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尚曾任太学院院正,多次担任科考主考官,门生故吏遍布离国。
豫州州牧孙谨言,确实是崔尚的学生。
这也是子辰提供的信息,子辰对离国上下官员的出身,了然于胸。
到信阳之前,他就建议楚天骄找崔尚要一份引荐信。
如此,可尽量减少豫州州牧,对楚天骄越界插手政务的反感。
崔尚听完楚天骄北上抗洪的想法后,深为感动。
“楚大人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此胸襟作为,让老朽汗颜。
孙谨言虽是我的学生,但其人却没有楚大人的胸襟,楚大人到了荥阳后,他怕是不会听您的。
引荐信老朽自是会写,但以老朽这些年冷眼旁观孙谨言在豫州的所作所为,他会否真心与楚大人携手抗灾,难说。”
虽然楚天骄以世交晚辈之礼称呼崔尚,崔尚却再不愿倚老卖老,喊楚天骄“小娃娃”了。
在崔尚看来,楚天骄年龄虽小,所做所为,都让人心生敬意,该当以礼敬之。
崔尚说完,就领着楚天骄去了书房,提笔书写引荐信。
他一连写了几封信,待到墨干后,封好递给了楚天骄。
“楚大人,另外几封信,是分别写给豫州功曹、水曹、以及州牧府主簿的引荐信。
还有一份,是写给荥阳崔氏族长崔江南的家书,也烦请楚大人替老朽带往荥阳崔氏。”
楚天骄接过这一叠信,收入怀中,向崔尚致谢。
荥阳崔氏,是豫州大族,若能得荥阳崔氏援手,赈灾一事,必能事半功倍。
崔尚又问起楚天骄对冯之夏的打算,楚天骄道:“冯之夏在信阳王府,逼死了信阳王妃,仅此一条,就足够他吃不了兜着走了。
但他毕竟是曲州军的主将,我不好直接将他就地阵法,只得将事情经过,报于朝廷,将他押解回京审问。”
崔尚沉吟片刻后道,“冯之夏此人,胆大妄为,若是留他性命,待他返回上京,必定会反咬楚大人一口。
不若这样,楚大人将此人交于我处置,老夫保证,必将此事处理得天衣无缝,不会牵扯到楚大人。”
楚天骄立即明白了崔尚这是打算替她斩草除根。
当然,崔尚可能也担心冯之夏死灰复燃,将来对崔家报复。
楚天骄颔首:“我信得过崔爷爷,那我就将冯之夏留下。”
崔尚说:“事了后,我会修书一封,寄往上京,呈与陛下。
向陛下说明此事。
老夫当年好歹教授过陛下几年,多少还有几分薄面。”
楚天骄心中熨帖,崔尚这是知道当今陛下对楚家人的猜忌,索性将冯之夏作乱的事,都扛了过去,告诉皇帝这冯之夏为了夺功,欲杀崔家满门,杀良冒功。
这些事实,由崔尚去说,肯定比楚天骄去说,可信度高。
也免得皇帝心里又对楚家人起疑,生出什么幺蛾子来。
楚天骄再一次将信阳城,托付给了崔家,并告诉崔尚,她已经派人往江南买粮,等粮食运回豫州后,自会分发一部分给信阳。
崔尚心中赞许,心道信阳王府那些财物,果然被楚天骄取了,用去买粮了。
崔尚将楚天骄亲自送到了府门口。
楚天骄回到城门口,让曲州军集合。
她随身带来的亲卫,接管了曲州军各营。
那些刚才受冯之夏之令,欲截杀楚天骄的曲州军士兵,楚天骄都让军中长史,将各自罪行记录在案,除了职位,但给他们留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唯有冯之夏的三位亲信副将参领,和冯之夏本人,被留在了信阳,交给了崔尚处理。
曲州军中,也有人不服,但如今夺权统兵的是楚天骄。
楚天骄还要带着他们北上抗洪,并且声称,此行若是有所建树,必定会为他们请功。
这些人一思量,在军中,跟着楚家人,肯定比跟着冯之夏前途光明,便放下了那点跟楚天骄作对的心思。
而大部分的曲州军,看到了队伍前的下山猛虎旗,心情都激动不已。
有不少人悄声问下到行伍做军官的那些楚天骄亲卫:“大人,咱们现在也算楚家军了吗?”
在离国军人心目中,“楚家军”,是一种荣誉。
楚天骄的亲卫们作答:“不算。”
曲州军士兵闻言深感失落。
不过,这时,楚天骄在临时搭起的点兵台上说:
“将士们,咱们都是离国的军人,无论是外敌入侵,还是天灾将至,咱们都应该挡在离国百姓的身前。
楚家军也好,曲州军也好,只要是在守护百姓,就是离国的脊梁。
豫州连日暴雨,众所周知,豫州之北,有大河经过。
虽然朝廷常年拨款修缮大河河堤,但此次大雨,来势凶猛,河堤不一定能撑住。
大河若是决堤,豫州将变成一片泽国,几十万豫州百姓,可能葬身洪流。
我欲带着你们北上抗洪。
此行之危险,不亚于上阵杀敌。
将士们,我在此立誓,我——从一品武胜大将军楚天骄,必将始终与你们一起,身处抗洪第一线,并肩作战,绝不退缩。
将士们,你们敢与我一道北上吗?”
曲州军也是有血性的,楚天骄这番军前宣誓,说得曲州军将士热血沸腾。
队伍中有人喊道:“我们敢!誓死追随楚大将军北上抗洪。”
这声音,渐成声势,响彻信阳城。
“誓死追随楚大将军北上抗洪!”
“誓死追随楚大将军北上抗洪!”
……
楚天骄带着曲州军,离开了信阳城。
信阳城的百姓,之前并不知道楚天骄来了。
现在,都知道了。
崔家人趁机将冯之夏欲在信阳杀良冒功,被楚天骄平息之事,宣扬了出去。
信阳百姓,这才知道自己逃过一劫。
崔家人又将楚天骄已经派人南下江南购粮,不久就会送粮到信阳赈灾之事散播。
崔家这段时间,一直在组织城中大户赈灾,百姓们相信崔家人的话。
听到不久还会有赈灾粮运到,心里也都安生了下来。
信阳城之乱,这才算彻底的解除了。
信阳百姓早就听说过楚天骄赈济灾民的名声。
知道了楚天骄曾经亲自来到信阳救他们。
信阳百姓,感恩戴德,不少人都在家中,为楚天骄立起了长生牌位。
楚天骄带着曲州军将士,冒着大雨北上。
一路上,道路泥泞,不少地方,都被山洪阻断。
他们遇山开山,遇水搭桥,一连急行军五日,才赶到荥阳。
此时,荥阳的大河河堤,已经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