可以从中做做文章,或许还能省下一些船只的费用。”

董裕说着,看向荀攸和贾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不过就是有点...凶险。”

荀攸咬了咬牙,评价道。

“但并非不可行。”

一旁的贾诩也是跟着附和了一句。

(/34185/34185559/1471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