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山贼(1 / 1)

“你们是来投靠黄巾军的?”

李渊明知故问道。

“小的久仰将军之威名,特来投效!”

大汉高声说道。

花花轿子人人抬,几句好话罢了,对于他们这些滚刀肉来说,还不是随口就来。

李渊心里不屑一笑。

威名?恶名还差不多!

他都成为临颍县众多豪族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哪有什么威名。

“想要投靠黄巾军也简单,打散部曲,本将给你们一个屯长,三个队长的名额重新编练士卒,入我麾下!”

李渊手扶着刀柄看着几人。

李渊耍了耍剑后,发现还是环首刀拿的顺手,于是又换回了环首刀。

“这!”

几个山贼头子听后瞪大了双眼,眼珠中的血丝越发明显。

“将军我等真心投靠,何必拆散?”

为首的汉子抱拳说道。

“行,本将问你一个问题,你只要老老实实回答本将,本将让你当曲长!”

李渊嘴角勾起一丝弧度,左手放在后背,做了个砍的手势,对着身后亲兵示意。

周围的几个亲兵见了,下意识的将手放在刀柄上。

而那几个山贼头子听后一喜,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不对的眼神。

“将军有事,小的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首的山贼抱拳说道。

李渊再次冷笑了一声。

“你们吃过人吗?”

“自然吃过…呃?”

山贼头子一愣?怎么也没想过李渊会问这个。

但下一秒!

呛啷一声!

李渊拔刀斩向了弯腰抱拳的山贼头子。

“尔等丧心病狂的东西,也敢来本将面前,杀,一个不留!”

李渊一刀斩向了山贼头子的脖颈,头颅瞬间飞出,大片的鲜血从脖颈处喷洒开来。

而随着李渊的命令,周围早有准备的亲兵也立刻拔刀斩向了这几名山贼。

“啊!”

早在这些山贼头子答话的时候,武器就已经解下,只穿着皮甲,哪里是李渊身旁亲兵的对手。

几下就将几名山贼头子全部乱刃砍死在了营前。

“啊?大头领?”

外界,原本还等着入营的山贼见了瞬间慌乱了起来。

“将他们围起来!”

李渊拿着染血的环首刀指着远处的四五百山贼吼道。

“喏!”

立刻就有守在营前的将领拔刀,带着人冲了出去,将前方四五百人团团围住。

“将他们的武器都卸了,让他们互相检举,将吃过人肉的拎出来!”

李渊下令道。

随着这道命令下达。

山贼人群中瞬间慌乱了起来。

“不好,他们要杀我们,快杀出去!”

小头目看到这种情况。

吃人肉?这个年代谁没吃过人肉。

就因为吃人肉就要杀了他们?

还有没有天理!

“反抗者杀,所有人跪地投降,扔掉武器!”

李渊站在营口,手持着环首刀厉声道。

李渊这些天带领黄巾军不断的厮杀,身上还是有股子杀气的,而且随着军队人数越多,李渊身上也开始出现了威势。

让人不自觉地害怕起来。

带队的曲长一连杀了数个还拿着武器的山贼,终于让这群山贼害怕了。

“这群人我就交给你了,分别出哪些吃过人肉的?将吃过人肉的无论老少皆杀,剩余的拉入辅兵营充当苦力!”

李渊说完,带着亲兵离开了营口。

将带血的长刀扔给亲兵,径直的回到大帐内。

虽然已经见惯了这乱世,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田野荒芜,村庄废弃,城镇成为废墟。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在乱世中,人命如草芥,生死无常。

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武器,互相厮杀。

强者欺凌弱者,盗贼横行霸道,社会秩序崩溃。饥饿、疾病、瘟疫等灾难接踵而至,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李渊还是接受不了吃人。

在李渊看来人,万物之灵,怎么能以同类为食。

可以说李渊清高。

但这是李渊的底线。

在经过这些插曲后。

李渊也开始梳理起军队外。

如今李渊麾下大军十分臃肿。

被李渊划分六大营。

亲兵营,战兵营,辅兵营,工匠营,辎重营,流民营。

亲兵营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在李渊身边的亲卫,战斗力最强,大多都身怀绝技,身披甲胄,最为精锐的一营。

但这一营业是人数最少的,共计九百人,全员披甲。

战兵营,也就是作战部队,手持精良兵刃,长戟,刀盾,伍长以上着甲,负责正面进攻,全军共两万五千人。

辅兵营,这是李渊为了管理好被俘的敌军而设下的一营。

将途中被俘的庄客部曲以及山贼盗匪全部编入辅兵营当中,负责苦力,甚至在战时还要被当作耗材,吸引敌军火力,顶在最前方,全营共计四千人,人数也不少,由此可见,当地庄客部曲成风。

工匠营,顾名思义,里面全是有着各种手艺的工匠,搜刮整个临颍所有庄园,坞堡以及城池,共计四千户,包含了铁匠,木匠,泥瓦匠,以及会制作弓弩,床弩,军械匠人。

让李渊意想不到的,这临颍有不少工匠都会制作弓弩与床弩,不知是为何?

辎重营!顾名思义,负责全军粮草,军械,给战兵营押运兵刃,甲胄,推大车,安营扎寨,所有辅助的活,辎重营都干,李渊从流民当中挑选青壮编入,共计一万四千人。

以前辎重都是由老弱妇孺负责押送,但随着粮食越来越多,流民也越来越多。

辎重营太过臃肿,跟不上大部队行动,再加上军中青壮实在是太多了,全部编练成军根本没那么多军械。

于是李渊将一部分青壮抽出,再将辎重营从流民当中剥离,让专门的青壮负责运输,有效的提高了效率。

至于最后的流民营?

流民营不需要李渊去管,黄都及其手下文吏会管好,每百户挑选识字之人或德高望重之辈,设一百户长进行管理,十个百户,在设一千户,如今流民营当中共有十七个千户长,相当于一万七千户,差不多八九万流民。

这六大营加起来,李渊在临颍一县就汇聚了近十五万人。

(/82655/82655233/16612571.html)